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職場文化已經降臨
時下年輕人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做自己”,帶著這樣的特質進入團體或是職場,自然會形成一種全新的職場文化。新世代,全新的職場文化;當然是企業主和公司管理層必須面對和適應的。對比過去幾十年的職場狀態,除了出校門即創業的人以外,多數的人都會努力選擇進入一個團體或一個職場,然後努力適應,再求自我表現,進而出人頭地。因此,“做自己”的時間點,新舊時代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做自己”今昔有別
這兩種型態的反差是有它的廣度和深度。比起數十年前的年輕人應該有不小的差異。其實,“做自己”的勉勵;可以從數千年前的歷史記載裡找出雷同的。“擇善固執”是我們最常看到的。可是在“擇善固執”對立面的有“順其自然”或是“隨波逐流”。也有非常負面的,那大概就是“同流合污”了。
這裡不說什麼仁義道德之類的,主要着眼在職場環境裡如何生存,成長,進而出人頭地。任何舉措都沒有標準答案,所有的選擇或是決定都會有後果產生,也都得自己承受。
“做自己”是重要的,但莫忘利害關係人
基層職務的人,做出決定就得自己負責。職務越高,新決定產生的後果就不止影響自身處境而已。往下;新決定同時影響了這主管所領導的團隊成員。往上;也會影響更高層的決策內涵,正負面後果皆有可能。更重要的,做決定前最好想清楚,一旦付諸行動之後,對自身的職涯規劃影響會如何。慢一些,多想一下,準沒錯。
別小看“做自己”對團體的積極意義
話說新加坡的高層會議,上司們欲逼迫我放棄原先已被核准的預算和新年度計畫書,而我已表態堅持不從。據說,我的抵抗被我的主管拿來當藉口,並將該氣氛渲染成亞洲區域的普遍狀態。當然,別的地方,我的主管可以討價還價,也借勢做些讓步,讓自己過關。
我的區域就比較麻煩了,他們都須共同面對一個議題,“是否該換將?”,也就是換個人取代我。採取何種解決方案;總公司的主管和印太主管都不敢單獨做決定。因為,那一步會牽涉整個區域的行銷戰略和營業目標。誰拿主意,誰就該負最後的責任。有功;擠破頭也要搶。萬一搞砸了,得先想好如何脫身,對吧?
團隊的機制是有機的,困難終將迎刃而解
他們裡頭應該是有一位高人;想出了一個客觀的處理法,他們想委託一家專業顧問公司來對我做一個“適任評估”(Management Appraisal ),再由那家公司提出第三者的建議;好讓他們遵循。這個做法看似客觀又專業,但是,充其量;那就是耍嘴皮胡鬧之後,遇到抵抗;找台階下的方法。自己耍了官威,又可以不用負責任,任何結果都跟自己無關。而額外的開支,那是印太區域的營業費用,跟總部無關。這款“公司暗鬥文化”,很高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