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相處最不缺的就是「建議」了,大家都習慣想到什麼就講,例如:餐廳要怎麼經營,流程怎麼做比較好,卻忽略實際執行可能有的困擾;朋友感情不順,就直接說對方很渣要他分手,卻忽略了在一起很簡單,分手最難的問題;或是反過來當朋友跟你說他自己的狀況時,就開始說對方有什麼問題才這樣。
想到那天去看牙,照鏡子的時候發現我浮粉嚴重就在拯救。醫生問我如果沒有看到怎麼辦?我說:沒有看到就是別人的事了,因為我自己看不到,不舒服的就是別人不是我。同理可證
看到別人的問題講出來,是因為自己看到後不舒服,是自己覺得有問題才會跟別人說。 所有人都是我們的鏡子,全都是投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想要給建議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把自己放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因為這個潛意識裡存在著「我比你懂」才會跟你說,而你要聽我的才行;甚至有「我是在幫你耶」這種不請自來的拯救心態。反過來想,在一個自己不知道的領域,我們會輕易的給專業人士建議嗎?肯定是自己認為有把握才會說吧~若不是自己有把握,我們是不會輕易的給別人建議,那這個把握在哪?難道不是取決於自己曾經有過的經驗?
從我們提出建議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有「別人不會接受」的心裡準備。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當別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建議時,自己是什麼反應?若對方不接受生氣了,我們覺得自己是好心給建議對方還不接受又不願意成長,有這樣的思維,就是我們想要控制對方。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覺得自己很給了一個這麼棒的建議,對方應該要照我們的話去做,但這樣的建議裡,如果包含了自己的期待,若對方不接受就不高興,或是不斷強調自己的建議很有建設性,那其實都是想要控制對方,要對方聽話而已。
覺得為別人好所以給建議,到底給的是我們覺得的還是別人需要的?
我們可以再試試,如果是把雙方都放在相同的位置,用「平等」的角度去看自己給出的建議時,就會發現自己的差別👉不會因為對方不接受而不高興。對方有機會改善很好,不接受也行,我們知道他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意思到、點到為止就好,給對方自己選擇的權利,不干預他的人生。
八字有「傷官」或人類圖有「18-58」通道的人,是最愛給別人建議的人,剛好我這二種都有😅,所以自己很清楚自己有這樣的陣頭,後來才有覺知的一直在調整中。
尊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自己的歷程,自己做過的功課不代表自己比較厲害,別人沒問就不說(真的好難😮💨),但至少現在的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慢慢進步中☺️
- 放下改變別人的意圖
- 別人有問再給建議
- 否則建議很難不變成批評
世上最缺的就是「傾聽」了!我覺得傾聽跟給建議,聽與說就像是陰陽二面,也是動與靜、凹與凸、收與付。
當我們開始練習不給建議時,就可以同時練習傾聽。沒有傾聽的談話不叫溝通,那是「你聽我說」的單向輸出,只要對方聽話、理解自己,卻不願意理解對方,這樣的溝通會有效嗎?
不傾聽都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真的靜下心來傾聽,才能看得自己的問題。
傾聽不是聽完之後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為出發點給別人自以為的建議,再直接給對方自己覺得的答案。傾聽是不給建議、不給答案,放掉「我執」。
傾聽非常需要「專注」以及「同理心」,同理心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件事,而是我們就是對方,連生長、生活環境都一樣為出發點去看。當我們懂同理心之後,我們就能放掉我執,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也在間接培養自己「接納萬物」的能力。
在認真專注的聽完對方的問題後,「用對方的邏輯」、「對方的語言」再複述給對方聽一次,並問對方是這樣嗎?然後「問對方問題」,讓對方了解到我們真的有聽進去,真的有懂他的困擾並聽出了其中的盲點「讓他自己思考」,這樣一來一往的無形中,對方就會被療癒到了。
傾聽真的很難,難就難在放掉我執,用講的大家都會,沒有實踐都僅止於知道不會有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