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經驗的思索:以聖經希臘文和國中英文的類比為例

2022/08/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宗研所修希臘文時,王學晟老師就強調「聖經希臘文的難度相當於國中英文的程度,不難學」,這門課也有很多應用外語系的學生當作第二外語來選修。老師準備的練習講義和投影片多以表格和條列式呈現,兼具記誦和活用的機能,特別是比英文麻煩的人稱字尾,以表列方式尤佳,左三格右三格分別是第一二三人稱單複數,一目瞭然;例句均出於聖經文本,對修課目的為原文讀經的同學來說非常實用。
  然而,難度相當是否就能學得一樣好,可能還得考量時間因素。從課綱明列的教學時數來看,國中英文的時數是每週三堂(印象中以前更多?)x45分鐘x3年(=405);而這門課則是每週二堂x50分鐘x1年(=100),即使學生落實「修一學分的課相當於課外要花一小時預習或複習」的原則,時數差距還是將近一半。當然,這個數字尚未將國中生和成人的認知發展因素造成課程規劃的差異作為參數考量進去,故尚難作為嚴謹的學術論據。
  再者,國中英文這個基準,就算在同等的授課條件下,學習成效還是有個別差異,更何況在授課教師不同、適用課綱年度不同的條件下。或許王老師是讓學生以自己對國中英文難度的主觀感受來衡量,而未必須計算出客觀指標,那又回歸到「花在聖經希臘文科目上的時間和心力,是否可能等於花費在國中英文上的時間和心力」的問題,以筆者國中時期的狀況而言,除學校授課外,每週更在外面花3小時x2天補習,以「背誦先於活用」的教學導向,訓練出來的程度是「PR99,但日常生活和日後學習上卻趨避使用」--這樣能算是「英文好」嗎?
  所以筆者現在嘗試以母語習得的方式自習「沒有經過能力檢定的」外文。由於目標是讀懂外文文獻,而非在該國生活工作更不是考級,再加上只能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故方法也是據此目標和條件來設計:
  1. 學習教材的比重是句子>單字>>>>>文法,但並不能忽略「聽覺輸入」的要素,因為不會唸法文而苟且地用英文發音緣木求魚的話,哪一天真的有機會跟法國人交流就尷尬了;日文五十音背得差不多之後,聽寫遊戲劇情或戲劇台詞不失為有趣而精實的學習方式,放一張表在旁邊對照也無妨,因為實際活用出來的句子才是目前學習階段的重點。至於音便問題稍微放在心上,日後行有餘力或需要時再細究即可。
  2. 以筆者並未學過法文而言(德文有學到會唸單字、知道動詞要放哪裡的程度),選一本排版順眼的、附音檔的文法書,跟著音檔讀句子(如果抄寫會加深印象的話,就寫),稍微瞄一下該單元的文法概念對著中文翻譯來讀,扣掉句中的文法要素,就可以推估哪個單字大概是什麼意思,再查字典確認。
  3. 關於中譯:
  • 逐字對譯(X):從中學英文學習經驗的角度,筆者反對逐字對譯的學習方式,因為長久硬幹下來不是練成中式英文就是英式中文,簡直邯鄲學步;若僅讀不附翻譯的原典而仰賴逐字查字典,除非該語文程度較佳,否則也免不了上述逐字對譯的問題。高中英文科老師Ms. Chin指派課外閱讀文章作業時,亦強調不必一讀到不懂的單字就停下來查,先從上下文推論,等讀完一段甚至整篇再查。至於從數位工具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望愛聖經工具的逐字對譯還是相當實用的。
  • 母語譯文(O):例句翻譯的重要性在於「同一件事母語怎麼講(已知)→外語怎麼講(未知)」,再結合第2點前段「目的性查閱文法書」原則,就可以進行後半段「把文法放入括弧」、「適度背單字」的操作。從文法書找例句的好處是架構明確,一句就是學一個概念,不會受個別作者特殊行文風格影響對通用語法的認知;相對地這方法用久了可能會僵化,所以還是要間歇性地搭配自己想讀的文本和中譯本實戰演練,像小朋友看書那樣,不求甚解,但求語感的累積。
4. 到了需要輸出的學習階段,國小國語習作的照樣造句不失為一種參考:將特定句型的可變要素代換成等值的(名詞換名詞、形容詞換形容詞、動詞換動詞、副詞換副詞),從模仿開始。
  以上是筆者實驗的階段性心得,尚待滾動式調整,實際學習成效仍因個人既有語文能力等因素而異。
  所以,以一個宗研所畢業生的身分,要給想在論文裡活用希臘文的學弟妹什麼建議的話,除了照老師指定的進度讀教科書、背字根、做習題外,大概是:準備一本中希對照的聖經(各大基督教書房應該都有賣,如果沒陳列問櫃台也訂得到),每天靈修就中希對照著讀,多少能累積語感;行有餘力要研經的話,拆原文做段落文法語意分析(請洽聖經研究授課教師,於茲不贅)借一本文法書看涉及哪些文法問題就翻翻看深入瞭解,應該會有幫助。
yj
yj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