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一次的企業內訓案中,企業人資窗口跟我分享,顧問,我們的員工在公司的年資都蠻資深的,平均工作年資至少都10年以上,根據業務主管及我們從旁的觀察,發現這些資深員工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磨掉了好奇心,感覺對周遭事務都缺乏關注與好奇,請問這會影響他們在工作上的創造力嗎?如何確認員工真的欠缺好奇心?該要如何保有員工的好奇心呢?
好奇心與創造力的正向關係
在過去心理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討好奇心帶給大家什麼好處。種種研究結果顯示,好奇心能增加智能、毅力,還能驅策我們更深度地投入、追求更優異的表現,並朝著更有意義的目標邁進。除此之外,澳洲東英格蘭大學舒特和馬婁夫兩位教授,在研究中也驗證了好奇心和創造力的正向關係。回到開頭的個案,可以得知好奇心的欠缺是會影響工作創造力的!那有沒有辦法評估員工有多少的好奇心,有沒有辦法保有員工的好奇心呢?
好奇心的五大面向
根據默克集團顧問卡爾.諾頓與喬治梅森大學派翠克.麥克奈特等人的研究,將好奇心分為五大面向,透過其所設計的診斷問卷,可以得知我們對那方面是比較具有較高的好奇心的。這五大面向分別是..
第一個面向是「對剝奪的敏感度」
指的是出現知識鴻溝時,若能彌補那個不足就能得到紓解,「求知若渴」這成語是最貼切的形容詞,欠缺這種好奇心的人,會鍥而不捨地解決問題。
第二個面向是「有樂趣的探索」
指的是因為世界充滿趣味的種種事物,而沉浸在一種驚奇感受裡。有這種感受的人,喜歡去探索周遭事務。
第三個面向是「社會性的好奇心」
指的是談論、傾聽和觀察他人,以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人類天生是社會性的動物,要知道對方是朋友或敵人,最有效、也最有效率的判斷方法,就是取得資訊。有些人甚至會藉由窺探、偷聽或講閒話,來取得資訊。
第四個面向是「對壓力的容忍度」
指的是願意接受、甚至善用伴隨著新奇事物而來的焦慮感。缺乏這項能力的人,即使能看到資訊鴻溝、體驗驚奇事物,有興趣了解他人,也不可能向前邁進去探索。
第五個面向「對刺激感的追求」
指的是願意承擔身體、社會和財務的風險,以得到有變化、複雜、強烈的體驗。具備這項能力的人,會想擴大面對新奇事物時的焦慮感,而不是減緩那種焦慮。
根據作者群的研究顯示,有樂趣的探索、對剝奪的敏感度、對壓力的容忍度、社會性好奇心等四面向皆能夠改善工作成果。
保有好奇心的做法
「好奇心」一書作者伊恩·萊斯利提到可以保有好奇心的做法,列舉三個說明如下:
1. 虛心若愚
蘋果前執行長Steve Jobs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對世上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像個愚人一般的虛心態度,不以自已有限的知識而自滿
2. 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在生活與工作中,日復一日的做重複的事務,會讓人覺得疲乏無味,這時往往就會喪失好奇心,這時就要想辦法把這些事務轉變成能激起好奇心的事務。該如何做呢?這時可以改變看待事務的角度,就有機會看到不同的新鮮事務,而激起好奇心。
3. 將謎題轉變成奧秘
一般來說,謎題被解決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驅動。相反地,奧秘則需要我們永不停歇的探尋精神。當我們最初面對一個新問題時,就會不自覺地把它當作一個謎題:答案是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收集知識,努力找出解決的方法。 但若我們能將這謎題轉變成讓我們永遠保持好奇的奧秘。 這一時的興趣就能夠被轉化為一生的追求。
綜上所述,好奇心對我們有很多的影響,也會影響創造力。我們很常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好奇心,導致工作表現變差,進步幅度有限。希望本篇的文章,能讓您了解自已好奇心的類型及高低,並能運用方法保有好奇心,保持好的工作表現。
參考資料:
1.認知好奇心,激發創造力, 今周刊1221期,吳靜吉
2.好奇心五大面向,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10月號,卡爾諾頓等人
3.好奇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伊恩萊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