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校教授在學校開了一門很受歡迎的課,課名就叫做「權力」(Power)。上過的學生都表示受益匪淺,但較為善良的學生可能會有所排斥。
一天,這位教授在超市遇到了一名學生,兩人的對話如下:
畢業學生:「教授您好,我是今年剛畢業的學生,上了您的權力課,非常受用,但我不打算用!」
教授:「怎麼說呢?」
畢業學生:「我已經和幾位兄弟合夥創立了一間公司,聽完您的課後,我決定要創立一個沒有權力階級的平等公司。」
教授:「這……也行,祝你好運!」
多年後,學生和教授再次相遇。教授對這位學生印象深刻,聊了幾句後直接問:「上次你說要創立一間沒有權力階級的公司,現在發展得怎麼樣了?」
畢業學生:「我已經離開那間公司了,被合夥人(也就是當時的哥們)用權力趕了出去!」
這位教授是大名鼎鼎的史丹佛教授傑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他出了幾本關於權力的著作。當時我看了,實話說心裡有些排斥,因為這真的不符合我想成為的人設。我想這是刻在我心中儒家文化(溫良恭儉讓)的反射性排斥。
想想為何倡導君子需要溫良恭儉讓,因為在中國古代,權力只有一個來源:在孔子那個時代是周天子,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就是皇帝。所以社會安定,只希望一個人有權力,不需要大家都來爭奪權力。我普遍觀察,這也是華人在外商中,通常在高管數量上遠遠輸給印度籍的很大原因之一。
通常有出國留學或在外商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很多歐美或印度等其他國家的人,說得非常漂亮,但做事卻沒有他們說得那麼好。簡單說,我們和他們都是80分的實力,他們總是說可以做到90分以上,而我們會說,我大概只能到75分。
這時公司有一個重責大任需要有人擔當,你覺得誰會獲得項目負責人或主管的位置呢?那絕對是看起來最有自信的那一位。兩者實力一樣都是80分,你甘願嗎?
規則多半是現有的既得權力者訂定來維護自身權力的。如果按照這些規則,對你獲得權力是不利的。這裡再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位同事,當時要應徵一個職位,履歷上寫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他只有9年半的資歷,差這半年如果申報不實,履歷到HR那邊一定被篩選掉。但他誠實地投了履歷,還發信給HR說: 「我知道你們要求這崗位需要10年的工作經驗,但我調查過了,你們面試流程將近3~6個月,入職時我可以符合資格,而且我有以下這些優點.......。」
沒錯,因為這樣,他獲得了機會,2個半月後,我們老闆就決定要他了。但如果他沒有打破規則,就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他也成為我們公司最年輕的經理。
我要負責地說,這本《精進權力》或是傑夫瑞·菲佛教授所出的任何權力書,都會讓一個想當好人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激進的好人主義者,還會認為這是一本邪書,因為展現和運用權力的人,絕對是不討人喜歡的。
如果你立志當一個大家都會喜歡的人,那不建議你去看。但還是要記得我寫這篇文章的初心,與其讓惡人掌握權力,不如自己好好運用。因為權力是中性的,給內心真正善良的人運用,世界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