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或多或少的分離,從臍帶被剪開的那一瞬間,就此與母親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大了一些可能離家求學,與家人分離;也可能戀情未能有結果,與感情戀人分離;離開一份工作;與至親好友天人永隔的分離,面對這些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無常,悲傷、難過、遺憾、內疚、憤怒…等等情緒必然而來,如果你剛好正經驗分離,請將雙手放在你的心口上,感覺排山倒海的感受,卸下虛偽,放下假裝,放鬆強迫,接納和允許情緒的展現,在你覺得安全的時間與空間內,讓情緒流瀉出來,你可以拿著枕頭捶打床發洩憤怒;可以趴在枕頭上放聲大哭;也可以到較不影響別人的地方,盡情尖叫,不壓抑、不否認、不抵抗,當你願意提起勇氣面對,並給情緒起承轉合的空間,就能安放理智,減輕身體的負擔,復原與療癒將就此展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感謝自己在冬天早起 我感謝自己辛勤工作 感謝我自己不斷努力練習 感謝我自己充分聆聽自己 感謝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感謝自己對自己負責 感謝自己活著 感謝自己可以呼吸 感謝自己哭泣 感謝自己微笑 感謝自己所做的一切 感謝自己可以直立行走,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謝自己充滿感謝 感謝自己停在這裡 感謝自己活
計畫趕上變化,這是我一直非常不喜歡的狀況,面對改變都是昂首挺立,硬碰硬地與改變相遇,但其實相當不舒適,因為我不想改變阿,不願意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同,學著「接納」吃盡了苦頭,直至現在,仍是在每一次的改變中,學習柔軟轉身。有時候心中充滿抗拒、憤怒,那時就接受自己的限制,此時此刻的我沒辦法華麗轉身;下一次
情緒是在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所產生的反應,情緒來自於我們自己,在我們的身體裡感覺到它們,而情緒的本質就是要移動,若它不像海浪般升起,拍打海岸,然後再返回大海,就是停滯不動,這些不想要的情緒放逐到內在深處,最終這些感受將會滿溢出來,或是爆發成洪水;當情緒被壓抑否定時,不允許它們以它們本來的樣子出
有時候,我會這樣覺得 我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令人感動的文字 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做得不夠好 我覺得有些迷惘 但其實我是個完美主義的人(笑) 何時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要從外甥這個新生命的到來說起。我並不是外甥的主要照顧者,在他的父母忙不過來時,會接手陪伴這個小傢伙一陣子。因為希望有個完美的父母,所以在這小
        活在當下需要耐心,「耐心」其實也是自己非常需要練習的課題,等待結帳的時候、急著想要到達目的地卻碰上紅燈、沒有預先安排就突然召開的會議、努力練習的這麼久,卻還是沒有達到我所要的改變,通通都令我怒火中燒,為什麼沒有一件人事物依照我的步調?        在處理不知幾次對工作的情緒後的
        當我們生理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去看醫生、尋求治療,但是對於情感上的傷痛,卻是比較難開口說出,也許不希望別人發覺,或是怕自己察覺,我們習慣壓抑內在的傷口,但是情感上的創傷和生理上的傷口都是一樣的,誠實地說出深藏在內心的感覺非常地重要,這是療育過程的一部份。那些失落的感受與遺忘的自己
我感謝自己在冬天早起 我感謝自己辛勤工作 感謝我自己不斷努力練習 感謝我自己充分聆聽自己 感謝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感謝自己對自己負責 感謝自己活著 感謝自己可以呼吸 感謝自己哭泣 感謝自己微笑 感謝自己所做的一切 感謝自己可以直立行走,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謝自己充滿感謝 感謝自己停在這裡 感謝自己活
計畫趕上變化,這是我一直非常不喜歡的狀況,面對改變都是昂首挺立,硬碰硬地與改變相遇,但其實相當不舒適,因為我不想改變阿,不願意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同,學著「接納」吃盡了苦頭,直至現在,仍是在每一次的改變中,學習柔軟轉身。有時候心中充滿抗拒、憤怒,那時就接受自己的限制,此時此刻的我沒辦法華麗轉身;下一次
情緒是在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所產生的反應,情緒來自於我們自己,在我們的身體裡感覺到它們,而情緒的本質就是要移動,若它不像海浪般升起,拍打海岸,然後再返回大海,就是停滯不動,這些不想要的情緒放逐到內在深處,最終這些感受將會滿溢出來,或是爆發成洪水;當情緒被壓抑否定時,不允許它們以它們本來的樣子出
有時候,我會這樣覺得 我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令人感動的文字 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做得不夠好 我覺得有些迷惘 但其實我是個完美主義的人(笑) 何時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要從外甥這個新生命的到來說起。我並不是外甥的主要照顧者,在他的父母忙不過來時,會接手陪伴這個小傢伙一陣子。因為希望有個完美的父母,所以在這小
        活在當下需要耐心,「耐心」其實也是自己非常需要練習的課題,等待結帳的時候、急著想要到達目的地卻碰上紅燈、沒有預先安排就突然召開的會議、努力練習的這麼久,卻還是沒有達到我所要的改變,通通都令我怒火中燒,為什麼沒有一件人事物依照我的步調?        在處理不知幾次對工作的情緒後的
        當我們生理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去看醫生、尋求治療,但是對於情感上的傷痛,卻是比較難開口說出,也許不希望別人發覺,或是怕自己察覺,我們習慣壓抑內在的傷口,但是情感上的創傷和生理上的傷口都是一樣的,誠實地說出深藏在內心的感覺非常地重要,這是療育過程的一部份。那些失落的感受與遺忘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當失去一段關係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徬徨和孤獨。我們不必要急於捨棄那些過去的回憶,可以讓它們散落在那裡,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情感。時間會改變一切,讓我們換個方式收拾心情,就會感覺好一點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Thumbnail
當失去一段關係時,我們可能會感到徬徨和孤獨。我們不必要急於捨棄那些過去的回憶,可以讓它們散落在那裡,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情感。時間會改變一切,讓我們換個方式收拾心情,就會感覺好一點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