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只是在解決情緒?

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暑假結束,這次總共在國立師範大學呈現三期的表達系列課程,其中的一堂互動課程是「衝突解決」。
眼前的問題很常見:
爸爸媽媽回到家,看到哥哥與弟弟正在搶一顆橘子,誰也不讓誰,吵得不可開交。
這時,爸媽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有幾種一定會出現的聲音:
第一種,也是最普遍的回答,便是一人一半。
這是一個乍看之下最合理的答案,公平、乾脆。我們就先姑且把這答案定在這,來看看其他聲音。
第二種人,會說再買一顆。這是一個聰明的方案。
爭搶代表資源不足,那提供資源,豈不就皆大歡喜?但這個方案背後,其實是一種奢侈的解決方式,畢竟不是所有人、也不是所有時候,我們都能買到更多橘子。
第三種人,會談禮讓。哥哥先讓弟弟吃,長幼有序;弟弟先讓哥哥吃,孔融讓梨。
這個方案試圖搭建一種規則,從衝突解決的角度來說,其實這無異於猜拳、抽籤,只要有規則,就不會有爭執。不過,既然有規則,就要討論誰有權力制定規則,大家願不願意遵守等等額外的問題。
以上三種,被我歸類為理性解決的方案,我們是真的想解決問題,想幫橘子找到一個主人。
最後一種,我不只聽到一次,但每次聽到,都還是覺得印象深刻。

他們說:「都不要。」

這個答案很有意思。
我們可以理解背後的用意:「再吵,就都沒得吃!」
做為一個分配者,他選擇強迫雙方自己得出答案,否則就放棄分配、奪走資源。只要沒有資源、就不會有衝突。
但這個答案總讓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資源最後是浪費的,就算你把橘子吃掉,那也沒有給到最需要的人身上,這與其說是解決,不如說是逃避了問題。
但為什麼會有人這樣選擇?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想解決情緒的問題,勝過想解決具體的困境。
哥哥弟弟吵橘子,橘子是他們的訴求;你希望他們別吵、安靜,那是你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說,拿走橘子,確實也解決了問題,但只解決了我們自己的問題。

這讓我想到了社會議題。

八月底,臺南發生殺警案,兇嫌手段殘暴、雙警因公殉職。
每當發生悲劇,義憤的民意將怒氣轉向司法,開始高呼死刑,部分人士也會將情緒轉向撻伐廢死聯盟。
但死刑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大家不見得在乎,正如同那句網路上盛傳的「死刑不能解決問題,那能夠解決有問題的人。」
實際上,死刑存廢跟治安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重刑化的社會確實讓人害怕,但害怕以後是會嚇阻犯罪、還是多殺幾個人來逃離緝捕,這在學界有爭論。
而若忽視這點,那死刑就終歸只是政治工具,只能解決人們的情緒問題。
還有另一種情緒,被認為是同理心的資格論:不是被害者家人的人,能不能談廢死?
這樣的訴求我想是對於說服力的不信任,也就是一個沒經歷過痛苦的人,憑甚麼談原諒。
若要細究,這其實也是個人的情緒。不原諒傷害我們的人,因為那很不舒服。
但國家政策卻不談情緒,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健全的制度,其實,不只是在談親人要不要原諒犯人,而是國家該如何對待他。
說來說去,我並不是堅決的廢死立場,只是每當問題發生,我就好像又聽到了那個回答。
他不管實際上大家需要甚麼、不管怎麼樣資源可以極大化、不管怎麼樣可以取得更多效益,他不管。
他只是把橘子從兩兄弟手上拿走,這樣,下班以後才能安靜看電視,才不需要解決困難的事。

回到課程

有些老師會告訴孩子,其實哥哥跟弟弟想要的不一樣,大的想要吃橘肉、而小的卻只是想要橘皮,因為他最近在學西點,需要有柑橘香氣。
所以,許多時候,如果我們願意多問一句:「為什麼?」聆聽,或許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前提。
avatar-img
16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說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種思想實驗對學生特別有吸引力,同學們會開始天馬行空的回答:「我要用拉桿卡住電車」、「趕快去叫那五個人跑掉就好了」、「想辦法讓電車出軌呢?」答案無奇不有,這種情況屢試不爽。
有些事情的確是不能退讓的,比如安全、比如生命,但面對這些真正不能退讓的事物時,我們總得犧牲某些相對不重要的價值,可能是準時、可能是效率。
最近的課程上到類似「生命議題」,與學生們討論一個非常經典、簡單的題目: 請你許下這輩子的十個目標。 這裡的目標不是願望,不是指身體平安、健康快樂這種跟蠟燭說的內容,而是具體的某些成就、某些亮點。 很快的,我們就進入到第二階段,但並沒有濃縮,而是因為願望本來就沒有太多。
實際上,任何一個成熟的科學家,他們心裡都知道,自己的所有理論假設與研究成果,有一天都有可能被推翻。也就是說,科學的相信,是暫時的、是可證偽的(Falsifiability),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觀點是可能出錯的,那我們會認為他具有科學精神。
很多人會把無法解釋標準的人簡化成「明知故犯、非笨即壞」。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與我們角度不同的人多的是,而他們並非「不是笨就是壞」。 反之,很多人只是與我們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如果我們指著一隻貓,說:「這是一杯水」。 那或許有巧思的人會想:喔這是在說貓像是流體,可以鑽來鑽去。 或許剛看完災難片的人會想:這該不會是在說貓身體內有很多水分,如果迫不得已,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杯水嗎? 而我知道,你只會覺得:胡說,貓就是貓,哪是水。
這種思想實驗對學生特別有吸引力,同學們會開始天馬行空的回答:「我要用拉桿卡住電車」、「趕快去叫那五個人跑掉就好了」、「想辦法讓電車出軌呢?」答案無奇不有,這種情況屢試不爽。
有些事情的確是不能退讓的,比如安全、比如生命,但面對這些真正不能退讓的事物時,我們總得犧牲某些相對不重要的價值,可能是準時、可能是效率。
最近的課程上到類似「生命議題」,與學生們討論一個非常經典、簡單的題目: 請你許下這輩子的十個目標。 這裡的目標不是願望,不是指身體平安、健康快樂這種跟蠟燭說的內容,而是具體的某些成就、某些亮點。 很快的,我們就進入到第二階段,但並沒有濃縮,而是因為願望本來就沒有太多。
實際上,任何一個成熟的科學家,他們心裡都知道,自己的所有理論假設與研究成果,有一天都有可能被推翻。也就是說,科學的相信,是暫時的、是可證偽的(Falsifiability),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觀點是可能出錯的,那我們會認為他具有科學精神。
很多人會把無法解釋標準的人簡化成「明知故犯、非笨即壞」。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與我們角度不同的人多的是,而他們並非「不是笨就是壞」。 反之,很多人只是與我們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如果我們指著一隻貓,說:「這是一杯水」。 那或許有巧思的人會想:喔這是在說貓像是流體,可以鑽來鑽去。 或許剛看完災難片的人會想:這該不會是在說貓身體內有很多水分,如果迫不得已,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杯水嗎? 而我知道,你只會覺得:胡說,貓就是貓,哪是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天 24 小時都有新聞傳播,無論是國內外的時事,我們都能在數小時內獲取資訊。當你接收經過媒體編輯的訊息時,是否有思考過自己是怎麼過濾、反思與重新整合這些資訊的呢? 許多人可能只是被動地接受,未經質疑地將媒體呈現的資訊當作真相。(或許有人會感到贊同,畢竟看電視主要是為了休息,為什麼連看個新聞還要這
Thumbnail
每當工作壓力大、生活中有難以跨過的坎、那些困惑不已的人生旅程,小說總會在某個時段給出答案,或是鋪了下一段路程讓你繼續探索。不那麼速成,也不講求效率,總需要你花點時間來讀的小說,卻能用最低的成本過上一個你永遠不會有的人生,重新理解世界觀看的方式,或提供了足以對抗現實的自由。
Thumbnail
你或許在社交平台上見過一些標題如「我是如何在一年內讀完一百本書」的分享。不知道這類內容會讓你感到鼓舞,還是讓你產生疑惑、焦慮甚至自卑呢? 作為一名熱愛閱讀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書籍的人,我曾經在一年內讀過126本書。然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漸漸感到迷失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挑戰了傳統的孝道觀念,認為子女並不欠父母什麼。書中提到,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而並非一種可以要求回報的投資。子女在成年後,應該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應該因為感到對父母有虧欠,而承擔過度的家庭責任。 當我們談論「家」這個字眼時,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
Thumbnail
施展魔法就是舉行一個儀式。我們需要咒語和儀式幫我們在人生中得到我們想要的事物,或讓事情進展的更順利嗎?答案是不需要。如果你有強烈的信心和堅強的心智,你只需要靠心念去想就能創造出你想要的一切。不需要任何魔法器具或咒文唱頌,也不需要跟魔法儀式有關的任何事物。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做呢?有很多種原因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今晚我在YT上看到一個非常有共鳴和擊中我心的內容,關於「為什麼我們不該刻意努力?」我們是否下意識的認為,刻意努力肯定跟成功綁定在一起。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今天起床後意外地早起,內心也不自覺感到開心(察覺到自己受制約的地方),看來昨晚的養肝瑜珈蠻有效的。 我通常手機拿起來之後,第一件事會習慣性先看頻道的後台數據(察覺到自己受制約的地方),而發現幾位會員朋友離開後不免還是有點沮喪,然後開始思考大家是否不喜歡我們的podcast內容或形式,而我也馬上聯想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天 24 小時都有新聞傳播,無論是國內外的時事,我們都能在數小時內獲取資訊。當你接收經過媒體編輯的訊息時,是否有思考過自己是怎麼過濾、反思與重新整合這些資訊的呢? 許多人可能只是被動地接受,未經質疑地將媒體呈現的資訊當作真相。(或許有人會感到贊同,畢竟看電視主要是為了休息,為什麼連看個新聞還要這
Thumbnail
每當工作壓力大、生活中有難以跨過的坎、那些困惑不已的人生旅程,小說總會在某個時段給出答案,或是鋪了下一段路程讓你繼續探索。不那麼速成,也不講求效率,總需要你花點時間來讀的小說,卻能用最低的成本過上一個你永遠不會有的人生,重新理解世界觀看的方式,或提供了足以對抗現實的自由。
Thumbnail
你或許在社交平台上見過一些標題如「我是如何在一年內讀完一百本書」的分享。不知道這類內容會讓你感到鼓舞,還是讓你產生疑惑、焦慮甚至自卑呢? 作為一名熱愛閱讀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書籍的人,我曾經在一年內讀過126本書。然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漸漸感到迷失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挑戰了傳統的孝道觀念,認為子女並不欠父母什麼。書中提到,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而並非一種可以要求回報的投資。子女在成年後,應該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應該因為感到對父母有虧欠,而承擔過度的家庭責任。 當我們談論「家」這個字眼時,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
Thumbnail
施展魔法就是舉行一個儀式。我們需要咒語和儀式幫我們在人生中得到我們想要的事物,或讓事情進展的更順利嗎?答案是不需要。如果你有強烈的信心和堅強的心智,你只需要靠心念去想就能創造出你想要的一切。不需要任何魔法器具或咒文唱頌,也不需要跟魔法儀式有關的任何事物。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做呢?有很多種原因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今晚我在YT上看到一個非常有共鳴和擊中我心的內容,關於「為什麼我們不該刻意努力?」我們是否下意識的認為,刻意努力肯定跟成功綁定在一起。
Thumbnail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Thumbnail
今天起床後意外地早起,內心也不自覺感到開心(察覺到自己受制約的地方),看來昨晚的養肝瑜珈蠻有效的。 我通常手機拿起來之後,第一件事會習慣性先看頻道的後台數據(察覺到自己受制約的地方),而發現幾位會員朋友離開後不免還是有點沮喪,然後開始思考大家是否不喜歡我們的podcast內容或形式,而我也馬上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