483定義-當選擇消失,誰才是真正的弱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05.14

弱勢定義:不只是經濟

在我們從事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班時,最近在申請補助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難題。許多補助單位在審核時往往強調「弱勢」這個詞,但他們對弱勢的定義卻過於狹隘,主要聚焦於經濟上的弱勢。然而,事實上,弱勢的範疇不應僅限於經濟困難。

弱勢不應只看經濟狀況

弱勢通常被簡單地定義為經濟上的困難,這種定義在許多補助申請和社會福利中都被採用。對許多人來說,經濟困難代表了生活上的挑戰、教育機會的缺乏、甚至是基本生活需求的無法滿足。然而,這種定義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弱勢,特別是針對特殊需求學生來說更為明顯。

特殊需求學生的隱性弱勢

例如,學習障礙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學生,即便來自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也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與服務。台灣現有的教育體系和社會福利架構,並未針對這類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後支援與服務。即便家長有能力支付費用,也無法找到合適的資源來協助這些孩子。

中產階級家庭的困境

這些家長即便屬於中產階級,經濟上不屬於「弱勢」,但在尋找合適的特殊需求學生服務時,卻面臨同樣的無助。他們願意付費,卻買不到適合的服務,這種無法透過市場解決的問題,實質上就是一種隱性弱勢。這些學生的需求被忽視,因為他們不符合傳統「經濟弱勢」的標準。

弱勢的多元定義:以需求為核心

因此,弱勢的定義應該從僅看經濟狀況,擴展到社會資源的可獲取性和實際服務的可用性。當一個家庭無法透過購買來滿足特殊需求學生的支持服務時,不論經濟狀況如何,這些學生都應被視為弱勢。這種定義讓我們不僅看收入數字,更關注這些學生是否能獲得所需的支持。

社會福利的彈性與公平

這種對弱勢的更全面理解,能夠讓社會資源分配更具彈性,也能確保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學生獲得應有的支持。若僅依賴經濟標準,許多實際上需要支持的孩子將被忽略。透過擴大弱勢的定義,政府和社會組織才能更準確地辨識並幫助這些學生,讓他們不因無法獲取適當資源而被忽視。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弱勢的定義,特別是在針對特殊需求學生的服務上。這不僅是對這些孩子的支持,更是對整個社會資源分配正義的實現。讓我們認清,弱勢不只是經濟困難,而是任何無法獲得應有資源和支持的狀況。

所以,您認為當選擇消失,誰才是真正的弱勢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2025/05/15
政府只會用死規矩⋯
吳文炎-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6
宇牛 不只政府,很多單位的觀念都需要更新。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2會員
219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吳文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2025.04.26 衝突背後,是一顆緊張的心 「老師,他打我!」 小西捂著紅腫的手指站在教室一角,眼神委屈。另一頭的小傑氣呼呼地站著,雙手緊握,小小的身體像在發抖。 那是放學前的十幾分鐘,小西還沒收好玩具,小傑說:「爸爸要來了,快一點啦!」小西沒回應,下一秒小傑衝過去推了他、咬了他。這不是
Thumbnail
2025/05/12
2025.04.26 衝突背後,是一顆緊張的心 「老師,他打我!」 小西捂著紅腫的手指站在教室一角,眼神委屈。另一頭的小傑氣呼呼地站著,雙手緊握,小小的身體像在發抖。 那是放學前的十幾分鐘,小西還沒收好玩具,小傑說:「爸爸要來了,快一點啦!」小西沒回應,下一秒小傑衝過去推了他、咬了他。這不是
Thumbnail
2025/05/02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的行為背後,是源於對關係破裂的深切恐懼,而非單純的無理取鬧。文中以小傑的例子,說明錯誤的懲罰方式如何加劇孩子的恐懼,並提出以安撫、同理和支持取代懲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5/02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的行為背後,是源於對關係破裂的深切恐懼,而非單純的無理取鬧。文中以小傑的例子,說明錯誤的懲罰方式如何加劇孩子的恐懼,並提出以安撫、同理和支持取代懲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建議。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小一學童小傑在課後照顧班寫作業時情緒崩潰,拍桌、哭泣,表現出情緒失控的行為。文章探討了孩子情緒崩潰背後的原因,以及老師如何透過溫柔的回應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文中強調理解和陪伴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的情緒崩潰實則是一種求救訊號,需要大人們的耐心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小一學童小傑在課後照顧班寫作業時情緒崩潰,拍桌、哭泣,表現出情緒失控的行為。文章探討了孩子情緒崩潰背後的原因,以及老師如何透過溫柔的回應和引導,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文中強調理解和陪伴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的情緒崩潰實則是一種求救訊號,需要大人們的耐心與支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特需兒或身心障礙者在戀愛方面常被忽略,但其實他們也有戀愛的需求。許多輕度障礙的特需兒在國中階段會有與朋友和戀愛的渴望。透過故事分享,提醒人們注意對特需者的戀愛需求及保護。 強調對於特殊群體的關愛與尊重。
Thumbnail
臺灣特需兒或身心障礙者在戀愛方面常被忽略,但其實他們也有戀愛的需求。許多輕度障礙的特需兒在國中階段會有與朋友和戀愛的渴望。透過故事分享,提醒人們注意對特需者的戀愛需求及保護。 強調對於特殊群體的關愛與尊重。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如何指引視障者。怎麼幫助他們、他們出門的原因和難題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