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新加坡的過程非常順利,住家就在新加坡西部的西海岸(West Coast), 距離位在裕廊西(Jurong West)的公司/工廠所在地;沿著AYE快速道路;開車只須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這樣的距離我可以午休時間回家吃午飯,順便看一下小兒子。
趁午休;有時候我會開車帶他們母子去附近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轉一下,讓他們中午時間離開還算陌生的住家;出門透透氣,也是幫助他們慢慢適應熱帶的氣候。
自從出社會工作,尤其結婚之後,工作步調從來沒有和居家生活的重疊那麼多,沒想到竟然是遠離台灣後;在新加坡實現了。
大兒子進了附近的公立小學;就讀一年級,完全沒有英文底子的他,適應起來真的很辛苦。學校雖然有開華語課程,但其他所有課程包含體育課;都是全英文的環境,對於七歲多的他是不小的考驗。當時我花比較多的時間照顧媽媽和小兒子,倒是有些疏忽了大的,如今回想起來;是有點愧疚。
聘用外傭一事,在外調定案後;就由新加坡同事配合聯絡和簽約,我們抵達新加坡的隔幾天就到了。我們請的外傭和社區大部份家裡用的不太一樣。新加坡鄰居都能說馬來語和一些印尼話,他們的外傭大部份是印尼或是馬來土著。我們須要講英語的,所以是菲律賓籍的。
住的地方是西海岸靠近Hong Leong Garden(在金文泰Clementi附近)的一個低密度集合住宅Condominium,有很齊全的公共空間和設施。傍晚住戶都聚在遊樂場,小孩玩耍游泳,媽媽們就聚在一起話家常。因此,很快認識幾個台灣背景的鄰居,彼此都有了照應。對融入新加坡生活的適應有很大的幫助。
家裏的安頓很順利,租的房子是裝修完整;附齊全傢俱的,所以只須一些隨身行李就可以讓我們正常家居生活了。其實,我們從台灣搬家裝運的二十呎貨櫃,還在來新加坡的海運中,要幾個星期後才會抵達。
儘管如此,工作上基本是無縫接軌的。我們是週末動身離開台北,我隔兩天的星期一就進去新加坡公司開始工作了。
由於創立東亞分支機構之前;我是隸屬這個遠東中心的成員,因此:有些行政和廠內同事我是認識的,也算熟識。比我資深的舊同事都已經離開了,我要算是最資深的亞洲籍成員。再加上我在亞洲北部的市場實戰經驗豐富,無形中;享有很高的權威感。我因此沒有絲毫外調工作的應有陌生感。
這個地區中心的總裁提供我很大的安家協助,包含新配車的購置,都給我賓至如歸的舒適感。在其他很多方面,他也對我禮遇有加。為了避免雙頭馬車,我堅持不涉入他們平常的行政運作。個別同事若有事,還是讓他們找原來的頭。不論決定如何,我絕對不介入。
本來,亞洲北邊和南邊的人,也許是緯度高低差,氣候大不相同,以至於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差異不小,尤其在傳統產業更是明顯。我和新加坡的總裁同事有個默契,我倆對市場的實質統御權責仍然維持合併前的分界。至於行政管理或行銷企劃領域,倘若有對方區域人員須要處理時,我倆就採閉門協商原則處理。例如,有必要做人事任免或薪資調整時,或對方區域銷售個案須要公司資源進入時,我倆經討論,協議後;始可為之。
我處事公事一向雷厲風行,節奏偏快。可是;來到了熱帶的工作環境,步伐變得緩慢,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我“變身來星國”的本意。在整體組織結構上;我雖屬高層管理職務的“執行副總裁”,我決定嚴守“不再管”,“只理事”的日常工作原則。間接的;我的工作負重就自動降低了幾分。這是我從來沒享用過的“老二”特權,我正慢慢摸索、體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