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說 #01】飲料怎麼來的?—論茶與咖啡的由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講茶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飲料有哪些吧?你可以先想想你今天喝的飲料!
從最多元的便利商店,常見有瓶裝水、牛奶、燕麥奶、豆漿、果汁、茶、咖啡、酒、養樂多、蜂蜜檸檬、玫瑰花茶、康普茶、瘦身醋、酸梅湯等等。人體喝這些最初是為了獲得維持生命(多數時候其實是一時爽)所需的養分,透過或浸或煮的萃取方式,又或是直接從動物身上擠取這些液態營養品。
回推到史前史代的人們,為了維持生活所需,必須居住在水源附近。透過獵捕、採集、用火進行燉煮,將食物加熱變得更美味也更健康,類似湯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人們也發現,許多採集來的植物可以作為外用療傷、內服調理或者更簡單的 —— 調味!
在中國相傳神農嘗百草,也就是人們發現植物不僅有味道,還可以用來治病。如同很多中藥材一般,最早的茶就是這麼來的。在史料《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上,寫著「神農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另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這邊的荼指的就是茶。而後面的少臥、輕身、明目就是茶葉中所含咖啡因的效果。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陸羽《茶經》
早期飲用茶有點類似現在中藥材的煎煮方式。除了茶葉本身以外,還會再加入其他植物一起煮來喝。一方面早期茶被視為一種珍貴、具戰略性的藥材之一,二來當時技術沒那麼好,單喝應該沒什麼滋味也沒多好喝。
隨著隋朝統一全國,飲茶風氣也從中國南方發展到北方,唐代朝廷又增設官僚處理茶事,朝廷對茶的重視間接影響了人民對茶的觀感,同時陸羽和皎然等人著書《茶經》並大力推廣茶事,種種事件疊加起來讓茶葉比其他藥飲更受人矚目。
明清時代製茶、沖煮技術的進步,造成紅茶、青茶類因運而生。高官權貴們好飲茶、平民茶館廣布各處,茶葉飲品相較於其他香草茶飲品更好取得,於是茶就變成了華人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咖啡
西方過去也有使用香草植物的習慣,像是埃及人在莎草紙文獻與石碑記載中都有使用香膏、香粉、香油的紀錄。而相傳咖啡的起源是因為有牧羊人觀察到自己的羊吃了某種紅色的樹果之後,精神變得特別好,於是也跟著摘來吃吃看發現有提神的效果。跟神農亂吃到茶葉差不多。
而咖啡豆必須要烘烤這件事情也是流傳許久。雖然來源眾說紛紜,但我覺得應該是有人試著或不小心讓咖啡豆掉進火裡,烘烤後產生不錯的香氣,再拿來吃或泡成湯,發現變得更香更好喝,於是咖啡豆需要烘烤的步驟才變得這麼重要。
早期隨著傳播在葉門、阿拉伯等地使用咖啡豆製作的飲料都多有人飲用。早期的咖啡型態有咖許 qishr、咖瓦 qahwa 等等,與早期的茶一樣,因為味道不夠好再加上一樣視為飲用藥材之一,有些會加入豆蔻、肉桂等香料。
而至於咖啡能夠打敗眾多香草植物,成為炙手可熱的飲品,有一部份是因為伊斯蘭文化禁止飲酒,穆斯林轉而找咖啡當作替代品,再加上後來傳入歐洲,歐洲人先污名化一番,直到基督教教宗 Pope Clement VIII 對眾人說這飲料 OK,才讓咖啡廣為流行了起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算是某種黑紅行銷(?)。
咖啡流行的腳步隨著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在殖民的同時也將咖啡帶去了世界各地。在二十世紀的咖啡風潮與工業革命的推波助瀾之下,即溶咖啡、義式咖啡、精品咖啡在沖煮技術上的演變也讓咖啡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型態。

【茶說 #01 結語】

這篇介紹了縱貫來看的東西方飲料,有人可能會問我怎麼不把酒一起談?因為我覺得香草茶、茶葉、咖啡比較偏向植物本身萃取,而酒、醋的重點比較放在原料發酵,故沒有放在一起講。但是前者也有發酵,後者也有萃取,只是在論述的重點上比較不同。
接下來問問幾個有趣的問題,大家可以試著想想看:
  • 為什麼在傳說中咖啡豆需要烘烤而茶葉卻不用?
  • 原產於衣索比亞的恰特草又稱巧茶,一樣能夠提振精神並且廣為食用,但其市場貿易產量卻輸給茶與咖啡,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3會員
168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茶是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飲料了。若從中國的唐朝算起,這個世界喝茶的歷史也有將近1500年。在這麼多年間,透過育種,茶樹也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品系。 除了這些栽培品系,在中國雲南一帶也發現了很多古茶樹。所有這些茶樹,到底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Thumbnail
我小時候,「茶」代表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是裝在白色陶瓷馬克杯中,加了奶的太妃糖色飲料,我會和爺爺奶奶一起享受這種溫暖的飲料;另一種是和外公外婆吃點心的時候,要倒入小杯子裡的金色熱飲,裡頭還有茶葉漂浮。我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喝茶能帶來慰藉。透過喝茶,我學會愛上先苦後甘。杯底那不帶甜味的苦澀飲料……
兩個月前,我幾乎每個星期一上午到中醫針灸科門診,尋求治療睡眠障礙,成效還算不錯。不過,最近因讀書寫稿壓力增多,反而覺得甫吃完早餐,就得趕去門診,有受制於時間的催促感,而失去了自在從容,於是,我索性暫停了這個門診治療,恢復自由人的身分。上個星期,我的工作量稍為減少,覺得身體應該維修一下,便久違地來到門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茶是全世界最多人飲用的飲料了。若從中國的唐朝算起,這個世界喝茶的歷史也有將近1500年。在這麼多年間,透過育種,茶樹也已經有非常多不同的品系。 除了這些栽培品系,在中國雲南一帶也發現了很多古茶樹。所有這些茶樹,到底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Thumbnail
我小時候,「茶」代表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是裝在白色陶瓷馬克杯中,加了奶的太妃糖色飲料,我會和爺爺奶奶一起享受這種溫暖的飲料;另一種是和外公外婆吃點心的時候,要倒入小杯子裡的金色熱飲,裡頭還有茶葉漂浮。我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喝茶能帶來慰藉。透過喝茶,我學會愛上先苦後甘。杯底那不帶甜味的苦澀飲料……
兩個月前,我幾乎每個星期一上午到中醫針灸科門診,尋求治療睡眠障礙,成效還算不錯。不過,最近因讀書寫稿壓力增多,反而覺得甫吃完早餐,就得趕去門診,有受制於時間的催促感,而失去了自在從容,於是,我索性暫停了這個門診治療,恢復自由人的身分。上個星期,我的工作量稍為減少,覺得身體應該維修一下,便久違地來到門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