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尤其熱愛以行走的方式遊遍大街小巷,親近當地的風土民情與歷史人文。因此,最近一則新聞引起我的關注--兩位國中生為網紅「普通女子 孫女」導覽彰化市,一共參觀了十三個景點,行走了十一公里!(新聞連結)於是我馬上找影片來看:
看完後,我不禁感到慚愧,回想起自己在他們這個年紀時,對家鄉根本一無所知,也毫無了解的興趣,更別說主動介紹家鄉。再者,我所接觸過的學生當中,無論是小學生、國中生還是大學生,幾乎沒有人對於自己居住的地方具有如此高度的推廣熱忱。所以,這兩個孩子的表現,讓我相當佩服。
以下盤點他們之所以令人驚豔的三項能力,為人父母或師長的我們,真的應該看看:
我遇過一些人,每當聊到他們的故鄉,表示自己最近想要過去旅遊,他們的回應總是「我家這裡沒什麼好玩的耶。」彷彿以自己的故鄉為恥,害怕被外地人嘲笑。但我實地造訪後,卻沒有像他們說的那麼無趣,反而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亮點。
然而,這兩個孩子和那些以自己家鄉為恥的大人不同,不僅自信滿滿地向孫女導覽家鄉的私房景點,在過程中還不斷向孫女表達謝意,感謝她來拍影片帶動彰化旅遊。在同年紀的孩子當中,像他們這種認同在地並願意推廣在地的孩子的確十分稀有。
為了提升學生熱愛故鄉的原動力,我曾經設計過一堂「探索社區」的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居住環境。授課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對於生長的地方其實是一知半解;既然不懂,當然不可能發自內心喜愛它,或是產生宣傳故鄉的動力--我很好奇,一個孩子連生於斯、長於斯的環境都不熟悉,真能培養出什麼國際觀嗎?
期盼我們大人多花一些心思帶領孩子更加認識在地,進而激發出熱愛鄉土的原動力。不但可以強化孩子的地理概念,還能夠引起他們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的興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沒有人不知道,但台灣的教育體制和家長的觀念明顯不看重「行萬里路」,往往要求學生把書讀好就可以了。
在那堂探索社區的課堂上,有一個女孩對自家附近完全不熟悉,平常只在家、學校、補習班三地來回而已。雖然她家附近有公園,不過自從她上小學以後,每到假日父親還要求她寫評量,連近在咫尺的公園也沒時間去,哪有機會了解其他地方?從她的言談中,可以察覺到她長時間憋在家中的抑鬱,以及想去戶外探索的渴望,最後她甚至遺憾的表示「我沒有童年」,實在令人心疼。另外,一些過度保護子女的家長,每日專車接送孩子到任何地點,小孩自然也缺乏實地探索在地的機會。
久而久之,他們探索的好奇心會逐漸消失殆盡,觀察力和地理感知也無從鍛鍊起,變得對周圍環境無知無覺,書讀得再多也是死知識。
影片中的兩個孩子,帶著孫女在巷弄中穿梭,一副熟門熟路的模樣,可見平常就有在進行在地考察和探索;由他們規劃的旅行路線,看得出來地理概念很強;至於介紹起當地的歷史人文,也不輸專業的導覽員--如此一來,他們讀進腦袋的知識,在實際踏查中得以活用出來,這才是有用的活知識。
第一線的小學老師一定有察覺到:隨著孩子的年紀越大,越是不願意開金口,尤其是在高年級的課堂上,每當老師問起「有沒有問題?」「有沒有什麼看法?」台下時常是一片靜默。
不過,影片中的兩位國中孩子,面對鏡頭並不害羞,口條也還算流利清晰,偶爾還會和孫女開玩笑,炒熱氣氛。此外,當他們在品嚐杏仁露時,其中一位孩子和老闆娘以台語親切的閒聊,接著讚美她皮膚好,逗得這位八旬老婦開懷大笑,足見他的表達力能夠令聽者產生共鳴,並熱情的回饋。
我們都知道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下,攸關未來的競爭力,特別是在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太多管道讓你發聲。所以,要是我們的孩子欠缺口語表達能力,且不懂得利用發聲管道,等於是競爭力被大幅削減,即便學經歷再好,也很容易被埋沒。
相信在同年齡的國中學生當中,絕對有比他們兩位更熟悉彰化歷史的,但由於他們積極爭取發聲機會,自然比較容易被看到。影片播出後,彰化市長還頒發感謝狀給他們,並聘請他們擔任終身觀光大使。由此可見,具備表達能力與勇於展現自我的態度,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的重要。
他們的這三項能力,不管是哪一個,在我教過的學生身上,都很少見到;不得不說,我自己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不具備任何一個能力--更何況,他們竟同時兼具,實在罕見!
正值暑期,家長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孩子補強這三項學校沒有教,卻又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