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當面談機會向你招手

2022/10/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手機號碼傳來不知名市話的來電,你會否會接起?天下掉下來的面談機會,是否值得把握?檢視自己,當下是否還有對外界的好奇心,與面談的精力。
當公司透過104發送邀請訊息,更積極的,直接透過手機或是email,希望邀請自己參與面試,你會有什麼反應?
  1. 正想換工作,剛好看到這個機會。
  2. 沒有想換工作,看看市場機會也好。
  3. 煩死了,詐騙電話。

雖然是面試邀請,並不代表來面試就會錄取。

從公司招募主管的角度來說,主動應徵的履歷只有約2成符合職缺的學經歷門檻,因此,公司喜歡放寬搜尋條件尋找,也透過面談的過程,進一步修正心目中理想人選,所以對面談者而言,並非勝券在握。

就算錄取機會很大,招募流程難以預料。

當有一定工作經驗後,面談機會很多時候是靠人品,主動邀請面談的,除了人資提供給主管的履歷外,還有內部同仁引薦的人選,即使雙方確定情投意合,都有各種可能會拉長招募流程,延宕了你進公司的時間。職涯的每個選擇若是都能給自己充裕的時間,例如至少半年一年,以這樣的時程往前推,因為這個邀請提早開始感受自己身體的回應,提早開始向外看機會,是好事。

職場是否永遠一帆風順?難免有倦怠。

我們說滾石不生苔,確認自己有熱情的領域後全力以赴,在同個領域累積資歷與薪酬,的確是職涯發展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然而,正確的路筆直往前走,愛吃的食物每天吃,也難免會感覺美中不足;真心喜歡的事業,每天做還是難免會有倦怠,或是想逃避那種一成不變的感受。心裡明白,也不是一定要停下來,除了給自己放假,其實轉換一下心情,去其他公司面試,會有不同的啟發與收穫。
也許就在面談過程中,找到了新的學習方向,或是看到現有工作對自己的特殊價值,透過與陌生人的理念溝通,沒有熟悉的固有的框架,說不準打通了當下在職涯糾結的觀點。

檢視自己的好時機:你是對這個邀請沒有回應,還是沒有心力回應。

沒有規定邀請了就一定要答應,端看自己當下對職位與公司的感受,關乎於是否被吸引。要知道,每一次的「出征」都是一場演出。你可以拒絕,但是一定要檢視自己是否有體力回應。
你以為裸辭的人都是抗壓性不夠,意氣用事的結果嗎?追根究底,是因為對工作不知節制的結果,對主管與公司的交辦事項使命必達,把眾人之事看得比自己的生活平衡與健康重要;又或者,其實很清楚自己的重心是什麼,但是在日復一日的輪軸中加速並失速中,漸漸失去了平衡。
這時候,天外飛來一筆的面談邀約,就像是這個快轉節奏的暫停鍵,從接到電話、走出辦公室,深怕還沒有答應邀約,就不小心被同事聽到的漏拍心跳時刻,問問自己,想去嗎?有力氣去嗎?你可以Say「No」,但是一定要好好的看待自己面對選擇的狀態,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一個可能的機會,沒有人可以任意的把你逼到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除了你自己。「先離職再找工作」多半不是為了一時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關於選擇與被選擇之間的微妙:

如果你覺得邀約你的機會和你原本經驗的關聯性不大,在你還想看人生其他更多可能性之前,更要優先考慮一下。
在這個講求專業的世代,所謂的專業,是根據經驗,你實際經歷過的事情累積而來,如果是自己專業領域的工作職位,你自己找或是別人找,其實你的掌握度是相對高的,意思是,這一場面談你預期獲得的資訊,很可能是原本就熟悉的資訊;相反的,如果邀請你的,不完全和自己經驗重疊,例如:是不同產業的相關職位,一來公司方會想好好聽你說,因為他邀請你,他準備好要聽你說;二來你透過面談的雙向交流,可以知道比自己Google搜尋更直接的資訊。要知道,當自己遙望經歷關聯性小的職位,採取主動投遞履歷的策略,是要和相關經驗的候選人一同爭取那2成的面談邀約,相對不容易。
絮絮叨叨說了一串,倒也不是鼓勵大家多多接受面談邀約,更像是透過短暫幾句交談的過程,總結了大家的千頭萬緒。希望電話那端的你,無論有沒有接受面談邀約,邀約本身都給予了祝福與收穫。
163會員
194內容數
接觸人類圖超過半年,仍記得自己一開始聽到的喜悅,還有剛接觸的困惑,化作一張張的圖,內心疑惑「我是這樣的人嗎?」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渴望,藉由課程學到了滿滿的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澱,終於等到情緒清明,薦骨有回應,是時候可以慢慢寫出屬於自己的感受,我的探索人類圖之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