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而據世界銀行《全球生產力:趨勢,驅動力和政策》報告,2019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約3.8兆美元,領先全球,約佔全球的1/3,美國排名第二,只佔中國的60%,而美國加上排名第3、4的歐洲及日本仍然不及中國(見下圖)。中國是全球唯一齊備所有工業門類的,其製造業產值將邁向超過全球所有國家製造業產值的總和的佔全球50%。(見拙文
中國因疫情即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美中經濟(2))
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的統計,2013年美國製造業總產值5.9兆美元,佔美國當年GDP三分之一以上。EPI在2015年發佈報告,美國有1200萬人直接受雇於製造業,同時製造業還為美國創造了約1,710萬個非直接工作崗位,所以總共創造了2,910萬個崗位,佔2013年美國總就業崗位的21%。
另外,沃頓商學院教授馬歇爾•費捨爾更批評川普總統:「在之前的一場總統選舉辯論中,川普說美國的GDP成長率為1%。看看中國,可是7%。但如果你讀了(中國)上一個五年規劃,其中明確表示中國的計劃就是擺脫低階的製造業職位,大力發展設計、品牌營運、配銷以及產品創新。中國希望通過擺脫低階製造產業的方式,繼續保持川普所稱羨的那種繁榮。中國之所以要擺脫這些崗位,在於他們感覺到靠製造業是無法競爭的。很多公司紛紛搬離中國,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變得昂貴。這些公司都跑到越南去了。」
川普的前任歐巴馬總統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推動「製造業回流」與發展「先進製造」,但據美國製造業研究所2014年調查資料顯示,80%的製造業主均面臨找不到技術人員的處境,且目前各製造產業的技術人員大部分都超過45歲,急需補充年輕人,而僅僅有30%的美國人鼓勵他們的子女去製造業工作。
在2020/3月新冠疫情肆虐前,美國的整體就業數字很漂亮,美國就業人口大量增加,失業率極低,但製造業就業人口卻大幅下滑,1980年製造業就業人口約為1900萬人,至今僅剩下1284萬人,大幅流向服務業。據《彭博》報導,餐飲業的平均每週工資為 373 美元,而製造業的每週工資則為 922 美元,美國高就業品質的職位,逐漸被低就業品質的職位所取代。
福洛荷(Rana Foroohar)在
《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一書認為美國企業轉向偏好財務操作而不再是著力於實體生產製造,不再重視創新、生產,反而造就出財務管理人領導生產製造的美國製造業「華爾街化」。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監製發行,拍攝長達三年的110分鐘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了中國大陸的「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到美國
鐵鏽地帶的俄亥俄州「代頓市」建廠,僱傭了2,000名美國人的真實故事。《BBC》專訪了《美國工廠》兩位美籍導演,他們透露:「片名《美國工廠》帶有雙關意味。一方面,代頓工廠是曹德旺全球商業帝國的一部分─『是曹董事長的美國工廠』。同時,它又是一個位於美國的工廠,見證了鐵鏽地帶製造業的興衰輪迴。」
雖然美國低端的製造業大幅萎縮,但在中高端製造業,美國仍是世界霸主。甯南山在
深度解析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哪些行業是未來趨勢?的文章裡說,美國入選500強企業裡面,有7家高利潤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術,包括軟硬體)公司(利潤)─微軟(31.18%)、英特爾(29.25%)、甲骨文(28.05%)、 Facebook (26.15%)、思科(22.39%)、蘋果 (21.24%)、Alphabet─Google(21.22%),及5家製造業公司(利潤)─輝瑞製藥 (31.45%)、菲利普-莫里斯 (24.11%)、可口可樂 (23.94%)、艾伯維製藥 (23.69%)、默沙東 (23.01%)。
追根究底,美國製造業近來急速衰落的原因可歸納為2項:
(1)服務金融業大幅興起排擠了製造業:二戰結束初期,美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生產能力。1947年,美國經濟的
第一產業生產了世界上57%的鋼鐵和基礎金屬,62%的石油和80%的汽車,而屬於
第二產業的製造業生產量占世界的53%,1948年美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正是憑藉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奠定了其世界霸主地位,成為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建立者和維護者。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進入去工業化軌道,製造業的比重不斷下降,
第三產業的服務金融業卻大幅上升。伴隨全球化程度加深,製造業產業鏈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產業空心化,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世紀50年代的25%大幅降至目前的11%,製造業就業人數比重則由30%降至8%。(見
任澤平:“囂張的美元霸權” 如何在全世界剪羊毛);
(2)中美貿易戰:據路透社2021年/1/14日的報導,「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委託進行的研究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的製造業支撐著12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2019年中國跨國企業直接雇傭了19.7萬名美國人,而在川普總統發動中美貿易戰後,美國就業崗位最多減少24.5萬個(即約減少20%)。(見
美中貿易戰已經導致美國流失24.5萬個就業崗位--USCBC研究)
相對的,中國入選500強企業裡,有31家利潤率超過了5% ,其中只有7 家製造業(利潤)─珠海格力(12.32% )、美的集團( 8.67% )、華為( 7.29%)、航天科技(7.26 %)、中國電子科技(5.29% ),安徽海螺水泥(5.23% ),中國航天科工(5.21% )。這 7 家企業中,格力、美的、海螺三家是傳統產業,而華為、中國電子科技、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四家則是高科技行業。
如果把金融類的去掉,中國入選500強企業的利潤率一下子就從5.33% 降到了約2.99% ,但比日本500強企業包含了金融的總體利潤率2.83% 要高,因為日本錯失了ICT產業巨額利潤的潮流,日本企業利潤主要還是來自傳統產業。
雖然,美500強企業的利潤大幅優於中國,但又髒又累的低利潤「基建企業」(潤率1% ~ 2% )卻大幅萎縮,沒有一家進入500強。相對的,中國有電力、鐵路、公路、隧道等7家「基建企業」進入500強。
美國雖然有中高端製造業,製造業產值全球第二,但中高端製造業無法解決中下層大量民眾的就業問題,尤其,美國人口種族和年齡結構性的變化,服務業的佔比日益提高,製造業發展困難重重。美國總統拜登2021/1/25日正式簽署「買美國貨」行政命令,對聯邦政府採購實施更嚴格的規定,增加購買美國製造產品,是他實現競選承諾強化美國本土製造業的一步。直接影響的聯邦政府商品與勞務採購合約,金額大約是5,860億美元。美國聯邦審計署(GAO)表示,外國產品占聯邦直接採購比率低於5%。華爾街日報分析,政府直接採購的金額雖只占美國總體經濟的一小部分,但對相關「基礎建設」和「新能源政策」之美國本地企業與勞工工作機會將有重大影響。拜登政府的相關舉措,很明顯是為了振興美國製造業,畢竟製造業占美國總產值的1/8,更是美國中西部各州民眾的主要工作來源,而這些州的選票向來是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有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官員強調,該行政命令並非針對中國而來,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美國本土供應鏈短缺問題;該官員也稱,拜登政府也將持續跟相關盟友合作,解決美國供應鏈不足的長久弊病。(見
拜登正式簽署「買美國貨」行政命令 強化本土製造業、及
美推供應鏈本土化防受制中國)
拜登應該仍會號召「製造業回歸」,以緩解就業壓力,提振實體經濟,以此逆轉美國含有重要技術的製造業外移但中國。但川普前總統過去4年,已經以立法、行政命令、極限施壓、金融剝離、重點打擊業已取得市場成功的中資公司等手段嚴重的打擊了中國的投資,所以,新的中美雙向直接投資仍有待拜登的明確設計。(見
拜登政府或將開創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新時代)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2/5日表示,「我們有超過1,000萬人失業,400萬人更失業超過6個月,1,500萬美國人還正欠房租,2,400萬成年人和1,200萬兒童缺乏足夠食物。他們正在受苦,但這不是他們的錯。疫情摧毀我們的經濟。事實上,一月是疫情最致命的一個月,奪去近10萬人的生命。」拜登認為,美國經濟顯然陷入麻煩,慘淡經濟狀況不僅影響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嚴重影響民眾的生活。他上任後所提出的新追加之1.9兆美元紓困計畫首先要為新冠疫苗接種投入更多資金(約1160億美元),包括用於製造、分銷和建立疫苗基地等,然後就是要為美國人民提供紓困支票,和延長失業保險的期限,如果紓困計畫通過,將可為美國帶來400萬個就業機會,並將在2022年前,恢復就業市場的動能。拜登並引述最新的就業報告指出,美國可能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就業困境。(見
拜登:美走出就業困境路艱恐需10年)
世界強國的發展邏輯是,由工業大國到經濟大國,再到金融大國;其消退過程,也大體一致,先是工業的沒落,再是經濟衰退,然後才是金融中心地位的缺失。(見
展望2021:經濟四大關鍵問題)但
赫拉利在《
人類簡史》說:「....中國會不會繼續成長、成為全球第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會不會喪失霸主地位?....過了幾十年後再回顧,我們就會覺得答案真是太明顯了。」(見《
人類簡史》第232頁)
2020年,中國政逆勢開放的金融政策贏得全球信心,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讓中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的金融自由化之路更進一步,開啟了外資佈局中國市場之路。,中國2020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流入增幅4%,達到1630億美元左右,反超美國、歐盟和東盟,成為全球第一大FDI流入目的地。而FDI投資的是實體製造業,這將提高中國的製造業水平。(見
逆勢之下,中國FDI何以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是全球唯一齊備所有工業門類的,其製造業產值將邁向超過全球所有國家製造業產值的總和的佔全球50%。新中國成立之初,連一輛拖拉機都造不出來的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自2010年以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在500種主要工業品中,超過四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見
青山遮不住——從經貿科技動向看中美合作發展大勢)
美中工業的比較:
結論:
美國低端的製造業大幅萎縮,但中高端製造業仍舊是世界霸主。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約3.8兆美元,領先全球,約佔全球的1/3,美國排名第二,只佔中國的60%,而美國加上排名第3、4的歐洲及日本仍然不及中國,而全球唯一齊備所有工業門類的中國,其製造業產值將邁向超過全球所有國家製造業產值的總和的佔全球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