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說 #01】飲料怎麼來的?—論茶與咖啡的由來

2021/06/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講茶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飲料有哪些吧?你可以先想想你今天喝的飲料!
從最多元的便利商店,常見有瓶裝水、牛奶、燕麥奶、豆漿、果汁、茶、咖啡、酒、養樂多、蜂蜜檸檬、玫瑰花茶、康普茶、瘦身醋、酸梅湯等等。人體喝這些最初是為了獲得維持生命(多數時候其實是一時爽)所需的養分,透過或浸或煮的萃取方式,又或是直接從動物身上擠取這些液態營養品。
回推到史前史代的人們,為了維持生活所需,必須居住在水源附近。透過獵捕、採集、用火進行燉煮,將食物加熱變得更美味也更健康,類似湯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人們也發現,許多採集來的植物可以作為外用療傷、內服調理或者更簡單的 —— 調味!
在中國相傳神農嘗百草,也就是人們發現植物不僅有味道,還可以用來治病。如同很多中藥材一般,最早的茶就是這麼來的。在史料《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上,寫著「神農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另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這邊的荼指的就是茶。而後面的少臥、輕身、明目就是茶葉中所含咖啡因的效果。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陸羽《茶經》
早期飲用茶有點類似現在中藥材的煎煮方式。除了茶葉本身以外,還會再加入其他植物一起煮來喝。一方面早期茶被視為一種珍貴、具戰略性的藥材之一,二來當時技術沒那麼好,單喝應該沒什麼滋味也沒多好喝。
隨著隋朝統一全國,飲茶風氣也從中國南方發展到北方,唐代朝廷又增設官僚處理茶事,朝廷對茶的重視間接影響了人民對茶的觀感,同時陸羽和皎然等人著書《茶經》並大力推廣茶事,種種事件疊加起來讓茶葉比其他藥飲更受人矚目。
明清時代製茶、沖煮技術的進步,造成紅茶、青茶類因運而生。高官權貴們好飲茶、平民茶館廣布各處,茶葉飲品相較於其他香草茶飲品更好取得,於是茶就變成了華人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咖啡
西方過去也有使用香草植物的習慣,像是埃及人在莎草紙文獻與石碑記載中都有使用香膏、香粉、香油的紀錄。而相傳咖啡的起源是因為有牧羊人觀察到自己的羊吃了某種紅色的樹果之後,精神變得特別好,於是也跟著摘來吃吃看發現有提神的效果。跟神農亂吃到茶葉差不多。
而咖啡豆必須要烘烤這件事情也是流傳許久。雖然來源眾說紛紜,但我覺得應該是有人試著或不小心讓咖啡豆掉進火裡,烘烤後產生不錯的香氣,再拿來吃或泡成湯,發現變得更香更好喝,於是咖啡豆需要烘烤的步驟才變得這麼重要。
早期隨著傳播在葉門、阿拉伯等地使用咖啡豆製作的飲料都多有人飲用。早期的咖啡型態有咖許 qishr、咖瓦 qahwa 等等,與早期的茶一樣,因為味道不夠好再加上一樣視為飲用藥材之一,有些會加入豆蔻、肉桂等香料。
而至於咖啡能夠打敗眾多香草植物,成為炙手可熱的飲品,有一部份是因為伊斯蘭文化禁止飲酒,穆斯林轉而找咖啡當作替代品,再加上後來傳入歐洲,歐洲人先污名化一番,直到基督教教宗 Pope Clement VIII 對眾人說這飲料 OK,才讓咖啡廣為流行了起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算是某種黑紅行銷(?)。
咖啡流行的腳步隨著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在殖民的同時也將咖啡帶去了世界各地。在二十世紀的咖啡風潮與工業革命的推波助瀾之下,即溶咖啡、義式咖啡、精品咖啡在沖煮技術上的演變也讓咖啡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型態。

【茶說 #01 結語】

這篇介紹了縱貫來看的東西方飲料,有人可能會問我怎麼不把酒一起談?因為我覺得香草茶、茶葉、咖啡比較偏向植物本身萃取,而酒、醋的重點比較放在原料發酵,故沒有放在一起講。但是前者也有發酵,後者也有萃取,只是在論述的重點上比較不同。
接下來問問幾個有趣的問題,大家可以試著想想看:
  • 為什麼在傳說中咖啡豆需要烘烤而茶葉卻不用?
  • 原產於衣索比亞的恰特草又稱巧茶,一樣能夠提振精神並且廣為食用,但其市場貿易產量卻輸給茶與咖啡,這是為什麼?
9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