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較」的孩子,不會被激勵,只會被激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回想起童年,一整年最期待的就是過年回阿嬤家,跟表哥、表姊們打成一片。現代的孩子其實也差不多,看他們寫的過年記事,同樣也是相當期待過年到親戚家和年紀相仿的兄弟姊妹玩在一塊。

小鈞的〈過年記事〉的結尾是這麼寫的:

……愉快的假期結束,我們要回家了,我和表哥依依不捨地道別。回台北的路上,我的心情卻越來越差。

「為什麼你的心情越來越差?可以描寫一下嗎?」問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心裡已經有底──不就是捨不得離開表哥而悶悶不樂嗎?──沒想到,小鈞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他說:

就我媽呀,每次離開表哥家,她就開始唸我:『你看看你表哥,上次段考又考第二名,可以學學人家嗎?』只要一聽到她這樣講我就超不爽,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心情就變超差!

讓孩子秒怒的方式

看到小鈞如此憤憤不平,讓我想起我每一年都會出的一個作文題目〈最不喜歡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幾年下來的統計顯示,孩子最討厭的一句話正是--父母拿別人家的小孩跟自己比較的話語。

芷婷某一次段考的自然科分數不甚理想,爸爸不悅地問她:

「妳看鄰居小孩的自然多強,妳怎麼考這麼爛?」

「可是我其他科都比他高分呀。」芷婷不甘心地反駁。

「我講的是自然,妳在講什麼?!」

下一次段考,芷婷每一科分數都比鄰居小孩高,興奮地跟爸爸炫耀,沒想到爸爸說:

「雖然妳分數比他高,但他比妳認真。」

芷婷跟我說,她當下簡直氣炸,卻忍住沒有發作,從此之後便懶得跟爸爸分享任何事情。

沒有人喜歡被比較,就算是大人,也不希望孩子拿別人的爸媽來跟你們比較。如果爸媽被比較,通常會回一句:「那你去做人家的小孩啊!」不過,當自己拿別人的子女跟自己的子女比較時,假如小朋友反將你一軍:「那你去領養別人家的小孩啊!」保證讓你啞口無言。

那麼,不用比較的方式的話,該怎麼樣才能有效敦促孩子進步呢?

先「解憂」再「解決」

過去在教學上,我也時常用比較的方式來刺激表現不佳的學生,「你看看人家才中年級,寫得比你好」、「你再不加油很快就被新來的超越了」……。到後來才驚覺,他們不會因為被比較而表現得更好,反而因此更畏懼學習。後來,我試著多花一些心思去理解他們的心情,並找到造成他們學習興致低落的原因,才帶他們走出瓶頸。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已經夠氣餒的了,實在不需要再落井下石責備他,先試著去體會他的心情。就以芷婷的爸爸來說,他可以對女兒這麼說:

「自然沒考好,妳應該很懊惱吧?」

如果說中了孩子的心聲,他們會意識到:比起成績,爸媽更關心他的心情。心情處理好了以後,自然會願意敞開心房和你溝通。接著,爸爸可以試探性地問她:

「你數學考這麼棒,是不是花太多時間作習題,疏忽了自然?」

一方面讚美,另一方面開始幫孩子尋找考不好的原因,如果沒有說中,小朋友也會樂意說明自己的看法;一同找出原因後,再想辦法解決就大功告成了。

成績是一時的,教養是一世的。三十年後,孩子不會記得以前某一次段考考了第幾名,卻會永遠記得那一次段考之後,爸媽對他說了些什麼……

不只「訂下」目標,還要「寫下」目標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為人父母應該幫孩子發掘個人優勢,找到專屬的賽場,他才能大展身手。若逼他投入不擅長的領域,還拿該領域的佼佼者和他相提並論的話,說不定本來可以在天上飛的孩子,被硬生生被折斷翅膀,拉到陸地上跟別人一起跑,他還有展翅的可能嗎?

但說實在,有時不見得是爸媽老愛比來比去,而是見到子女整日渾渾噩噩、漫無目標,看著看著火氣就上來了,才忍不住拿其他好榜樣來數落小孩。

孩子年紀小,不清楚自己的性向與優勢是理所當然的,很難找到什麼明確的目標,這時,不妨從短期目標開始設定起。建議爸媽,和孩子坐下來討論,從他們目前正在進行的或感興趣的活動當中,找到短期且不難達成的目標,比方說:小朋友有在學圍棋的話,可以訂一個在多久時間內達到某一段位認證的目標。由於小朋友已經接觸這項才藝一段時間,大致了解自己的能力與每一個段位的難易度,容易訂出能力範圍內可及的目標。

擬完目標後,提醒孩子把目標寫下來,貼在醒目的地方,每天看個幾眼,讓自己所寫的目標叮嚀自己往目標邁進,不用父母嘮叨。如果有想到更明確的方向或執行步驟,就繼續增補。完成這個目標之後,再設定下一個目標。

我在課堂上還會帶孩子繪製〈甘特圖〉與〈一週時數規劃表〉,進一步為目標排定時程與每日的執行時段,提高執行力。

raw-image

漸漸地,達成的目標多了,獲得的正向回饋形成良性循環,益發茁壯。有正向回饋當後盾,孩子當然有勇氣挑戰更艱鉅的任務並樂在其中,專長或是學養便是在此中奠定起來的。

與此同時,親子關係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爸媽引導孩子找到目標、寫下目標;孩子過著有目標的生活,過得積極而充實;爸媽見到子女不再頹廢而感到欣慰;子女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更加上進,親子關係更融洽……

那麼,你都已經看到孩子逐漸嶄露的優勢了,還有比來比去的必要嗎?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30.8K會員
649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孩子多麼渴望爸媽和他們站在同一個陣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可是,父母以愛為出發點,卻又使用帶刺的教養方式,往往讓孩子不敢靠近,最後漸行漸遠,甚至站到敵對面去了……。細思極恐的是,這些受傷的孩子,會不會是兒少性剝削的高危險群呢?
Thumbnail
2025/04/03
孩子多麼渴望爸媽和他們站在同一個陣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可是,父母以愛為出發點,卻又使用帶刺的教養方式,往往讓孩子不敢靠近,最後漸行漸遠,甚至站到敵對面去了……。細思極恐的是,這些受傷的孩子,會不會是兒少性剝削的高危險群呢?
Thumbnail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5/01/29
寫作,其實可以由父母為孩子打好基礎,再由老師為學生持續磨練。所以,《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既教導父母如何為子女培養寫作信心、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表達能力,也和老師們分享實用的寫作教學要領--雙管齊下,為孩子打造紮實的寫作力!
Thumbnail
2024/05/27
當孩子帶著一張不及格的考卷回家,一臉沮喪,望著你的眼神中還帶著恐懼。這時,你會把他抓過來罵一頓?唸一頓?還是立刻開始逐題檢討?我給你一個誠心的建議--你該學會什麼時候必須保持安靜。
Thumbnail
2024/05/27
當孩子帶著一張不及格的考卷回家,一臉沮喪,望著你的眼神中還帶著恐懼。這時,你會把他抓過來罵一頓?唸一頓?還是立刻開始逐題檢討?我給你一個誠心的建議--你該學會什麼時候必須保持安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一群孩子中,最好使的.....是哪個?永遠不會被叫到的,又是哪一個? 當你當孩子的時候,你是否很厭煩自己是那個每次都被叫到的人,而當你成為父母的時候,你是否也正做著你父母曾經做過的事情? 一天之中,最常被點名的是哪個? 做事的那個,和不做事的那個,你又是怎麼平衡他們的心理呢? 其實,我是很討
Thumbnail
一群孩子中,最好使的.....是哪個?永遠不會被叫到的,又是哪一個? 當你當孩子的時候,你是否很厭煩自己是那個每次都被叫到的人,而當你成為父母的時候,你是否也正做著你父母曾經做過的事情? 一天之中,最常被點名的是哪個? 做事的那個,和不做事的那個,你又是怎麼平衡他們的心理呢? 其實,我是很討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Thumbnail
在孩子教養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的陷阱。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常常會陷入的「順口比較語」如何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並提出解決辦法。內容主要著重在對孩子的肯定、引導和激勵,並強調父母應該擁有健康的比較態度。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Thumbnail
父母一旦習慣對孩子說出傷人話語,孩子可是會一字不漏地記起來,並且用來傷害其他人,或者是「回敬」爸媽……
Thumbnail
父母一旦習慣對孩子說出傷人話語,孩子可是會一字不漏地記起來,並且用來傷害其他人,或者是「回敬」爸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