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讀過很多本書(當然,這裡不包含教科書),但你有沒有想過,到底如何讀懂一本書?
想想你最近看完的一本書,如果現在要你進行推薦,或請你舉出本書中兩個有用的概念,你辦的到嗎?
最近讀完了由對岸說書界的教父、aka「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所寫的書《讀懂一本書》,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閱讀應該以「說書」為目標來進行,有助於讀的更快、記的更久,對書中知識也更加透徹理解。
如果你希望讀的知識不要跑掉,並可以加以內化,閱讀時,不妨參考以下三點: 理解問題,進行說書,持續閱讀。
現在人生活忙碌,周邊各種休閒誘因,願意閱讀已經相當值得鼓勵,只是,如果書讀了沒讀懂,跟人討論時支支吾吾,不僅沒有實質幫助,久了也可能失去成就感,難免降低持續閱讀的動力。
這也是《讀懂一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書籍,作者都會在書中點出一個問題,有些偏工具書的書籍,問題就會很明顯,甚至像是《讀懂一本書》、《深度學習力》這些書,直接在書名破題。
但也不乏些較為隱晦的,像是大家都熟悉的《論語》,就是藉由孔子的言行舉止,來教導我們如何處世做人,從裡到外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一旦找出問題後,便可以跟著作者抽絲剝繭,探詢解決方法,從摸索到最終發現答案,這整個過程,也是整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當你能掌握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以及這辦法是如何驗證的,那你對這本書的知識,便有了大致的理解。
我在書評 - 《閱讀變現》輸出比輸入更重要有提到,要真正理解一本書的知識,你必須強迫自己輸出,各種輸出方式當中,樊登最推荐說書,希望讀者都能帶著以說書為目標的心態來閱讀。
說書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學習,你因為目標明確,便會嘗試各種方法去學習,去理解,你因為要說這本書給別人聽,讀的過程會更聚精會神,努力找出書中的問題與解決辦法,理好書中架構,留心有趣的例子。
再來,當你讀完一本書,可以製作心智圖來統整資訊、提取知識,然後透過費曼理論來驗證自己是否徹底理解:對著一位從未看過這本書的人,用自己的話語,說出這本書的內容,看對方能不能聽懂。
如果對方可以聽懂,那就代表你真正讀懂了這本書。
閱讀也存在著馬太效應:當你閱讀量增加,就會讀得越快,更容易理解書中內容。
我花了超過兩周的時間才讀完《深度學習力》,但《閱讀變現》和《讀懂一本書》,卻各花不到我一周時間,為什麼?
我們有時因為受限於知識量,導致有些書唸起來有點卡,像是《深度學習力》,前面牽涉到一些大腦神經元的名詞,讓我讀到恍神,降低閱讀速度和意願,主因是我對該領域的知識量不足。
這個時候,可以先去閱讀同領域但較為簡單的書籍,或靠多閱讀各領域的書籍來觸類旁通,持續開拓大腦內的新境界。
「理解池子」的累積,可以慢,但不可以間斷。
閱讀時,抱著要進行說書的心態,來理解書中提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閱讀後,進行知識提取,與各種形式的輸出。
最後,持續重複以上行為,累積跨領域閱讀量。
最後,No Pain No Gain,勇敢走出舒適圈,增加學習難度,對大腦增加刺激,便是學習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