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讓老公下班後願意做家事的《關鍵行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的作者Adam Ferrier曾在大學取得商業學士學位(行銷)和人文學士學位(心理學),畢業後他先在矯正署工作幾年,後來轉入私人心理諮商師,最後才轉型成為一名「消費心理學家」。

如此特殊的經歷特別引起我注意,除了我本身對這兩個領域(商業及心理)都很感興趣,閱讀及學習上都在這兩個領域之外,我也發現一般商業類型尤其這種行銷書,幾乎都是商學院畢業以及在相關領域工作多年的作者所書寫,但是這名作者除了自身擁有相關學位外,還擁有心理師執照,也因此這本書除了一般的行銷觀點,更結合了許多心理學的理論及案例來輔佐,這也使本以廣告從業人員探討廣告如何發揮效果而創作出的書更具可看性。


一、行為改變態度,遠快於態度改變行為

  • 法則一、如果你要改變某人的行為,當他有了動機且很容易就能做到時,改變最有可能發生。
  • 法則二、去改變有助於你達成目標的行為。
  • 法則三、行動改變態度快過態度改變行動。

在這一段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改變態度快過於態度改變行動,因為就我們一般民眾所了解的內容,都是內在動機能夠激勵自己的行為,只要能尋找到相關的動機即可。

不過透過幾個心理實驗(詳情可見書內,書內也有附上實驗的影片QR Code隨時可以掃描後上網觀看!)的結果,可以發現因為從事了某個行為,而導致做出那個行為的人會改變自己的態度,他們必須合理化自己原本不認同的這個行為,因此在做了以後,只能改變自己的想法來使自己好過。

這樣證明行為足以改變內在態度的實驗有很多,也再三印證了這個理論。

二、刺激產生行動

  • 法則四、有(至少)十種行動刺激能夠讓人行動起來。

行動並不會平白出現,要讓對方展開行動,就需要一點刺激。

作者透過自身經驗,創作了十種刺激,也是所謂的策略來協助我們擬定廣告內容,以及讓我們發覺自己平時究竟是被怎樣的刺激所影響。

(一)動機行刺激

1.重塑:重新包裝與表達品牌形象。Ex:將蛋糕轉化成馬芬,一樣的內容物卻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2.動之以情:藉由觸動強大情感達成行為刺激。Ex:2010年加拿大的獨立樂團Arcade Fire的單曲〈The Wilderness Downtown〉的MV。(作者本身覺得訴諸情感很像是抓住一個人的肩膀,告訴他「停下來聽我說」,也像在一個人臉上打一巴掌,或對他大吼一聲「快跑!」,情感總能夠快速抓住人的注意力。同時在這段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棒,真正關鍵的是人們對不同政黨與候選人的感覺,而不是對他們的了解。以此讓我們了解情感對人的影響有多強大)

3.集體主義:創造集體意識與群眾力量來影響他人改變行為。Ex:澳洲昆士蘭島嶼的世界上最棒的工作。停留在島上六個月能獲得一年十萬美元的工資。

4.歸屬感:邀請消費者或使用者一同參與問題解決的方案。Ex:宜家家居(IKEA)讓你動手做家具,提升你對這件自己親手參與的家具好感動。

5.玩樂:以開心與享受的遊戲心態將情境變好玩,引發改變。Ex:咖啡集點從10點改成12點,但每一張首次消費的新積分卡已經蓋好三個章。這會使消費者提升再繼續回來購買咖啡並集點的意願。

6.實用性:提供消費者實用訊息,滿足其需求,創造感同身受的體驗。Ex:霍桑足球俱樂部的球迷找不到身邊同是支持霍桑的球迷,可以一起看球或是去酒吧慶祝,因此愛迪達創造一個APP來協助球迷尋找到自己的夥伴。

7.樣板化:看到模範人物的行為與形象引發效的心態。Ex:凱特王妃穿上某一款衣服時,就會造成女性趨之若鶩。

(二)容易型刺激

8.賦予技能:幫助消費者學會一項新的技能。Ex:製作一部自家商品使用過程的影片,協助消費者一下子就學會這項產品的使用技巧。

9.化繁為簡:消除商品對消費者的障礙,更好上手。Ex:吃角子機只需要投下金錢拉下拉桿就可以完成,因此讓消費者得以沉迷。

10.承諾:請求消費者針對小改變做出承諾。Ex:消費者入住飯店前給他簽署一件環保的文件,使消費者承諾並作出改變。

綜上所述,就算不是想要從事相關行業,了解廣告怎麼發揮效果,影響我們的心理作用與行為,都可以轉換到自己的生活上,讓你去影響自己想改變的人,例如老公下班後回家不願意做家事、小孩都不聽話等,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減少受到這些廣告的影響,而導致出現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167會員
177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2024/12/15
這本書雖是在探討日本因為高齡化,導致各產業缺少勞動力的議題,但也是在向台灣預先示警,因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台灣並沒有差別,甚至未來我們也會遇到一樣的難題,面對大缺工的時代來臨,我國又能如何透過日本作為參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4/12/15
這本書雖是在探討日本因為高齡化,導致各產業缺少勞動力的議題,但也是在向台灣預先示警,因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台灣並沒有差別,甚至未來我們也會遇到一樣的難題,面對大缺工的時代來臨,我國又能如何透過日本作為參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4/11/24
「值得堅持不懈的困難事情絕對很多,而韌性與毅力都能讓你撐下去。只因為艱難就放棄是不會成功的。然而,堅守不值得的艱難事情一樣不能讓你成功。」 剛好我前陣子對人生有許多迷惘,所以當閱讀到這本書時就格外有體悟。 「關鍵是辨識出何時要堅持,何時要走人。」 這句話就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宗旨,我們從小
Thumbnail
2024/11/24
「值得堅持不懈的困難事情絕對很多,而韌性與毅力都能讓你撐下去。只因為艱難就放棄是不會成功的。然而,堅守不值得的艱難事情一樣不能讓你成功。」 剛好我前陣子對人生有許多迷惘,所以當閱讀到這本書時就格外有體悟。 「關鍵是辨識出何時要堅持,何時要走人。」 這句話就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宗旨,我們從小
Thumbnail
2024/10/31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Thumbnail
2024/10/31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了很多心理學內容但是從「消費」角度切入,摩擦力這件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的,只是它所謂的摩擦並不是人跟人之間的那種而已,在書本的封面就已經直接寫出了,那就是「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反彈」內容也是以這四個向度去做解釋跟如何應用。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了很多心理學內容但是從「消費」角度切入,摩擦力這件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的,只是它所謂的摩擦並不是人跟人之間的那種而已,在書本的封面就已經直接寫出了,那就是「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反彈」內容也是以這四個向度去做解釋跟如何應用。
Thumbnail
1.個人習慣的迴圈:        (1) 提示:沒有特定的形式,可以是地點、時間、情緒狀態或者是某些動作。      (2) 慣性行為:通常是因為渴求某種獎勵,而慣性去做的某些行為。  (3) 獎勵:不一定能直接從慣性行為的表面看出來,可能只是透過它去獲得另一種層面的滿足。 2.
Thumbnail
1.個人習慣的迴圈:        (1) 提示:沒有特定的形式,可以是地點、時間、情緒狀態或者是某些動作。      (2) 慣性行為:通常是因為渴求某種獎勵,而慣性去做的某些行為。  (3) 獎勵:不一定能直接從慣性行為的表面看出來,可能只是透過它去獲得另一種層面的滿足。 2.
Thumbnail
如果你羨慕別人行動力很強;如果你為了必須做,卻遲遲無法行動的工作,感到壓力山大? IT背景的職涯規劃專家,分享<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職涯好書,推薦的「超小」的秘訣,讓自己完美主義的他,一不小心也動起來了....(不相信這麼神,你可以看三遍)
Thumbnail
如果你羨慕別人行動力很強;如果你為了必須做,卻遲遲無法行動的工作,感到壓力山大? IT背景的職涯規劃專家,分享<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職涯好書,推薦的「超小」的秘訣,讓自己完美主義的他,一不小心也動起來了....(不相信這麼神,你可以看三遍)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賦予社會使命感」,讓成員知道,你正在做這件事的是有意義的,可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了什麼。
Thumbnail
「賦予社會使命感」,讓成員知道,你正在做這件事的是有意義的,可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了什麼。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你可能認定改變非常困難,或認為自己缺乏動機,無法成功。這些想法都不對,問題在方法,與你無關。 福格博士研究人類行為多年發現,行為 (Behavior)由三項要素構成: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以及提示(Prompt)。《設計你的小習慣》書中以七個步驟引導你逐步改變行為模式。
Thumbnail
你可能認定改變非常困難,或認為自己缺乏動機,無法成功。這些想法都不對,問題在方法,與你無關。 福格博士研究人類行為多年發現,行為 (Behavior)由三項要素構成: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以及提示(Prompt)。《設計你的小習慣》書中以七個步驟引導你逐步改變行為模式。
Thumbnail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Thumbnail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Adam Ferrier曾在大學取得商業學士學位(行銷)和人文學士學位(心理學),畢業後他先在矯正署工作幾年,後來轉入私人心理諮商師,最後才轉型成為一名「消費心理學家」。 如此特殊的經歷特別引起我注意,除了我本身對這兩個領域(商業及心理)都很感興趣,閱讀及學習上都在這兩個領域之外,我也發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Adam Ferrier曾在大學取得商業學士學位(行銷)和人文學士學位(心理學),畢業後他先在矯正署工作幾年,後來轉入私人心理諮商師,最後才轉型成為一名「消費心理學家」。 如此特殊的經歷特別引起我注意,除了我本身對這兩個領域(商業及心理)都很感興趣,閱讀及學習上都在這兩個領域之外,我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