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覺察力(五):坐下來聊聊:真正有效的溝通,從反骨男孩爭議事件聊種族歧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前言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過去在博恩在Open mic開鄭南榕的笑話以及在他的專場用自己的被性侵的經歷對女人迷開戰,引起了很大的風波。

我的立場也在性別平權和喜劇的底線,這兩者之間掙扎,最讓痛苦的是,這樣追求政治正確的風氣,同樣的壓迫民主言論的開放程度,我們對不同意見的接受度是在緊縮的。

我也與我朋友「認真」的討論,那樣的討論,我算是發揮了我同理心的最大功力去抑制我的Ego去反擊,好好地聆聽對方訴求,他認為意見領袖應該對他自己會造成的影響負責,對於為他言論護主的粉絲開導,不要轉而變成兩方的互相攻擊,而我認為創作者應該有自己創作空間,不該處處受限,觀眾的錯誤解讀不該全交由創作者去負擔。經由最近的風波,我也慢慢開始理解他當時的訴求。

我也可以理解要讓群眾這樣的用力「討論」,且不用情緒互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同樣的我其實也在這樣的討論中,看到不站立場,而是認真做溝通的讀者。

不同立場的溝通,我們都在一直要求彼此要理性,不要情緒攻擊,但我不可能沒有情緒,問題並不在於情緒,而是我們真的有在溝通嗎?還是只是在嘗試說服對方而已?我思考著怎樣的溝通才是真正有效的。

在最近反骨男孩街頭挑戰模仿迦納非洲美黑人的抬棺文化,在黑人的命也是命 (Black Lives Matter)活動期間挑起了很大的爭議,我也看到這次創作者們,用過去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溝通,讓我對溝通有更深的體悟。

補充說明:Black Lives Matter(縮寫:BLM),意為「黑人的命也是命」或「黑人的命很重要」,又譯「黑人性命攸關」或「黑命攸關」,也被稱為「黑命貴」,是一場國際維權運動,起源於非裔美國人社區,抗議針對黑人的暴力和系統性歧視。BLM 抗議通常在發生警察擊殺黑人事件後,同時這項運動也反對如種族歸納暴力執法和美國刑事司法系統中的種族不平等等更為廣泛的問題。(引自維基百科)


衝突是什麼?

起因是戴維斯在IG上的PO文痛斥反骨男孩的街頭挑戰,認為他們在挑戰現在世界發生的事情。


raw-image


〈反骨男孩(Wacky boys)為什麼觸犯黑人禁忌?feat. DJ Dennis 丹尼斯〉杜力提到在他看到「弗洛伊德之死」的影片,聯想到他的家人可能也會因為美國系統性的歧視問題而死亡。


我也是因為喜歡街舞的關係喜歡放克樂,接觸了黑人音樂像是嘻哈,後來接觸美裔黑人的歷史,《衝出康普頓》此劇讓我深刻感受到,黑人在美國遭到白人警察系統性的歧視迫害,甚至輕易的被殺死,《不完美的正義》揭露出司法對黑人的歧視,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可以體會「弗洛伊德之死」為什麼可以造成如此巨大的暴動。但不是每個人都對此有興趣的,更多是漠不關心的。

我的反應更像丹尼兒,他說:「我不知道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我看到很多人駁斥戴維斯的想法,我也覺得挺難過的。

杜力也明白,他希望這因為這次的事件,他希望藉由這次事件來讓大家明白。我看了杜力、嗩吶和超粒方的影片,大家的本意都是要讓台灣更好。

在超立方〈反骨男孩扮黑人抬棺是種族歧視嗎? 看懂文化禁忌「塗黑臉」的嚴重性〉的影片留言處:網友蔡光宇說:「這是一個學習增廣見聞,多了解一點他人感受的好機會 而不是『誰講的比較有道理一點點的對立互嗆大賽』」,超立方也在他影片開頭提到:「我最討厭莫過於非必要的政治正確」。

我們不能否認,見獵心血的網友和媒體絕對會帶來一場網路言論的浩劫,夾帶著「政治正確的武器」來不斷破壞抹黑原本可以好好深度溝通的議題。但我由衷地感謝這些影片創作者讓這次輿論帶來了好的轉變。


文化差異

我不能否認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有不同的經歷,對於不同事情會有不同的敏感程度。而並非每個人都擁有很大的動機去了解每個不同議題的文化,但這就是問題了所在了。

喜歡分享嘻哈音樂DJ嗩吶,是個我近期很喜歡的美裔黑人,他在〈【壞機車閒聊】反骨男孩種族騎士?嗩吶看了破口大罵【反應反骨男孩做了黑人抬棺材影片】〉就說,你會有三種不同等級的成見:

  1. 等級一、文化不敏感、文化無知:你可以知道,但你不想知道;
  2. 等級二、偏見:先入為主、從某人身上的一句判斷,像是認為黑人都是美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
  3. 等級三、種族歧視主義:當你看到某個群體或特定個體,依據他們的種族、膚色,你就整個族群都不喜歡,可能會衍生出系統性的,來防止那些人來達到你的地位,這就是美國。


而台灣人多多少少都有對不同族群的人有不同等級的成見,舉凡像是在地獄梗開N WORD(美國白人對黑人的歧視用語),他們甚至會說他們不是惡意的,只是好笑而已,開個玩笑,這次反骨男孩造成的風波都有類似的心態就是對美裔黑人被壓迫的歷史的文化不敏感。

儘管反骨男孩沒有惡意,但實質上也讓美裔黑人們聯想到美國塗黑臉的喜劇文化,在1930年美國白人在滑稽秀塗黑臉來搞笑,塑造了一種黑人的刻板印象,在當時美國黑人缺乏發聲管道下,是一個非常負面的影響,我們並不該因為自己的無惡意而去忽視造成的影響。

raw-image



但我不覺得我們這些比較知道文化背景的人就有權力去大聲斥責,「你們做錯了」、「你們就是錯的」,如此只會將對方推向另一邊。同樣抹黑臉的喜劇表演,同個時段上傳影片的眾量級的Andy也做過,但受到抨擊的程度就非常小,這是不是也反映著,反骨男孩其實也被歧視著?因為他們的「無知」、因為他們「譁眾取寵」的形象,就被否定他們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力?我想這是很不公平的。

坐下來聊聊:真正有效的溝通

與其講那麼多大道理,我覺得真正兩邊對談,才是真正有效的溝通,了解對方的想法和動機,以及雙方成長的脈絡性,其實都遠比在網路上筆戰來的更有效,最重要的是我們都不想成為彼此的敵人,更不想要因為想法不同而產生敵意,互相站在彼此的立場去思考思考,我覺得反而更有助於達到真正的溝通。



兩方面的立場

做為一個YouTube愛好者,我可以理解Youtuber他們產出一支影片所需要的成本,而且反骨又是一個團隊,所消耗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都很難讓他們說撤影片就撤,其實是非常的傷。而他們過去也有抹黑臉的創作,也相信觀眾可以刻意歧視和為了扮演黑人之兩者的差異,他們也始料未及會有如此大的風波,他們也承認自己沒有站在美國黑人的角度去思考。


raw-image


這裡就有個癥結點就是,他們扮演的是迦納南美的黑人抬棺文化,而非美裔的黑人,嗩吶在他影片也說道:「N WORD也只有對美裔黑人有冒犯意味,對南美黑人他們其實是沒感覺的,不會感覺被歧視的」。

硬要說對錯,很難有個正確的答案,但如果反骨男孩已經知道這樣的歷史,已經不再無知的話,仍執意去做,他可能會傷害到看影片的美裔黑人,我會覺得反骨男孩是不是帶著惡意的,這就是尊重與否的問題。

raw-image

嗩吶指出問題:「問題不是你們模仿黑人抬棺,大部分(指責)的人都在譴責塗黑的動作,因為歷史是這樣,這已經是在文化裡很難改變的,我知道你們不是故意的,但有影響到且傷害到滿多人的,大家覺得你們不尊重,你們還選了這段時間」

嗩吶更指出,他的隱憂是,他怕世界其他有心人士將反骨男孩定調為台灣人都帶有種族歧視,當台灣逐漸躍上國際,必定會有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會來看我們,他們怎麼看台灣,這又會是另一個隱憂了。

酷炫說出他心中很不舒服的點,抹黑臉並非他首創,許多傳統電視節目也這樣做過,是不是只因為他們是爭議團隊,就成為箭靶,他覺得這很不公平,這樣的雙重標準實在不好,希望經過這次爭議,讓台灣都不要再有塗黑臉的表演方式。


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樣的合作拍影片是個很好的機會,兩方的影響層面都不同,且認知也不同,嗩吶缺乏廣大的影響力,但他有正確的知識,反骨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但缺乏這樣的文化背景,讓這兩個不同的受眾好好地了解彼此的觀點,我覺得就是個很好的機會教育。


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責任

過去很少被強調的是讀者的判斷責任,我們很常要求創作者「應該」負擔起全部的社會責任,卻未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你明明不了解那個創作者,卻硬是對他貼上無數個莫須有的標籤,和無盡的社會責任,另外也不應該死忠的保護自己喜歡的創作者,甚至替他們出征一切異音,讀者自己要好好了解事情脈絡。

創作者在享受創作自由之餘,也該想想這樣的創作會造成的影響,並把話好好講清楚,創作者不該如此天真的認為,沒有人會往你身上到黑水,創作者的影響力與社會責任兩者並進的,更要學會在創作自由及社會責任間的拿捏。


兩個面向的隱憂

這幾件事情後,我們太執著於事情的對錯,誰不會犯錯呢?誰沒有雙重標準,這些其實都是常態啊,這樣的文化無知,是整個大環境的,從個人到教育,不該是只有反骨男孩而已,我們都該中體認到自己的責任,我們何德何能去站在道德高位去批判是非呢?

我們不去承認問題所在就演變成更大的問題,如果能坐下來好好聽聽彼此的心聲,儘管過程難熬,我相信只要初心是好的,跨過這個過程,一定會讓我們都變得更好、更了解彼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但我說的都是理想,人的總是容易去捍衛自己選擇相信的事情,很容易有兩個方向的隱憂。

一、鐵粉的支持,造就更極端的文化無知,甚至選擇無視傷害,形成分立的兩派,最後仇恨彼此,創作者自己要有自覺扛起責任。儘管無惡意,但因為文化無知而加深刻板印象,這都是創作者無法避免的責任,同樣的我們不希望外國人戲謔我們的文化。


二、極端化,只有對錯地將反骨男孩無止盡的打擊,不論對錯的,將所有莫須有的指控都貼在他們身上,或許他們就會默默消逝在網路平台,更糟糕的就像無數被網路霸凌,最後壓力大到自殺的網紅。


兩個方向都不會讓創作環境變得更友善。


我很希望這樣的對話在未來可以成為常態,也非常感謝嗩吶和反骨男孩給我們這樣對話。希望未來可以讓不同的議題、不同立場的人們,坐下來好好聊聊,保持對話。


延伸閱讀:

黑臉的歷史: https://dq.yam.com/post.php?id=4238



何昆陽 PEACE. 2020.6.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72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越多人願意多想一點、改變言行態度一點點,別膝反射否定不同的聲音,花一些時間與注意力去消化那些異議,或許就能擴張人類集體智慧的維度,從既有的壓迫中獲得解放。
Thumbnail
當越多人願意多想一點、改變言行態度一點點,別膝反射否定不同的聲音,花一些時間與注意力去消化那些異議,或許就能擴張人類集體智慧的維度,從既有的壓迫中獲得解放。
Thumbnail
從裴洛西的來訪,可以窺見取多台灣人對壓迫的看法。他們不把壓迫視作必須對抗的非正義,而是把壓迫視作無法改變的現狀或既定的規則,他們所有的行動,都是遵循著壓迫者的要求,他們以為這是聰明的生存法則,實際上只是逐步變成壓迫者捏塑的形狀。
Thumbnail
從裴洛西的來訪,可以窺見取多台灣人對壓迫的看法。他們不把壓迫視作必須對抗的非正義,而是把壓迫視作無法改變的現狀或既定的規則,他們所有的行動,都是遵循著壓迫者的要求,他們以為這是聰明的生存法則,實際上只是逐步變成壓迫者捏塑的形狀。
Thumbnail
Medienstürmer null on Unsplash 真實的感覺不曾有過,因為一切都在偽意義的範圍之內,那麼熟悉,那麼叫人以為就是真的。這一切的所以然,隨著時間的經過,改變了所有,改變了我們的認知,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政治上的一種色彩,拉拔著這兩者,彼此交錯,彼此這樣不曾有過。 一切都好真實
Thumbnail
Medienstürmer null on Unsplash 真實的感覺不曾有過,因為一切都在偽意義的範圍之內,那麼熟悉,那麼叫人以為就是真的。這一切的所以然,隨著時間的經過,改變了所有,改變了我們的認知,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政治上的一種色彩,拉拔著這兩者,彼此交錯,彼此這樣不曾有過。 一切都好真實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最近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想到“教育”和“改善暴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兩個議題想著想著就不禁讓我感覺有點可笑,所以我隨便談談我對於目前社會常提到的“教育教育”這件事情的看法。
Thumbnail
最近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想到“教育”和“改善暴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兩個議題想著想著就不禁讓我感覺有點可笑,所以我隨便談談我對於目前社會常提到的“教育教育”這件事情的看法。
Thumbnail
Kayle Kaupanger on Unsplash 人難懂,就像太陽上的「迷霧」,讓人摸不清,你努力想要「撥雲見日」,越是把自己弄得一鼻子灰。我就是這樣的人,努力——就算是為了努力再努力,也見不得有多好的「效果」——因為我終將知道,就算能夠成功,遲早也會邁向更糟的結果,何必呢?對於人這個物種,
Thumbnail
Kayle Kaupanger on Unsplash 人難懂,就像太陽上的「迷霧」,讓人摸不清,你努力想要「撥雲見日」,越是把自己弄得一鼻子灰。我就是這樣的人,努力——就算是為了努力再努力,也見不得有多好的「效果」——因為我終將知道,就算能夠成功,遲早也會邁向更糟的結果,何必呢?對於人這個物種,
Thumbnail
依稀記得,初次入學時,老師以和藹的語調,向同學們闡述人權之重要性,期許學生能以多元角度,接納來自各方的聲音。令人倍感惋惜的是,我無法透過老師的柔性勸導,看到實質效益......
Thumbnail
依稀記得,初次入學時,老師以和藹的語調,向同學們闡述人權之重要性,期許學生能以多元角度,接納來自各方的聲音。令人倍感惋惜的是,我無法透過老師的柔性勸導,看到實質效益......
Thumbnail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Thumbnail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Thumbnail
這兩週,「種族」成為美國內部動盪的議題,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再度浮上檯面。於是,疫情被拋在腦後,大家紛紛走上街頭,從抗爭演變到洗劫。 「身分認同政治」是個非常厲害的策略,它可以很有技巧的使一個自由的個體,秒變為受害/加害群體裡的虛無流量。 一個從未被迫害、自由且身心健康
Thumbnail
這兩週,「種族」成為美國內部動盪的議題,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再度浮上檯面。於是,疫情被拋在腦後,大家紛紛走上街頭,從抗爭演變到洗劫。 「身分認同政治」是個非常厲害的策略,它可以很有技巧的使一個自由的個體,秒變為受害/加害群體裡的虛無流量。 一個從未被迫害、自由且身心健康
Thumbnail
我是一個善良愛好和平的人,不喜歡與別人起爭執,但我會說出我認為對的事情。
Thumbnail
我是一個善良愛好和平的人,不喜歡與別人起爭執,但我會說出我認為對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