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估手上的offer?除了薪資、福利、發展以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先前我舉辦了一場《求職焦慮退散!走在成為產品經理的路上》的講座,跟產品經理們分享如何成為產品經理、如何選擇工作,那時我稍微提到了一點我個人職涯選擇的案例,但沒有說得很多,正好小金魚邀請我擔任她的日更電子報的客座作者,我就把這個職涯選擇的邏輯又多說了一點,在這邊也跟大家分享。

之前我曾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監控軟體的產品經理,有五年的經驗,我手上有兩個offer在抉擇,也給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A公司

也是監控產業,股票上市公司,是昔日的產業大咖,在上一代的監控設備產品中賺了很多錢,但是由於市場技術轉型,公司沒趕上,因此節節敗退,在舊有的市場還是有基本盤,公司的董事長與總經理找我吃飯,很有誠意邀請我負責公司強攻新市場的轉型產品,主管職且直接報告給董事長,月薪比我剛當時的薪水多了一萬五千元,配股10張,年終紅利依照績效另計。

B公司

知名品牌廠的網路通訊部門,股票上市公司,希望做一款新的攝影機,以進入家用IoT的市場,但薪資方面很難談,公司有一個規定的對照表,以我的學經歷,薪水比A公司少一萬兩千元,也就是我轉職薪水增加三千元,職稱是產品專員,非管理職,年終紅利依照績效另計。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一個呢?

我抉擇了很久,A公司薪水比較高、老闆器重、也能累積管理經驗,但是以我在監控產業的認知,我估計該公司在監控這個領域沒什麼機會,新的產品我也不太樂觀,這是一個正在下沉的產業與被拖著往下的公司,公司是不會倒,但要翻身是很困難的。

B公司的話,整體薪資條件遠低於A公司,職稱也不好,但是公司在成長,而且IoT產品是一個有機會的產業。

最後我選擇了B公司。之後怎麼樣了呢?

B公司的職稱與待遇雖然還好,但是我最驚訝的就是,每天都有許多晶片廠、供應鏈大廠的經理、副理約拜訪,跟我介紹業界最新的技術,希望我採用他們的產品,簡直就是一堆大神免費教我產業最新的知識。

而且公司在經營硬體產品上有一套方法,我在通路、庫存、開發流程上收穫很多,就我個人而言,我的Linkedin也開始有非常多獵頭有興趣,這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

而且雖然待遇還好,但是因為公司跟部門都很賺錢,我的產品雖然還沒做出來,但還是拿到不錯的分紅,整體薪水一下子就超越A公司了。

而A公司,新產品還是沒打出名號,之後就沒有再崛起,股價一落千丈,我在想,如果我選擇A公司,扛著一整個在下沉的公司轉型的重責,應該會非常辛苦,而且薪資與股票雖然較高,但股價下跌,只是夢一場,分紅的話,公司業績沒有起來,應該也不會有太多分紅,我有點慶幸我選了B公司。

其實當時的思考架構也還沒有這麼清楚,反而是在多年後,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協助許多同學解決職涯問題之後,更有做產品的思維之後,發現可以用思考產品的架構,來思考職涯策略,也就是不只從「點」來看工作選擇,還要思考線、面、體,以下一一介紹。

raw-image

點:我們看產品是否滿足單點需求。產品存在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滿足需求,才會有價值,才能存續下去,這在個人的職涯選擇上,就是你的「能力」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職能上能否勝任、表現得好,為你帶來薪資的報酬。

但是只有「點」很強是不夠的,對產品來說,很快顧客就會習以為常,很快競爭者就會來抄,競爭無止境,所以需要延伸到「線」的思考。

以公司來說,就是「產品組合」,例如Apple推出iPod大成功之後,又推出iPhone、iPad、AirPods……等產品,以人來說,就是「技能組合」,一個會專案管理的PM,和一個會專案管理又會產品設計的PM,後者的競爭優勢還有議價能力都會高得多,如果又有行銷的思維,那就更搶手了。

要注意的是,這邊的線,是「有關係的幾個點」,才能從同一個方向強化優勢,因此Apple不會一開始做完iPod就去做汽車,雖然現在做了,但那已經是Apple推出一系列電子消費產品,市場發展接近飽和,要開啟第二曲線的另外一種思維,之後可以再聊(所以為什麼某A公司要賣能量飲料……)。

對個人而言,雖然投資策略分析可能也是重要且高薪的職位,但我不會學了產品設計之後,就去學投資策略,這兩者沒有綜效,那就還是兩個點,無法發揮效果。

在B公司的這段期間讓我對產品管理的認知,增加了「硬體」這個維度,我從自己的經驗當中,對照出軟硬體開發的不同,我學到了硬體的開發流程與庫存管理,也從業界的許多資源當中,快速地成長,當然也賺到了大公司的工作經驗,補足了我之前在新創以外的資歷。

然後看「面」,指的是供應鏈與生態圈,Apple會強,其實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供應鏈管理,一個是App Store,iPhone的銷量帶動了「蘋概股」的崛起,這些蘋概股從蘋果身上賺到錢也賺到名聲,它們完整的解決方案,也帶動了iPhone持續有最好、最新技術的產品。

App Store也是,iPhone的高市佔率成了App Store上眾產品強大的擴散通路,App Store上面豐富的軟體服務,也形成了一個「生態系」,這些服務靠Apple的市占率而接觸到使用者,快速成長,而Apple也因為這些服務廠商,增加了使用者買智慧型手機的價值,同時增加轉換的Android的成本,形成了一個互相依賴的生態圈。

(不過很快也出現了議價能力帶來的利潤歸誰的問題,Apple因為議價力強,也讓這些供應商以及服務商叫苦連天,卻又離不開……)

對個人來說,這就是你的「串聯能力」了,你的經驗能不能再整合人脈資源,為公司開創新的方向,或是帶來新的資源?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資深業務或是商業開發,能夠成為公司的領導者,因為他們能串連產業資源、人脈,為公司開拓新的市場,或是為什麼有些部門主管節節高升,因為他有能力,又有人緣、能結盟,推動事情效率高,在公司內就會被辨識成領導者。

最後,因為Apple、Android陣營,以及各軟體服務的興盛,推動了「體」的變革,市場趨勢快速往「行動化」走,使用者習慣也轉向手機上完成各服務,更推升了這些產品以及服務的價值,而iPhone的銷量與營收也跟著「體」節節上升,屢獲新高。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A公司很難再起的原因,因為它想靠「點」,也就是一個新的產品,扭轉在線、面、體的劣勢,迎頭趕上,這是非常困難的呀!反過來看,公司想要把這個單點,壓在我這個單點身上,希望我的加入可以改變,風險也是超高的阿!XDDD

從個人而言,這就是「選擇戰場」的重要性,我當年如果選了一個在下沉的產業,無論個人單點多努力,就好像坐到了往下的電扶梯,只會跑得很累卻沒什麼效果,但是選擇正在成長的公司,就像坐到往上的電扶梯,個人努力就是加乘效果,整個產業都在幫你賺分紅,要順勢而為啊!

這個「體」除了「產業」之外.還包含了「職涯」,還有「公司」。

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很殘酷的是,不同的職務是有天花板的。公司櫃檯的總機,和產品經理,一樣的努力,可能總機也很有辨識客人,服務客人的能力,可能對人的記憶力與協調能力還比PM好,但是薪水天花板的差距就是非常大。

另外,同樣的能力與職缺,在外商公司,跟在本土公司比起來,薪水可能也是差一大截,能力一樣,但是結果不同,原因就是「戰場」的選擇。

先選擇職涯、再選擇產業,最後選擇公司,而選擇的角度,就從點線面體這四個維度來看

至於你說公司的福利制度?
這對我來說,叫做「贈品」,你不會因為贈品而決定要買一個產品吧?那你為什麼會為了幾天假、有沒有咖啡和零食,而選擇一間公司呢?你完全可以靠分紅或是薪水自己再去買呀~

以上,總結成這兩段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raw-image

如果你希望學到更多思考職涯成長的方法,商業思維學院有「做自己生命的CEO」相關課程,院長Gipi會帶你每週進步一點點,成為自己生命的CE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onne Tsai的沙龍
642會員
47內容數
Evonne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我失業的時間點是今年的二月底,在那個當下,我還是先把目標鎖定在Product Manager這個職缺上,畢竟這是我認定未來要發展的職涯方向。我自己出初步篩選之後,訂出了幾個篩選的原則
Thumbnail
我失業的時間點是今年的二月底,在那個當下,我還是先把目標鎖定在Product Manager這個職缺上,畢竟這是我認定未來要發展的職涯方向。我自己出初步篩選之後,訂出了幾個篩選的原則
Thumbnail
想轉職的目的是什麼? 令你煩惱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什麼? 薪水好與薪水很好對你目前的差異是什麼? 主管職與技術職的優劣比較是什麼? 對職涯成功的目標與想像是什麼? 想像五年後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貌嗎? 除了轉職,還有哪些方式或資源達到目的嗎? 與獵頭打交道之前,你該想清楚的事 Why 為什麼為找上我
Thumbnail
想轉職的目的是什麼? 令你煩惱而難以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什麼? 薪水好與薪水很好對你目前的差異是什麼? 主管職與技術職的優劣比較是什麼? 對職涯成功的目標與想像是什麼? 想像五年後的生活可能是什麼樣貌嗎? 除了轉職,還有哪些方式或資源達到目的嗎? 與獵頭打交道之前,你該想清楚的事 Why 為什麼為找上我
Thumbnail
薪水卡住,在於職涯卡住 其實會聊這個題目,源自於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朋友談到了薪水卡住的狀況,目前處在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情形,由於比朋友年長幾歲、職涯也比較豐富一些,所以向我請教這個問題。 仔細了解問題,去追本溯源的往上查看,是職涯卡住的狀況。 因為職涯卡住,所以薪水也卡住了。
Thumbnail
薪水卡住,在於職涯卡住 其實會聊這個題目,源自於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朋友談到了薪水卡住的狀況,目前處在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情形,由於比朋友年長幾歲、職涯也比較豐富一些,所以向我請教這個問題。 仔細了解問題,去追本溯源的往上查看,是職涯卡住的狀況。 因為職涯卡住,所以薪水也卡住了。
Thumbnail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Thumbnail
隨著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職場, 最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該如何進入xx產業並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要進入一個產業並有順遂的職涯發展, 除了產業和職缺相關的能力之外, 還需要對公司有的職涯發展機會做系統性的評估。這篇文章我想針對如何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多分享一些經驗。
Thumbnail
如何準備產品企劃(Product Planner)的面試?面試常見問題是什麼?面試前要怎麼準備?作品集都放哪些內容?或是如何轉職成為產品企劃?這篇將會分享我從客戶成功轉職到產品企劃的職涯經歷。
Thumbnail
如何準備產品企劃(Product Planner)的面試?面試常見問題是什麼?面試前要怎麼準備?作品集都放哪些內容?或是如何轉職成為產品企劃?這篇將會分享我從客戶成功轉職到產品企劃的職涯經歷。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適合閱讀對象 1. 求職中的朋友 2. 猶豫要不要投資自己上產品經理課程 3. 已是PM,仍想探探未來職涯的深/廣度
Thumbnail
適合閱讀對象 1. 求職中的朋友 2. 猶豫要不要投資自己上產品經理課程 3. 已是PM,仍想探探未來職涯的深/廣度
Thumbnail
用產品思維思考職涯策略。 之前我曾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監控軟體的產品經理,有五年的經驗,我手上有兩個offer在抉擇,也給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Thumbnail
用產品思維思考職涯策略。 之前我曾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監控軟體的產品經理,有五年的經驗,我手上有兩個offer在抉擇,也給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Thumbnail
在我們生活的台灣有許多工作,「選擇」這件事才顯得如此艱難,要進大公司,還是選擇小企業,是當時自己在大學畢業前即將面對職場的選擇題。繞了職場將近十年時間,從不同的職場經驗中投資自己,在這一篇,我想說的是比起選擇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在我們生活的台灣有許多工作,「選擇」這件事才顯得如此艱難,要進大公司,還是選擇小企業,是當時自己在大學畢業前即將面對職場的選擇題。繞了職場將近十年時間,從不同的職場經驗中投資自己,在這一篇,我想說的是比起選擇更重要的事。
Thumbnail
我自己一直都很提倡「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們必須先想清楚每個職涯不同的階段,想在哪個行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你對於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是感興趣的,那接下來就是要決定「我要去哪裡做產品經理?」以及「我要做什麼產品?」
Thumbnail
我自己一直都很提倡「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們必須先想清楚每個職涯不同的階段,想在哪個行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如果你對於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是感興趣的,那接下來就是要決定「我要去哪裡做產品經理?」以及「我要做什麼產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