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停止自我探索

2020/06/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08
編採:謝增 責任編輯:鄭詠心
提起教練,大多人的印象是出現在運動場上。其實人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運動場」,那麼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教練」呢?陳世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發展教練」,他創辦的傑作國際專業教練有限公司即是運用個人教練發展模式,幫助每一個人實現真正的自己。
陳世明與雜學校很有緣份。2016年,雜學校的創辦者蘇仰志先生某次辦活動時椅子不夠用,在現場剛好找到陳先生的太太幫忙,而她晚上回家就和先生分享了在活動中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以及他正在進行一件富有理念的展覽。陳世明先生被這種創新教育理念所吸引,於是在2016年就以個人名義參加了雜學校展覽。對他來說去年參展後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了很多也同樣對創新教育感興趣的人,於是他2017年成立個人公司之後,再次來參加展覽。

花10年找到自己教練的身份

比起多數人,陳世明可謂非常的幸運,在美國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回台後先在研究機構擔任產業分析師,之後又在一家大型企業歷練管理及業務工作後,回到自己的家族企業。陳世明的家族企業是做機器相關的生意,他是採購部門的主管,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他很擅長的管理。但是,看似非常順利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陳世明不甘於這樣的「被選擇」,在家族企業工作期間,他另外成立了一家諮詢公司。於是開啟了白天是家族企業主管,晚上化身為企業培訓教練,雖然很辛苦,但他卻樂此不疲。
為了精進自己的教練技能,他花了2年的時間從教練學校畢業,重心也從企業培訓轉向了個人發展。他一共花了9年多的時間探索,確立自己的人生志向、想不斷往前的方向,直到2017年才下定決心專注於成為一個「個人發展教練」。

了解個人發展教練模式

個人教練發展模式主要分為4個步驟,從自我探索、自我定位、自我發展到自我實現。在「自我探索」的部分,主要探索三件事情:什麼是你真正擅長的?什麼是你真正喜愛的?什麼是你真正關心的?在「自我定位」部分,就是去尋找上面三個問題的連結。針對不同的人群,陳世明的課程設計會有不同的重點。
陳世明就是這樣找到自己的職志,他也想用這種方法幫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職志,所以他一開始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已經有很多社會經歷的成人。在實行了2年左右後,太太的一句話提醒了他,「既然你已經幫大人了,為什麼不幫助年輕的孩子,如果他們早一些找到方向,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因此,陳世明現在的課程目標對象又增加了國中與高中學生、大學生及社會新鮮人及家有學齡兒的家長們,幾乎可說為全民服務。

記得保持自己的覺察力

要做一個好的個人發展教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覺察力。教練不能帶有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如果一旦參雜進太多個人情感,就無法對學員進行客觀的引導,陳世明會通過打坐和禪修,練習讓自己處在一個恆定的狀態。
不僅教練如此,學員也要學會保持自己的覺察力,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一定要忠於自己的內心,回想自己曾經做過的哪些事、獲得的哪些榮譽是真的讓自己覺得喜悅和滿足的,而不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
曾經在一次工作坊中,有一個三十出頭的女生分享自己感動和驕傲的故事,她本職工作是在家族企業,但是她非常喜歡當導遊。有一次在帶一個日本家庭旅行團時,一個90多歲的灣生日本爺爺最後的願望就是回去住他當時在花蓮出生的地方,於是她臨時改變返回台北的行程轉去花蓮。如果她沒有堅持,老爺爺可能要帶著一輩子的遺憾離開台灣。當她分享完這個故事,她清楚地意識到這件事對於她的意義,也讓她更堅定了自己要做一個讓每次旅行都變得有意義的導遊。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意識到自我探索的重要性,也開始主動去嘗試,這個過程並不容易,而且可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要經歷很多痛苦的掙扎,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所以,如果你已經走在這條路上,在沒找到真我之前,請不要停止對自我的探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