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要講一個重要概念,任何決定或選擇,比如說小到早餐要吃什麼,要不要跟同事一起訂什麼飲料,大到商品的設定、定價、行銷,每件事情,都是大腦的認知負擔,一件件累積下來,大腦會累,各種功能會變差。
選擇、決定與各種深邃思考,都會消耗大腦能量,很快就會遇到大腦的生理限制,這就像我們如果快速跑步,很快就會乳酸堆積,肌肉酸痛,這叫做「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我們常會誤解,認為「決策疲勞」是企業主管、老闆才會遇到,其實不是,要去7-11還是「全家」買東西,要去飯店還是路邊小店吃東西,都是一種「決策」。
古早狩獵採集的部落,雖然常有生命威脅、常常死於野獸或傳染病,但一些研究指出,這些部落的「工時」並不長,反正也沒有冰箱放食物、也沒地方存錢,每天勞心勞力只要能吃飽即可。以這樣的大腦要應付現代生活以及夜班、輪班的工作,也就難怪會有許多人要靠大杯咖啡、提神飲料或毒品度日。
很重要的概念是:以現代人的「正常生活」,到了下午、傍晚以後,我們已經做了一整天的「選擇」,大腦會開始難以承受複雜的思考,會變成傾向應付了事、隨便做做就好。這對長工時、兩份工作的人是很大警訊,對回家要顧小孩的職業婦女是不好的消息。晚上應該是要休息、聊天、吃吃喝喝的時間,如果忙一天工作後回家還要思考怎麼讓小孩乖乖吃飯、練琴、寫作業、不要一直玩電腦,也就難怪許多媽媽是瀕臨崩潰、暴躁易怒。
這幾年漸漸有研究發現,因為「決策疲勞」,使得不同時間點的「決策品質」會差很多。事關重大的像是法官、醫師、護理人員,精神飽滿時工作品質最好,過幾小時後出包率就會增加。要如何避免這些問題,也就只能靠「限制工時」、「足夠的中場休息」,還有就是別讓血糖太低,要適時補充能量。
一直做決定會讓我們的「自我控制」(self-control)變差、較難抵禦疲倦感、傾向事情能拖就拖、數理計算能力也會變差。有個有趣發現是:白天精神飽滿時,人們比較不會欺騙或說謊,因為「不道德」有時可以帶來一些好處,抵抗誘惑需要一些大腦能量。到了傍晚以後,大腦累了,對一些有違倫理的想法就比較傾向順從。
丹麥有個有趣的「買起司」研究,首先發現即使是網路問卷,傍晚以後回答不完或不爽答的比例就會增加。即使是買起司這種小事,在下午、傍晚以後,消費者也會比較傾向「隨便買」、「簡單買」。我們到超市消費,可能會注意產地、價位、品牌形象、是否有機、是否對動物(如蛋雞或肉雞)友善等等。早上的消費者比較會注意這些,到了晚上,消費者累了,就比較不注重這些細節。
不管你只要管好自己、或需要規劃家人生活、或者要管理一個部門、公司,「大腦負荷量有限」、「人類容易決策疲勞」都是你需要放在心上的事情。如果你有較充裕的經濟能力,有時,花點錢讓別人為你完成一些小事,減少大腦的負擔,或許可以降低因為大腦太累出大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