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關係焦慮— 練習在關係中先安穩自我,修復內在的安全感,避免若即若離的矛盾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對關係的不安和焦慮是全面性的。從個人的關係到社會性的關係(包括職場),都會讓一個人處在進退維谷、左右兩難、惶惶不安的矛盾心情中。
特別是童年生長環境若缺乏對一個孩子的情感連結與回應,也就是孩子感受不到愛的存在,缺乏體會自己的生命是被重視和在乎的,是被放在心上,是被專注地互動與交流,那麼,他的心靈世界就困難經驗到被好好愛著,以及因為情感得到同調的回應,而感受到一種同在及正向的情感經驗。
長期下來,缺少情感交流的連結和滋養,一個人的內心會經驗許多「不被重視」、「缺乏回應」、「互動挫折」的沮喪及失落感,幾乎沒有經驗值感受從關係來的情感親密和愉悅滿足,他會漸漸地對外界和他人的互動,感到焦慮或恐懼,焦慮讓人產生渴求卻害怕失望的內在衝突裡,恐懼則讓人產生逃避情感或沒有興趣的反應上。
童年關係的情感缺失及受創,沒有穩定及安全、信任的依戀情感,皆會讓人在人際關係的建立及穩定維持,產生困難及不安。因此,幾乎沒有什麼穩定及長久的關係,不是若即若離,不然就是極端的過於親密,再過於疏離,甚至切割。
然而,能有穩定、安全的關係,才有可能重新經驗關係中的信任感。能經驗到關係中的信任感,相信在這一段關係中,自己是被接納及被理解,被視為一個值得尊重的人善待,這是具有修復性的關係經驗,能讓一個人修復自尊、安全感及自我肯定。
童年缺乏正向情感經驗,對關係易於不安焦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