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我們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兩種痛苦之中擇一:「自律」的痛苦或者「後悔」的痛苦
We must all suffer from one of two pains: the pain of discipline or the pain of regret - Jim Rohn


這裡是微光小徑,今天想分享的書籍,名為<自律,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就像上面所說的文字,我們始終在各個決策裡權衡未來或是當下的獲得並承受另一者的痛苦。在我們的生命中,保持健康的習慣或不斷在專業能力成長突破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然而因著許多的內外部因素,堅持與放棄成為不斷循環的狀態。看完這本書後使我有更多的學習,包含各種想放棄情境時該如何堅持的方法和信念,因此整理了其中有幫助的幾點內容,期盼透過這些話語,也能幫助大家打理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


一、大腦機制

  1. 生存模式

人類在經過長期的演化中,維持生存被大腦預設為最優先的要務。所以當我們處於資源低下時,大腦會自動將其切換成「生存模式」,進而更傾向於及時享樂、大快朵頤或是放縱行為等等。這也解釋了當血糖低下的時候,我們對於困難的事情或習慣將變得更難以堅持。

  1. 應激模式

同樣的,當人的情緒面對高度的壓力時,會轉為面對恐慌的應激模式,壓力更容易佔據、消耗原本提供給大腦的能量。導致人們更加關注短期結果,或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1. 意志力倦怠

一個關於意志力倦怠的實驗,讓受試者先吃東西再進行一系列考驗意志力的任務,顯示那些只能吃著苦蘿蔔的參賽者比起吃著各式甜點的參賽者,面對錯誤的嘗試意願顯著降低,甚至堅持時間只有另一組的不到一半,代表其意志力已經消耗殆盡。

大腦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般,可以被鍛鍊累積,同時也會消耗,甚至耗竭的狀態


二、保持自律

  1. 40%法則

從美國海豹部隊所延伸出來的40%法則,是一種用來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告訴自己:當大腦認知到生理跟心理都到達極限時,實際上只發揮潛能的40%。因為大腦為了保護個體,在面對不舒服時,更傾向於放棄或是選擇簡單的道路,而40%法則則讓自己發揮更大潛能,並鞏固過程的信心與意志力。

  1. 10倍法則

引用演說家Grant Cardone的10倍法則,幫助自我設定目標與有效執行的策略。具體內容便是:設定比預期高10倍的目標,並付出10倍的努力去實踐。它的價值在於目標的大幅提高,使當事人能更迫切的反思執行的效率以及努力程度,從而持續突破原有的框架來縮短目標的距離。

  1. 近朱者赤

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當朋友間有肥胖患者,受測者罹患肥胖症的風險機率較常人高出171%;若是姊妹有人是肥胖患者,則本人罹患肥胖症風險較常人高出67%。它凸顯的是隱性環境會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影響,就像生活習慣與方式也會和身邊親友所同化。嘗試選擇讓自己更多在健康的生活與自律氛圍中成長。

  1. 支持夥伴

匹茲堡大學曾針對瘦身干預進行試驗,要求對象以搭檔形式執行瘦身,並在執行完畢後10個月回訪。顯示曾經一起互相鼓勵的組別有66%仍維持習慣,而對照組僅有24%。結論是一時的成功並不能確保持續的習慣,但彼此鼓勵的氛圍能夠拉長自律與堅持的韌性

  1. 連結未來自己

斯丹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對10年後的自我越陌生模糊的受試者,在財務決策上更傾向於短視而非長遠計畫,代表「未來自己的陌生程度」與「無法延遲滿足」存在相關性。因此試著將自己的未來模樣、狀態及目標具象化,建立自己與未來的直觀連結,能幫助我們堅持延遲滿足和自律的能力。

自律即自由 - Jocko Willink


三、遠離誘惑

  1. 心態調整

作者提到有兩種情境使我們停滯不前-追求完美和回想高光時刻。追求完美使我們對自己預留藉口,同時也會引發對失敗的恐懼,從而削弱行動力。而在執行時回想高光時刻,容易產生「我已經...所以可以...」等想法,同時也幫助心理達到滿足感,從而對目標失去欲望。

  1. 75%法則

面對追求完美的迷思,75%法則是一個很好的改變方法。概念便是:當對事情有75%的把握時便可開始行動,因為實際上100%預備好才進行的情境幾乎不存在,通常75%的勝率已經足夠,甚至可能錯過了最佳的時機點。

  1. 遠離干擾

康乃爾大學一項研究,在受試者面前放置罐裝巧克力並觀察被吃掉的頻率。顯示同樣放在桌上的罐子,不透明罐子比起透明罐子的巧克力少吃3.1塊/天,遠離桌子比起放在桌上的巧克力少吃2.1塊/天。因此與其不斷與誘惑對抗,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眼不見為淨。

即使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馬克西姆·高爾基


四、結語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意志力就像肌肉,會消耗卻也能鍛鍊。選擇自律是一條需要長時間執行的道路,我們應當專注的不是眼前的苦難,而是未來目標的甜美,以至於我們有足夠的動力的意志力去讓改變發生。用作者所介紹的四個問句,當自己想放棄的時候不妨反問自己:1.我是真的想自律嗎2.我做的是正確還是容易的事3.我所預期的回報是什麼4.我現在頭腦清醒嗎,試著透過思考瞭解每一次過程的心理狀態。

書中談論了更多關於堅持自律、遠離誘惑的方法和說明,推薦對於這個領域有興趣的讀者,能夠回到原書更多的細讀,也祝福大家都能透過自律翻轉生命的高度。


raw-image



書名:自律,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作者: (美)彼得·霍林斯

譯者: 魯申昊

出版日期:2022/11/0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內容總結
自律,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4
/5
16會員
10內容數
透過書籍閱讀與整理,期盼在過程中與讀者共同分享及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小徑 的其他內容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來自日本的編輯工學,是一門透過編輯技巧進行跨域思考和整合研究的技術,或者更白話的說法是,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剖析複雜事物與重新理解世界的工具。而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方法中重新覺醒自己的「編輯力」,不僅僅是提升自我思考的領域,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能適應和及時應變。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對現在所做的事情找不到動力?對於養成的習慣無法維持長久的堅持?抑或是總被生活的煩惱所困擾而陷入泥沼?在本書中作者用簡單的道理和方法,引導我們如何透過「簡化」的概念,找回我們對於事情的原動力以及專注能力。因此也邀請想要讓生活更多改變的你,也在本書的閱讀中能一同成長和進步。
我們是否曾設立下未來的目標或習慣,卻因為工作或是生活的忙碌,而在不知不覺中遺忘、疲憊,甚至是選擇了放棄,於是回過頭來對失敗或是自我感到了失望?在這本書中,作者用許多的理論與案例,傳達環境的影響>意志力的理念,告訴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不能只依靠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塑造環境,透過環境的改變來培養我們的習慣。
《如何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講述了作者體悟到求學時期以來自己與天才之間的能力差距,透過持續訓練與累積的思考習慣,在42歲時成為東京大學教授的故事與方法分享。期望在內容中找到能夠較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架構,幫助自己和讀者建立思維的提升。
來自日本的編輯工學,是一門透過編輯技巧進行跨域思考和整合研究的技術,或者更白話的說法是,幫助人們從不同角度剖析複雜事物與重新理解世界的工具。而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方法中重新覺醒自己的「編輯力」,不僅僅是提升自我思考的領域,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能適應和及時應變。
現代社會中,「休息」似乎是一個奢侈且稀少的資源。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對和處理,即便知道休息的好處,卻總在無形中將其犧牲。書中的作者同樣經歷過被壓力逼到極限的狀態、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被忙碌所埋沒,期望透過書中的經驗和案例,提醒「休息」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和方法,並且在留白的時間中重新調整步伐再次出發。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對現在所做的事情找不到動力?對於養成的習慣無法維持長久的堅持?抑或是總被生活的煩惱所困擾而陷入泥沼?在本書中作者用簡單的道理和方法,引導我們如何透過「簡化」的概念,找回我們對於事情的原動力以及專注能力。因此也邀請想要讓生活更多改變的你,也在本書的閱讀中能一同成長和進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4日指出,大病沒有,毛病不斷,可能是自律神經惹的禍,身體如果出現焦慮或幻症,可透過検查對症醫治。 副院長陳韋達表示,自律神經分布於心臟、肺、食道、胃、腸、肝臟、腎臟、膀胱、生殖器等內臟,分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與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狀況、心情、心血
Thumbnail
這是一個高中生的自律故事,從被手機網路枷鎖住到找回自我,從找藉口到堅持自律,作者經歷了轉變,體會到自律帶來的自由。挑戰自律,讓生活更有意義,讓自己更好。
Thumbnail
「把你的手機交出來一個禮拜,這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使用它」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話,以往只會有沒收我手機的大人,從來沒聽過這樣的理由。但我清楚,這對我來說會是一個挑戰。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只要一有空閒,就是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就連睡覺的時候手機都是放在枕頭旁邊的,幾乎可說是二十四小時被手機綁架
Thumbnail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Thumbnail
最近剛好遇到幾位讀者私訊問:「要怎麼樣才能像你一樣自律?」 我每次聽到都會很驚訝,因為我的「體感」上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自律的人,我真的很怕吃苦,完全沒有任何毅力,到底為何會覺得我很「自律」? *** 但仔細盤點下來,我又確實在旁人眼中看起來很「自律」。 不管再怎麼忙,我從來沒有拖欠過稿子、Podca
Thumbnail
「選擇性注意」是指我們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只會留意自己想留意的,或對自己有利的那部分。而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對的,然後不由自主的想要糾正別人,是「好為人師」的表現。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23章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每個人都願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了不起,顯得比別人強,從而獲得自己的虛榮與滿足。而
Thumbnail
陳先生是一位公司的高級主管,由於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加上他凡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使他開始有了偏頭痛與恐慌症的問題,三不五時就覺得胸悶、心悸,甚至有呼吸不順、心律不整的情況,加上他因攝護腺肥大而夜尿頻繁,所以睡眠品質很差,甚至因此失眠,因而白天精神不濟,令他十分困擾。 為此他也就醫看診,但長期服用藥物後,
Thumbnail
因為好還要更好,所以永遠都沒有終點的一天。不禁讓人懷疑,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我要的嗎? 身材要維持到一定的數字範圍才健康,這樣還不夠,更要追求體態上的肌肉量與線條。工作不但要完成KPI,更要善用下班時間進修參與活動擴展更多人脈,若只待在家裡放空看電視就是不積極進取。
Thumbnail
生活的種種不順, 好似就在提醒我們,日常有多值得感恩。 或許用太過溫柔的方式,我們就不會警醒。 所以生活常常有些過於激烈的明示暗示, 如此才能喚起我們的覺知。
Thumbnail
如果你連時間規劃都不會,那別談「自律」這玩意了,你可能需要先搞清楚你在生活中在哪裡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一點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4日指出,大病沒有,毛病不斷,可能是自律神經惹的禍,身體如果出現焦慮或幻症,可透過検查對症醫治。 副院長陳韋達表示,自律神經分布於心臟、肺、食道、胃、腸、肝臟、腎臟、膀胱、生殖器等內臟,分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與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狀況、心情、心血
Thumbnail
這是一個高中生的自律故事,從被手機網路枷鎖住到找回自我,從找藉口到堅持自律,作者經歷了轉變,體會到自律帶來的自由。挑戰自律,讓生活更有意義,讓自己更好。
Thumbnail
「把你的手機交出來一個禮拜,這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使用它」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話,以往只會有沒收我手機的大人,從來沒聽過這樣的理由。但我清楚,這對我來說會是一個挑戰。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只要一有空閒,就是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就連睡覺的時候手機都是放在枕頭旁邊的,幾乎可說是二十四小時被手機綁架
Thumbnail
3/26新聞: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多喝水。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
Thumbnail
最近剛好遇到幾位讀者私訊問:「要怎麼樣才能像你一樣自律?」 我每次聽到都會很驚訝,因為我的「體感」上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自律的人,我真的很怕吃苦,完全沒有任何毅力,到底為何會覺得我很「自律」? *** 但仔細盤點下來,我又確實在旁人眼中看起來很「自律」。 不管再怎麼忙,我從來沒有拖欠過稿子、Podca
Thumbnail
「選擇性注意」是指我們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只會留意自己想留意的,或對自己有利的那部分。而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對的,然後不由自主的想要糾正別人,是「好為人師」的表現。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23章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每個人都願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了不起,顯得比別人強,從而獲得自己的虛榮與滿足。而
Thumbnail
陳先生是一位公司的高級主管,由於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加上他凡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使他開始有了偏頭痛與恐慌症的問題,三不五時就覺得胸悶、心悸,甚至有呼吸不順、心律不整的情況,加上他因攝護腺肥大而夜尿頻繁,所以睡眠品質很差,甚至因此失眠,因而白天精神不濟,令他十分困擾。 為此他也就醫看診,但長期服用藥物後,
Thumbnail
因為好還要更好,所以永遠都沒有終點的一天。不禁讓人懷疑,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我要的嗎? 身材要維持到一定的數字範圍才健康,這樣還不夠,更要追求體態上的肌肉量與線條。工作不但要完成KPI,更要善用下班時間進修參與活動擴展更多人脈,若只待在家裡放空看電視就是不積極進取。
Thumbnail
生活的種種不順, 好似就在提醒我們,日常有多值得感恩。 或許用太過溫柔的方式,我們就不會警醒。 所以生活常常有些過於激烈的明示暗示, 如此才能喚起我們的覺知。
Thumbnail
如果你連時間規劃都不會,那別談「自律」這玩意了,你可能需要先搞清楚你在生活中在哪裡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