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減半薪,一個都不能少! 裁員,不是救公司的好藥方

2018/08/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經濟不景氣時,老闆為了降低營運成本,最快的作法經常是「裁員!」但是這帖藥真的能救公司嗎?它的許多副作用,可能讓公司帶來其他病痛。
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一篇文章《別讓裁員毀了公司》,提到美國德州大學迪帕克.達塔(Deepak Datta)在有關裁員公司的研究中發現,大多數裁員後的公司獲利都下降,甚至會持續三年。文章中還指出:公司裁員之後留下的員工,工作滿意度下降41%、組織承諾度下降36%、工作績效下降20%。經理人忽視了裁員帶來的問題其實多於解決的問題。
不當的裁員,更會給企業帶來預期外的傷害與成本,也打擊到企業形象,一個近期的知名案例是2009年台積電的裁員事件,導致張忠謀回鍋兼任執行長救火,裁員後四個月,邀請約八百位已離職員工重回工作,初估這個事件,台積電至少付出上億元的代價。
面對經濟不景氣,勞工對於裁員後的風險承受力,其實遠不如企業主或高階經理人,弱勢的勞工此時更需要有工作權的保障。老闆或經理人若能重視及保障勞工工作權,勞工心懷感恩並積極回饋於工作表現上,相信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會有正向的幫助。2003年就有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
Photo By rawpixel null on Unsplash

天晴雨過,一抹光輝成就一段傳說。

當年台灣受到SARS的衝擊,對觀光業而言,更是如同日本311般的災難,很多業者面臨裁員甚至倒閉的困境。上班族在氣氛低迷的辦公室裡,害怕嗅到資遣的味道,或是看到清空的桌角。北部某大旅遊公司,一個原本很賺錢的事業單位,也難擋這波經濟海嘯,但公司某位高階主管不願舉起裁員這把大刀,他對這單位同仁說:「大家和我一起減半薪,我們一個都不能少!」連工讀小妹都留下,他相信這波低潮一定會過去,將來公司再賺了錢,他承諾補回這些薪水。
如果感情也有溫度計,當時每個人都是沸騰到破表,盈眶熱淚瞬間滋潤了辦公室裡的枯竭乾旱。員工留下了,心更是定下了,團隊氣氛更加融洽,員工做事更加賣力,公司的績效開始好轉。一年後,主管兌現了他的支票,公司開始逐月從營收攤還半薪到全數給付完,這張支票的金額是無價。
共患難的付出,終於結成同歡樂的果實,這個真實故事讓我感動的不只是領導者的意念,也有同事間在艱苦時期團結的人性光輝。這位年薪上百萬的主管,以及安全名單的老員工,如果自私,他們可以不用為別人犧牲,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機與環境,願意跟大家一起少掉半個飯碗,願意慶幸還有半個飯碗,這樣的人性,就算在黑暗中,也會自然發光。
一個人面臨不好的時機,在關鍵位置上,做對一件事,幫助了二十幾個家庭和近百人。幾年後他因病去世,同事們留下這個故事,傳頌在公司的各個角落裡。
人生有些關鍵選擇,也反應了你的價值或人格。
選擇是否會讓自己後悔、令人唾棄,或是無法滿意但良心過得去,可能會是二選一:好的選擇或對的選擇。在這個故事中,好的選擇是只顧好自身利益,對別人只好說聲對不起;對的選擇是把自己放入群體,大家一起努力;一個都不能少,這個選擇到最後,對大家其實都好。
好的領導者,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保障團隊的權益。一個值得稱頌的好公司,不是只靠績效或規模,還要有對員工的真誠關懷,才能在經濟波濤中破浪前行,成功度過難關也贏得社會信任與尊敬。
感謝《六都春秋》刊載本文於2018/7/24
謝謝您的目光走到這裡,請留下閒静片刻的心房,歡迎追蹤分享我的文章,有您的支持,我的文字才有長大的力量。
152會員
129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