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未來探索,從日本作家池上彰《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獲得的3個生涯啟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是沒夢想,而是還來不及說出口

​「你未來想靠打球嗎?」

​她是全國排名前段的高中女籃選手,在一堂生涯規劃課程中我問她,她眼神閃爍,低著頭說:「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但打籃球是我目前唯一擅長的。」

​身高高就適合打球?聲音好聽就要當歌手?這樣的選擇方式看似目標明確,卻在生涯研究中呈現出典型的「生涯早閉」狀況。對很多學生運動員來說,有時比「選錯路」更令人沮喪的,是「根本看不見未來出路」的焦慮感。​

不是她不努力,不認真,而是沒人提醒她:除了打球,她的人生很長,也還有很多選擇;傳統升學式職涯教育的盲點在於,我們思考的未來,常常只是套用社會期待的模板(律師、醫生、工程師),卻從沒想過:我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常?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我們以「做什麼職業」為終點,常常讓人生變成「職位填空題」;而當我們從「想做的事」出發,人生才有機會透過解決自己在乎的各種問題,活出多樣化的生涯模樣。

​這就是為何,我覺得日本作家池上彰撰寫的這本《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非常重要,他一開頭就給出安慰與啟發:「現在的你,若還沒有想要做的事,不必感到驚慌,因為許多人都和你一樣。」勇敢說出「我不知道」沒什麼,但翻閱這本書,他就像是一份思考地圖,指出通往「職涯夢想目標」的6個行動指南:

​1.深入挖掘喜歡的事與喜愛原因
2.找到自己的優勢、擅長之處並擴展
3.設定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
4.多閱讀書籍報導,培養溝通與閱讀理解力
5.認識並調查現今社會上的工作
6.想像未來世界的模樣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不標記終點,只提醒你或許可以這樣開始試試看。這本圖文並茂的書籍,超好翻閱,內容精彩,我整理閱讀後反思在AI 世代下的職涯焦慮與選擇中,有啟發的三個觀點分享給大家,超精美圖文書籍,真的很值得買來收藏跟家人們討論唷!

raw-image

▌啟發一、「從暫定出發」:你沒有方向,不代表你沒價值

​你是否聽長輩說過:人生要早早確定目標,才不會浪費時間。但事實上,生涯的方向很多時候是走出來、試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而AI 世代的孩子,比任何一代人都更早接觸世界,卻也更早被現實框住。他們會用 ChatGPT 找資料,卻不敢對爸媽說「我還不確定想做什麼」,他們的挑戰不是沒有夢想,而是被逼著過早做出看似成熟的選擇。

​池上彰在《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書中說得直白:「暫時的決定,也無妨。」第 p.98–99 的圖解非常生動:一個小男孩邊走邊踩出方向,一步走錯沒關係,焦慮跟擔憂是美好的事情,但也不需要過度心急,修正就是了。因為暫時的決定跟方向,嘗試過的經歷不是失敗,而是對未來有價值的創造,幫助我們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跟我陪伴運動員轉職、升學、協槓跨界的經驗很像,每個人找到方向的路徑都不是「直線」,而是「折線」、「曲線」,甚至是會來來回回的「螺旋」。

​有一位跆拳道國手告訴我,退役那天他最怕的不是失業,而是再也不被期待。他先做健身教練,後來轉職到校園擔任輔導員,最後走向體能教練加上宿社社監、課業輔導的結合。那從來就不是他一開始設計好的生涯道路,而是每一步先選「可嘗試看看的路」,就像走夜路,不需要一開始看見終點,只需要拿手電筒照亮腳前的下一步,再慢慢修正出來就可以了。

raw-image

▌啟發二、「翻轉你的缺點」:真正卡住你的,是你對自己的誤解

​缺點是優點的過當表現,成長從不是改掉缺點,而是學會如何讓缺點存在,好好理解自己的缺點。這本書最打動我的第二點在 p.80–81 頁,圖解非常妙——急性子、愛講話、容易分心、愛管閒事……這些常被歸類為「缺點」的特質,在另一側竟被翻成:行動力強、充滿好奇、善於協調、話題豐富、觀察敏銳。

​「了解自己的缺點,真的是邁向自我成長的第一步。」這讓我想起心理學上「周哈里窗」的概念。在自我認識中,我們有四種面向:公開我(自己與他人都知道)、盲目我(別人看得見,自己沒察覺)、隱藏我(自己知道但沒跟別人說)、未知我(誰都沒發現的潛力)。

​學生階段的我們,最容易卡在「盲目我」與「隱藏我」:以為自己「不擅長溝通」,其實只是沒發現自己聽人說話時很有共情力,是高敏感特質的人;以為自己「容易分心」,其實只是腦袋反應太快、喜歡同時多工處理想得太多。如果沒有人幫我們解讀,很可能會一輩子用「錯誤的標籤」看待自己,又怎麼能熬過漫漫的生涯長路呢?

我自己也曾經是那個「講話很快」、「太有想法」的人,直到我站上講台、主持廣播、朗讀演講、做講師教學,我才發現,那些特質不是缺陷,而是我的原廠設定。與其改掉自己,不如學會怎麼好好使用自己。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不只是教我們生涯該如何思考,更告訴我們,「你已經很好,只是還沒發現怎麼翻轉自己的缺點而已」。

raw-image

▌啟發三、從「想做的事、想滿足的價值」出發,而非追求一份職業頭銜跟名片

​與其問學生:「你長大後想做什麼職業?」不如問:「長大後的你想解決什麼問題?」這是《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書中我很喜歡的第三個核心概念:價值導向勝過職業導向。在書中第 p.112–113 頁的圖解中,兩位同學分別用「工作職稱」與「想解決的問題」定義夢想。後者說:「我想幫助更多人舒緩焦慮、我想看見更多人的笑容」,那其實才是真正的動機,而很多未來的職業根本尚未被定義。

​我也曾在輔導運動員時問他們三個問題:

​△ 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 你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
△ 你最想珍惜的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學校不考,但我卻覺得它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生涯走向。

​如同《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書中所說:「職業是手段,不是目的。」這一點打破了傳統的志願思維。以前我們叫孩子選科系、填榜單,但未來職涯不再是「選定→執行」的填空題,而是「理解自己→解決問題→形塑角色」的申論題,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千百種的解決方案跟職業能解決,生涯將有巨大的翻轉跟可能。

​我曾協助過一位划船運動員蔡瀚陞,他說:「我想讓小朋友們愛上划船運動,而不是只想著贏得比賽。」他後來用「十年划一槳」的品牌精神貫穿划船運動,向小選手們傳達理念,而那句話後來也變成他的個人品牌,不但能演講分享,創建商品,甚至也漸漸打開了知名度。如果未來是拼圖,手段跟工作皆可變,但核心價值就是最中心那塊拼圖,不會改變它的形狀,但卻會決定你怎麼拼出整幅生涯作品。

問問自己:「你想幫助誰?」「你想貢獻什麼?」「你想滿足什麼願望?」「你為什麼想做這件事?」這本書,不是給你一條路,而是幫你看清你的腳正踩在哪裡,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raw-image

▌生涯探索的本質,就是容許自己不知道

​AI 世代的難,不在知識獲取,而在決策與判斷。這個時代,選擇太多、標準模糊,但正因如此,「自我理解」變得比學測成績更關鍵。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這本書,不幫你找答案,而是教你怎麼問問題。更難得的是,它不讓孩子自我懷疑,而是讓他們重新理解自己、接納自己、行動起來。

​我會建議所有輔導老師、導師、父母,把這本書放在課桌上,然後用這三個問題與學生對話:

​1.你最近想試什麼,不用很確定,只要一點好奇?
2.你有什麼特質,以前被當成缺點,但其實可以變成優點?
3.你最希望這世界多一點什麼?少一點什麼?​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卻能夠打開孩子們的視野。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尋找未來方向的學生、家長,或老師,請不要急著幫孩子畫出答案,你只要陪伴他們一起閱讀、討論、探索,這本《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它就是一張溫柔而堅定的起點地圖,你們一定能從書中得著啟發。

raw-image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親子天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5/30
👍👍👍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101會員
68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