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效率,看不見的犧牲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早上陪兒子等幼兒園開門,幾對家長跟孩子也陸陸續續集合在門口。此時,其中一位小孩越走近門口,抗拒的動作越來越大。他的媽媽顯得有些煩躁。

「怎麼放了一個假,回來上學就這樣,媽媽要去工作啊!沒有工作怎麼有錢買你的Elsa?」,媽媽一邊說著,一邊推著不想前進的孩子往前走。時間一到,老師來開門了,兒子看到老師,轉頭跟我說了聲再見,就進門了。

「你看人家都自己走進去!」,我轉身準備離開時,那位媽媽一邊用比較的方式說服小孩,一邊把小孩拉給老師。

這些常見的情況,孩子的情緒、對自己的認可、還有為自己發聲,這些「自我」,都沒有機會被看見。孩子知道要上學,他想請自己最親的大人,接住自己的不安;他想要確認,在最親的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安全的。

大人爭取到的是行程的流暢,否定的卻是孩子發展自我的渴望。

孩子對自我的認識、能力的肯定,對未來的想望,都只能從最親的人手上繼承過來。孩子沒有被大人看見,他不能看見自己;孩子的能力沒有被大人描繪,他不會知道自己的能耐。

孩子的心智需要靠另一個大人為他們搭著鷹架,協助他們建構起來。

假使你為孩子搭的是「不要說太多,聽大人的話就對了」的鷹架,那麼他的心智就可能會長成不能替自己做決定,依賴的樣子;假使你搭的是「否認情緒」的鷹架,那麼就可能會長出壓抑情緒,用生理的不舒服來取代情緒的樣子。

我對孩子,也有很多情緒不耐,說話不經大腦的斷線時刻。我選擇事後跟孩子說明、表達歉意,透過調整經驗來彼此學習。透過這樣的選擇與行動,常常教我許多有關自己的事,也能幫助孩子的心智發展。

試著認真看待孩子所說的話,學著接住孩子的情緒。面對孩子的反應,你不會只有一種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裡聊天室
20會員
48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心裡聊天室的其他內容
2024/05/24
父子間一場有趣的遊戲,以及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Thumbnail
2024/05/24
父子間一場有趣的遊戲,以及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Thumbnail
2024/03/21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3/21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2/05
職場中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處理方式卻是很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督導在處理員工投訴時的智慧做法,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多年來的成長。這將對職場新手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都有所啟發。
Thumbnail
2024/02/05
職場中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處理方式卻是很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督導在處理員工投訴時的智慧做法,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多年來的成長。這將對職場新手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都有所啟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孩子放學後會在公園玩耍,四歲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交友模式,我通常選擇在一旁觀看,即使有爭執也不會第一時間介入。 有一次四個孩子玩耍,我的孩子發出了指令,A同學不服,指著他說:「為什麼我要聽你的?」B同學也加入:「對啊對啊,為什麼為什麼?」兩個人一唱一和,當時孩子也無從反駁,的確!為什麼同學要聽他的?
Thumbnail
孩子放學後會在公園玩耍,四歲的孩子已有自己的交友模式,我通常選擇在一旁觀看,即使有爭執也不會第一時間介入。 有一次四個孩子玩耍,我的孩子發出了指令,A同學不服,指著他說:「為什麼我要聽你的?」B同學也加入:「對啊對啊,為什麼為什麼?」兩個人一唱一和,當時孩子也無從反駁,的確!為什麼同學要聽他的?
Thumbnail
小時的我,常常被媽媽突如其來的脾氣嚇個半死,深怕媽媽生氣,於是成為照顧大人情緒的孩子(親職化小孩),也就是媽媽眼中的乖小孩,聽著父母的建議長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少有自己的意見。 直到有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小時的我,常常被媽媽突如其來的脾氣嚇個半死,深怕媽媽生氣,於是成為照顧大人情緒的孩子(親職化小孩),也就是媽媽眼中的乖小孩,聽著父母的建議長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少有自己的意見。 直到有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早上陪兒子等幼兒園開門,幾對家長跟孩子也陸陸續續集合在門口。此時,其中一位小孩越走近門口,抗拒的動作越來越大。他的媽媽顯得有些煩躁。 「怎麼放了一個假,回來上學就這樣,媽媽要去工作啊!沒有工作怎麼有錢買你的Elsa?」,媽媽一邊說著,一邊推著不想前進的孩子往前走。時間一到,老師來開門了,兒子看到老師
Thumbnail
早上陪兒子等幼兒園開門,幾對家長跟孩子也陸陸續續集合在門口。此時,其中一位小孩越走近門口,抗拒的動作越來越大。他的媽媽顯得有些煩躁。 「怎麼放了一個假,回來上學就這樣,媽媽要去工作啊!沒有工作怎麼有錢買你的Elsa?」,媽媽一邊說著,一邊推著不想前進的孩子往前走。時間一到,老師來開門了,兒子看到老師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當大人自己都處於混亂當中,自顧不暇,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注到孩子的狀態跟需求?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無形中都反應出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有壓力,是否想要被陪伴。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Thumbnail
陪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你/妳,是不是無法放下心中的焦慮呢?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狀況,憂心孩子對於環境不適應而情緒失控?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是父母阿!
Thumbnail
陪著孩子上幼兒園的你/妳,是不是無法放下心中的焦慮呢?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狀況,憂心孩子對於環境不適應而情緒失控?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是父母阿!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有個孩子,和母親關係緊張衝突,他的衝動性高,控制力較低,案母習慣用高壓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很多狀況,孩子雖努力配合案母的要求,但仍會因太想去做想做的事情,而觸犯到媽媽的規定,也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孩子到學校,常會帶著刺來保護自己,當覺得別人侵犯他,或不照著他想要的方式互動時,就會出現高漲的情緒和攻擊行
Thumbnail
有很多教養的方式,但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家長,實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讓這些規範,可以一點一滴地成為生活的原則和習慣,讓孩子在碰到衝突和困難的時候,不會失去努力的目標。
Thumbnail
有很多教養的方式,但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家長,實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讓這些規範,可以一點一滴地成為生活的原則和習慣,讓孩子在碰到衝突和困難的時候,不會失去努力的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