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瞭解自己嗎?
有时候,我们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企图。
但是,世界上有谁能完全了解自己的企图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问题涵盖的两部分着手:一部分是“何谓自己”,另一个是“何谓企图”?
当我们总是卡在一个问题上,表示我们对这个问题了解地不够多。这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着急去找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回头看看这个问题,想想我们到底了不了解这个问题。
仔细思考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并不了解我们问的问题。在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藏着许多陌生的信息。这些讯息,我们一直没有解开。
这就好像你还没搞懂一辆车的操作方式,你就开着它上路。路途中,这辆车出现一些“小毛病”或“故障”,并不是这辆车坏了,而是你对这辆车了解不足所导致。当你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这辆车,就说他们有问题,出了毛病,你还因此咒骂这辆车,咒骂制造这辆车的厂商。
然而,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车上,也不在车厂,而是在于仓促上路的你。并且,你正因为自己的仓促,付出代价。对于操作一辆车,小代价可能只是耽误原本的出行计划,而大的代价很可能造成一场要命的车祸。
2.十個關於自我的問題
回到关于自己的企图。我们要怎么去了解自己的企图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什么是企图。这就回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了解你自己吗?”
为了让我们厘清我们是否了解自己,请试着回答下列十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请你照照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这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斑点、疤痕和伤口。它们分别对你有什么意义?你记得它们的来历吗?还是在此刻,你仔细端详自己的脸之前,你丝毫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存在于你内心的欲求,你一直在逃避。到现在你还不愿意去面对,不愿意去实现它们,以至于,你经常被这些欲求搅得心烦意乱,却又无可奈何?
第三个问题、在你所有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中,有哪一个选择,至今你仍承受着代价?
第四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接受你脆弱的一面。又有谁清楚你的黑暗面,能让你安心在他面前卸下“面具”?
第五个问题、你渴望被别人看见的光明面,渴望被别人看见的亮点,你为它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第六个问题、如果今天就是人生的最后一天,你有什么遗憾?
第七个问题、如果明天就是你的葬礼,你觉得有谁会来参加?有谁会真心为你的离开而悲伤?
第八个问题、你这辈子曾经彻底地开心过吗?你还记得那种彻底开心的感受吗?那份开心迄今过了多久,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第九个问题、你曾经有过让某个人消失的念头吗?那个人是谁?那个人包括你自己吗?
第十个问题、你对自己有哪些困惑,疑问和质疑?你有去寻找它们的答案吗?是你不愿意去做吗?还是你付出了努力,却依旧迷茫?
3.意向性
在我们澄清“自己”的面目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谈谈企图。
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一种终极的人生企图,便是所谓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
我们每个人生而具有一个开展生命的方向,一个内心的志业。这个志业就是:发挥我们的潜能,解开我们对自己的谜,进而“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可以说,我们活着的目的便是自我实现。
这种自我实现,就像你遇到一个深爱的人。无论如何,你都会想跟这个人在一起。即使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困难使你无法和这个人在一起。
甚至你因为这个困难,选择放弃追求这个人。可是你的所作所为绝对会让你痛苦,因为这会使你背离自己。或许你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说服自己,让那放弃自我实现的行为得以冠上一个好理由,一个你的理性能接受的好理由。但这个理由会持续折磨你。
又好比你生来是一只猴子,大家却逼你成为一只天鹅。那么,无论你如何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姿态,在身上插满天鹅的羽毛,模仿天鹅的叫声,你都无法成为一只天鹅。
相反的,你作为猴子的本性会不断拉扯你,逼着你活成猴子,也就是让你活得像你自己。
所有活得不像自己的人,他们都很痛。这个痛苦,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就是许多人要做心理谘询,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
设想一下,一个人内心明明想往东,他却逼着自己往西。这无疑的像是有一双大手,要把这个人扯得四分五裂。一个心理四分五裂的人,如何保持他的心理健康。就像你把一个人的身体扯得四分五裂,这人便活不了了。
4.自我實現
2022年终,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视角送上十个问题。
检视这一年的自己,那么我们就要理解这一年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连结过去,连结未来。
所以所有的年终总结,实际上都是对“自我实现走到哪一步”的阶段性考核,是对意向性的一次自我检视。
同理,当我们遥望2023,那份遥望如果脱离自我实现,而是继续谋求远离自我的、不切合本性的道路,那我们将继续承受自我撕裂的痛苦。
如果今天你选的就是这条路,那你的2023,以及之后的日子都将蒙受这个选择的代价。
新的一年,不会是新的。我们只能继续背负已经发生的过往前行,但愿你在前行的路上不再自欺。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孤獨白》、《心靈馴獸師》、《別害怕當個流淚的大人》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