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以前憂鬱時的狀態
在發病時,我曾經整整一年待在家,只躺在床上,拒絕任何社交行為,每天只盯著天花板發呆;不太進食,瘦到只剩下39公斤。
我感到無力,不管什麼都引發不了我的興趣;因為覺得自己沒救了,所以也嘗試過自殺、自殘,精神狀況很糟糕,幾乎無法以理性壓制自己的行為,周遭每個人都害怕我。
目前憂鬱的狀態
目前是我近一年來最憂鬱的時期,並非是偶發事件導致,而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壓力,讓我感到身心俱疲。
一樣會感到沒有動力感,癱軟想耍廢,但當我進入這樣的狀態時,自己是會有異狀警覺的,能夠覺察與分析自己的情緒。
比起以前的自暴自棄,遇到低潮時,我更願意敞開心房向他人求助、嘗試各種方法,相信總會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情況好轉。
就算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我也能夠細細挖掘憂鬱背後的隱藏原因,去思考這些因素對我造成的影響,進行「有意識的充電休息」。
我很憂鬱,我能做什麼?
在最近這段期間,我發現自己的情緒警示燈亮起,我開始找了各種方式想轉換我的心情與思考模式,其中包含跑外送、去一般公司上班,都是為了想找到對於生活的熱情與火花。
然而成效不彰,有種越來越疲憊的感覺,卻怎樣也哭不出來,每天進辦公室前我都必須把憂鬱的開關off,變成那個總是笑臉迎人的我。
可是在上個周末,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到了臨界點,有種我一步都走不下去的末日感。
周末諮商時,我很少見的垮著一張臉,心理師對我說:「妳看起來好累。」
是啊,確實好累,然後眼淚的開關終於被打開了。
對我而言在他人面前落淚是很失禮的,於是當下我努力克制自己流淚,回家之後我坐在陽台發呆,痛痛快快哭了一場,突然就好多了。
累到不行的話,找提神飲料不是長久之計,而是適當休息。
不是無止盡躺著耍廢,而是有意識的:「我現在正在休息充電。」
別害怕流淚,適當的宣洩情緒會舒服一些。
就像是宿醉時,與其忍住不吐,倒不如直接痛快地吐一吐舒服得多。
沒有人能夠無時無刻保持樂觀與開朗,關於憂鬱,我也正在學習並且體驗這些情緒。
憂鬱不見得是壞情緒,而是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花時間覺察自己的需要、審視目前的生活。
每一次的低潮期,都是在提醒我們應該休息、生活需要調整,也可能需要他人的幫助,別害怕,我也正陪你一起探索。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
訂閱、
按愛心、
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
@Na個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