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簡單整理可能會遇到的談薪水注意事項:
- 個人觀察定義,幾個月薪的區分(台幣) : 20~50K (Lv-1) , 65K ~ 80K (Lv-2) , 100K~140K (Lv-3), 150K 以上 (Lv-4) ; 畢業新鮮人起薪通常在 Lv1的區間內,如果你的起薪已經談到Lv2,那你真的是太厲害囉。基本上能在 3~5年內,提升到 Lv2區域,也是很不錯的。至於Lv3 & Lv4,就要看個人造化,一般的調薪很難到達這些位置,因為職位&薪資是有天花板的。
- 在職 : 我從來沒有過在職的情況下,去跟目前公司要求加薪的,只有接受年度調(1~3%) & 職位調薪 (8~10%) ; 在職期間,我會把目標放在績效並爭取年度 or 半年度獎金。畢竟每間公司都有它的規章,怎麼調&調多少都有經驗可循。一位優秀的工作者,被快速調薪是可預期的,身邊的朋友曾經一年調薪三次 (本人最多兩次)
- 跳槽 : 在職的情況下跳槽,我認為是優勢比較大的,進可攻退可守 ; 每家公司的規矩不同,新創可能是低底薪高獎金,傳統則是高底薪低獎金 。當你有一手好牌,掌握好你的優勢,一個好的跳槽應該有15~30%的漲幅,這算是可以預期的。
- 已離職 /失業 : 相信有人喜歡先離職一陣子休息,轉換心情後再找工作。但切記不要超過 6個月,離職休息個 60天就算是不錯多了,充電之後再上。想想你要的新職位長什麼樣子,往那個方向去努力。到了一定年紀後,曾經看過不錯的工作者,賭氣離職後找不到工作,甚至超過1~3年的 ; 離開越久,越有可能會心慌慌,甚至有精神上的疾病 (談薪水也會比較被動,壓力較大)
- 熟人介紹 / 挖角 : 30多歲後,如果想要追求高薪,找工作透過人力銀行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 其實道理很簡單,用邏輯來想即可:
* 大多數的資本都由國外企業掌控(500大、獨角獸...) -> * 肯給高薪(10萬鎂up)多為國外企業 (新加坡、美國、日本...) -> * 這些雇主通常不熟台灣市場 -> *透過Agent徵才方便蒐集訊息 -> *面試需要語言能力 + 專業能力 -> *通過層層競爭脫穎而出 -> *獲得高薪剛好而已
大公司的薪水都有一定保證,只要面試上,很多根本也不看你之前領多少台幣 (不是殺價競爭的style),按照他們的公司規矩來,你的薪水自然三級跳! 上百萬美金的都有
- 年薪 or 月薪 : 我個人偏好月薪,簡單考量就是每月的開銷、背負的貸款、可分配的資金、不預期的花費...等 (原諒我膚淺的想法,畢竟還沒上岸)。另外,公司提撥的 6%、與銀行打交道、相關貸款...等,高底薪會比較容易取得優勢。
年終獎金,有拿過 1~2個月 、3~4個月 、甚至將近6個月的,獎金都是公司有獲利之後的分配,有時候分多分少和公司有關,和個人能力關聯性還好。你的能力再強,去一間獲利有限的公司,獎金也不會高。 (只能拿到”譏笑獎金”)
- 影響薪資很大的因素,其中一個是”語言” ,不論是: 英文、粵語、日文、西班牙文、泰文、中文(母語),請務必多會一兩種外語,根本原因在於溝通。理由如下:
- 和上層或者重要客戶有關連性,能夠直接溝通,不單純是文字,會讓溝通有品質和溫度。要帶團隊的人,不論是公司團隊或跨國虛擬團隊,都要能處理多種語言和文化帶來的差異。
- 華人市場備受關注,市場上常常需要一個能和多種國籍人士溝通,且具備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的人。而台灣本身已經能說中文,占了先天的優勢地位,(中文是最困難的語言之一,且是我們的母語)
上圖當作參考就好,就像榜單一樣,讓自己知道所處位置 ; 只要確認你是否滿意目前的狀態即可。根據上圖看來,有將近 1/3的工作者年薪百萬 ,至於最前面的破千萬的收入者,已經不是一般的工作者了。
最後 :
很多時候人都會有比較薪水的想法,但這基本上意義不大,因為每個人的所處環境狀態都不同,即使能力相同也不同價格。就像是一罐水,放在大賣場、放在超商、放在名牌超市內的價格都不同。
消費力台灣美國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