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希望日日過得像電影或日劇那般唯美的場景,但真實生活更多的是瑣碎、日復一日的各種家務,就像落塵一樣,每天都有一點,每天都不會少。
我們沒有管家或幫傭協助處理各種家務,凡事要自己來,那麼就只好捨棄一些東西來換取時間、心靈上的餘裕。
能不能少做一點家事,多一點時間留給自己與家人。不然媽媽臉上可能不是笑容是臭臉。
你想象中輕鬆愉快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以我這個平凡又懶散的太太來說,應該是下面這樣的:
家務減量、簡化
家裡清爽乾淨,可以輕鬆維持整潔
有給家人的時間、有自己的時間
被真心喜愛的人事物包圍
不持有的生活
上面所述就是作者提出的「不持有的生活」可以帶來的好處
我覺得不持有的生活與極簡主義的生活的概念是一樣的
作者認為生活中不必持有的物品包括以下四種:
1. 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2. 不留戀的物品,不持有。
3. 無法回歸自然或轉讓給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4. 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不符的物品,不持有。
我覺得1、2、4點都算是努力之下可以做得到的,第3點好像就真的比較困難。不過本來就不用做到100%,就算是只做到1%、3%也是往自己喜歡的生活前進,都是有用的事。我相信越來越輕鬆的生活,就是能一點一點地從不必要的麻煩中解放。
七個習慣,三個原則,一個核心精神
具體來說,作者列舉了七個通往不持有的生活的習慣,我整理如左圖。
但是七個真的很難記,我覺得可以記住下面三件事,自然就會形成這些習慣。
1. 不帶不需要的東西回家
2. 可有可無的東西別再買
3. 不再使用的東西就要丟
總歸一句就是,只讓「真正喜歡的東西」以及「真正必要的東西」出現在家裡。
只要這麼做,保證家裡雜物就可以少一大半,視覺雜訊少了,空間就像整容般有嶄新的面貌。家中主人原本的品味也可展現出來,再也不會被雜物淹沒了。
這時再搭配三個原則,打掃也會變得很輕鬆。
- 地上不放置雜物
- 餐桌上不放置雜物
- 東西拿出來時,要整齊放置。把同類的東西收在一起
簡言之,只要是平面、平台就盡量淨空,就算要放置物品也放些賞心悅目、清潔起來不麻煩的東西。只要是要放置在外(例如沒有櫃門的櫃子)的東西都擺放整齊順眼。
捨棄是為了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其實上述這些都是大方向,畢竟每個人對於家裡雜亂、整齊的要求、接受度本來就不一樣。
我覺得依據自己的個性與時間去調整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抱持著「現在這個狀態我也覺得很自在,沒有必要變動」或是「我現在有更想專注的事,周遭的環境、狀態對我來說只是身外之物,我並不掛心」這樣的心情生活也很好。
我們能用平靜的心情與我們的環境互動,這樣就行了。
不過我個人覺得能讓人感到平靜的環境往往也都是清爽、簡單的。環境與心是有緊密連結的。
所有的整理、斷捨離都是在心甘情願、主動的心情下進行的。
如果覺得很有壓力,那還是要回頭檢視我們是不是對自己太嚴苛了,把自己逼太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