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與「籍」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摯友來問「藉」的讀音,他事前也查考過,也提出一些疑問。

簡覆如下:
①粵音借,例如:藉口、憑藉、慰藉、藉使。
②粵音直,例如:聲名狼藉、人言藉藉、藉田。

但在香港不少人反而全讀「直」。故此,在讀音上,我個人認為約定俗成也無所謂。

不過,在古籍裡,「藉」與「籍」有時候是相通的,例如:狼藉,亦作狼籍。藉田,亦作籍田。藉藉,亦作籍籍,例如:人言藉藉。正因為「藉」與「籍」有時相通,故而「藉」有時亦讀作「籍」。當然,在現代語文,則有區別,不可互用,否則錯別字就越多了。

提起「籍籍」,香港有位已退休的大教授,當年經常標榜讀「正音」、用「正字」,他卻用了「籍籍無名」一詞,於是觸發起文化界一些前輩的質疑。

前輩質疑謂:籍,盛也,大也,多也。籍籍,是疊詞加強語氣。既然「籍籍」解作盛大出名,何以又會無名?而應為「無籍籍名」。

民初,北大校長蔡元培也曾替年輕的胡適說句話,他說:只是老輩皆已成名成家,新人(指胡適)卻籍籍無名。

此外,臺灣教育部近年重編的《國語辭典》,也用上了「籍籍無名」一詞,形容沒有名氣,不為人所知。

這個界義,顯然矛盾,既然名聲盛大(籍籍),何以又會無名?

教育部的解釋:「籍籍無名」極可能為「無籍籍名」之誤用…雖為誤用,但「籍籍無名」一詞已廣為大眾所使用,為了反映語言的實際情況,所以本辭典收錄此詞。

或問:辭典是語文的導航呢?抑或民眾是辭典的指標呢?

那麼,究竟能不能用「籍籍無名」呀?

有網絡文章為此而辯護,說:籍,就是典籍,而籍籍,意指本本典籍,亦即指本本典籍都無名,名不見經傳,那就是「籍籍無名」呀!

然而,在古籍中出現「籍籍」,其詞義均與「籍」的本義(典籍)無關;也就是說,籍籍,並非指本本典籍。相反的,「籍籍」作形容詞,均與「藉藉」互通,可以說是同音假借。故此,在詞書同時都可以找到「籍籍」與「藉藉」互通。

籍籍,語聲眾多的樣子,例如:人言籍籍。
藉藉,雜亂眾多的樣子,例如:人言藉藉。

「籍籍」與「藉藉」互通,故「藉」亦讀作「籍」,這種情況,自漢代就出現了,一直到魏晉南北朝,以致到宋代都有出現,而直至明代的小說,則出現「寂寂無聞」。清人顧嗣立編《元詩選》,其中收錄了「清名寂寂無名叟,白髮蕭蕭有髮僧」,詩中的「寂寂」和「無名」雖然不是同一詞組;但從詩意來看,也可以借用「寂寂無名」,以代替「籍籍無名」。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祈請仁人君子指正!

2023-3-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6會員
854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跟學生聊到自己學習書法,偶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有時機關首長在公文上的修改和批示意見字跡潦草, 承辦人不好去問,只能幾個同事湊在一起討論, 試著用上下文意和字形判讀長官的意思。 我常常能認出那些不易辨認的筆跡, 協助同事「解開謎團」。 學生有些懷疑地問,妳說的是真的嗎? 孩子似乎
Thumbnail
跟學生聊到自己學習書法,偶有意想不到的用處。 有時機關首長在公文上的修改和批示意見字跡潦草, 承辦人不好去問,只能幾個同事湊在一起討論, 試著用上下文意和字形判讀長官的意思。 我常常能認出那些不易辨認的筆跡, 協助同事「解開謎團」。 學生有些懷疑地問,妳說的是真的嗎? 孩子似乎
Thumbnail
到了故鄉,我們都急於找尋那些來自故鄉的影子。 曾幾何時有一種叫做英漢字典的東西,就是來自台灣的證據。
Thumbnail
到了故鄉,我們都急於找尋那些來自故鄉的影子。 曾幾何時有一種叫做英漢字典的東西,就是來自台灣的證據。
Thumbnail
為什麼古文字的意思有時和現代的字義不太一樣,甚至完全無關呢?
Thumbnail
為什麼古文字的意思有時和現代的字義不太一樣,甚至完全無關呢?
Thumbnail
假借的意思是:本來沒有這個字,但為了從語言轉化為文字,於是就借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Thumbnail
假借的意思是:本來沒有這個字,但為了從語言轉化為文字,於是就借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Thumbnail
上次提到「無綫」與「無錢」這兩個詞彙,因而觸發出兩個問題: ①綫與錢,形似而容易混淆。 ②綫,是異體字,線才是原來的正字。 另外,「媛」與「嬡」也同樣出現這樣的問題,要是把「嬡」用大陸字的寫法,就變成「嫒」;這麼一來,「媛」與「嫒」幾乎是孖生姊妹,不容易分辨。 「媛」,國音yuàn、ㄩㄢˋ,粵音願,
Thumbnail
上次提到「無綫」與「無錢」這兩個詞彙,因而觸發出兩個問題: ①綫與錢,形似而容易混淆。 ②綫,是異體字,線才是原來的正字。 另外,「媛」與「嬡」也同樣出現這樣的問題,要是把「嬡」用大陸字的寫法,就變成「嫒」;這麼一來,「媛」與「嫒」幾乎是孖生姊妹,不容易分辨。 「媛」,國音yuàn、ㄩㄢˋ,粵音願,
Thumbnail
出韻也叫落韻,韻腳字用了鄰韻 通常傳統詩裡面,首句可以容許借用鄰韻,末句通常不可以借用鄰韻 首句押鄰韻,台灣傳統詩學界叫「孤雁入群」,中國通常叫「孤雁出群」 首句押鄰韻的例子 《投簡梓州幕府》杜甫 幕下郎官安穩無【 虞韻】, 從來不奉一行書【魚韻】。 固知貧病人須棄,【不用韻】 《行宮》元稹
Thumbnail
出韻也叫落韻,韻腳字用了鄰韻 通常傳統詩裡面,首句可以容許借用鄰韻,末句通常不可以借用鄰韻 首句押鄰韻,台灣傳統詩學界叫「孤雁入群」,中國通常叫「孤雁出群」 首句押鄰韻的例子 《投簡梓州幕府》杜甫 幕下郎官安穩無【 虞韻】, 從來不奉一行書【魚韻】。 固知貧病人須棄,【不用韻】 《行宮》元稹
Thumbnail
楔子: 《曲江二首之二》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杜甫失意之作,人世的天不能與伴,只能與自然的天為伍!自古文人,風花雪月,退隱山林,都作如是看! 「慢慢來」,閩
Thumbnail
楔子: 《曲江二首之二》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杜甫失意之作,人世的天不能與伴,只能與自然的天為伍!自古文人,風花雪月,退隱山林,都作如是看! 「慢慢來」,閩
Thumbnail
「很多漢字我根本覺得簡化得沒有道理」 「簡體字是殘體字」 「漢字簡化是毫無規則可言的吧?」 「漢字簡化很多是從日文漢字來的。」 上面的見解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在我開始教由繁入簡的漢字課程開始,這也的確困擾著我。
Thumbnail
「很多漢字我根本覺得簡化得沒有道理」 「簡體字是殘體字」 「漢字簡化是毫無規則可言的吧?」 「漢字簡化很多是從日文漢字來的。」 上面的見解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在我開始教由繁入簡的漢字課程開始,這也的確困擾著我。
Thumbnail
以繩記事 之前的網誌,代誌,它事,大事,將它更新一下!先看視頻ㄧ! 語料來源: E 影片後面提到閩北話的,【話事,物事】,「事」發「ti7」音! 這個跟閩南語的「ti7-tai7」兩者交集在「ti7」字,而這個ti7有可能就是「事」字!這個音,粵語 si6, 客語 si/su, 閩語 si7/su7
Thumbnail
以繩記事 之前的網誌,代誌,它事,大事,將它更新一下!先看視頻ㄧ! 語料來源: E 影片後面提到閩北話的,【話事,物事】,「事」發「ti7」音! 這個跟閩南語的「ti7-tai7」兩者交集在「ti7」字,而這個ti7有可能就是「事」字!這個音,粵語 si6, 客語 si/su, 閩語 si7/su7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