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在看《我可能錯了》這本書。
雖然這本書的內容跟我預想的不太一樣,但還是有許多令人玩味之處。裡面有一句話,很打動我,我覺得值得紀錄下來: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
就會知道,
你需要知道的事。」
這句話很適合銘記在心,當一句鎮定心靈的小咒語。
每當我猴急想預測些什麼,或控制些什麼,使得整個人焦急難耐時,就喃喃自語的唸道「在我需要知道的時候...」,心中就會冒出一絲絲「試著放手」的釋然。
這樣的句型還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像是:
「在我需要忘記的時候,
就會忘記,
我需要忘記的事」。
「在我需要記得的時候,
就會記得,
我需要記得的事」。
咒語畢。心曠神怡。
我記得我學過。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1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之前: 本來是想解決「讀過就忘」的問題才買了這本書,畢竟書名是「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加上作者是每天都必須讀一本書的日更書評,想說應該可以學到一些記憶技巧;但沒想到收穫更多的是「閱讀心態」以及「做筆記的技能」。 現在想來書名跟內文實在有夠圖文不符(書裡一直強調的反而是要我們放棄過目不不忘的追求);但
每個人都要保持三種是非觀,分別是法律人的是非觀、商人的是非觀,跟經濟學家的是非觀。 舉例:A把B騙到C的工地,墜樓身亡。 誰的錯? 法律人:A的錯,A不道德,怎麼可以把B騙去C。 商人:B的錯,B在此事件損失最大,損失最大的人就錯,怪自己愚蠢。 經濟學家:C的錯,C沒有遵守規範,沒有把危險工地封閉好
最近在讀社會心理學、靈性教育、哲學相關的書籍,覺得很多知識都能實際用在生活上,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成就感。 寫文章之前,才剛聽完「哲學與生活」這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讓我深以為然:哲學分成學院派(理論)和街頭派(實際到街上接觸人),兩者一樣重要;因為有了學院派的理論做依據,我們才能看懂原來這個人的行為是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螞蟻跟蚱蜢在聊天。 蚱蜢「你知道一年有幾季嗎?」 螞蟻「一年有四季阿。」 蚱蜢「不對,一年有三季!」 螞蟻「才不對,一年有四季!」 就這樣,蚱蜢跟螞蟻一人一句的三季、四季、三季、四季...的吵了起來,聲音太大把洞穴裡的螞蟻老大都引了出來。 老大「你們在吵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讀之前: 本來是想解決「讀過就忘」的問題才買了這本書,畢竟書名是「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加上作者是每天都必須讀一本書的日更書評,想說應該可以學到一些記憶技巧;但沒想到收穫更多的是「閱讀心態」以及「做筆記的技能」。 現在想來書名跟內文實在有夠圖文不符(書裡一直強調的反而是要我們放棄過目不不忘的追求);但
每個人都要保持三種是非觀,分別是法律人的是非觀、商人的是非觀,跟經濟學家的是非觀。 舉例:A把B騙到C的工地,墜樓身亡。 誰的錯? 法律人:A的錯,A不道德,怎麼可以把B騙去C。 商人:B的錯,B在此事件損失最大,損失最大的人就錯,怪自己愚蠢。 經濟學家:C的錯,C沒有遵守規範,沒有把危險工地封閉好
最近在讀社會心理學、靈性教育、哲學相關的書籍,覺得很多知識都能實際用在生活上,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成就感。 寫文章之前,才剛聽完「哲學與生活」這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讓我深以為然:哲學分成學院派(理論)和街頭派(實際到街上接觸人),兩者一樣重要;因為有了學院派的理論做依據,我們才能看懂原來這個人的行為是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螞蟻跟蚱蜢在聊天。 蚱蜢「你知道一年有幾季嗎?」 螞蟻「一年有四季阿。」 蚱蜢「不對,一年有三季!」 螞蟻「才不對,一年有四季!」 就這樣,蚱蜢跟螞蟻一人一句的三季、四季、三季、四季...的吵了起來,聲音太大把洞穴裡的螞蟻老大都引了出來。 老大「你們在吵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二十七章 (摘錄)
Thumbnail
近期閱讀的一本書:【我可能錯了】中,也提及到「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董啟章先生曾說:「買書有點像在買紅酒,有些陳年佳釀,是不能急著馬上享用的。 不同的是,日漸醞釀成熟的不是書,而是...」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 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說「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本文分享了作者 Lindeblad 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他尋找寧靜和克服困難的過程。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回顧最好的用意,就是讓我記得當下的感受與學習,這些也終將帶著我走到很遠的地方,書頁闔上,人生故事仍持續。不會忘記這些曾參與我生命一部分的美好感受。
Thumbnail
忽然想你的時候,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現在,解決忽然想你的時候的問題。 所以,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麽就必須慎重考慮。 佚名曾經說過,感激每一個新的挑戰,因為它會鍛造你的意志和品格。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二十七章 (摘錄)
Thumbnail
近期閱讀的一本書:【我可能錯了】中,也提及到「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董啟章先生曾說:「買書有點像在買紅酒,有些陳年佳釀,是不能急著馬上享用的。 不同的是,日漸醞釀成熟的不是書,而是...」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 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說「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本文分享了作者 Lindeblad 的人生故事,描述了他尋找寧靜和克服困難的過程。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回顧最好的用意,就是讓我記得當下的感受與學習,這些也終將帶著我走到很遠的地方,書頁闔上,人生故事仍持續。不會忘記這些曾參與我生命一部分的美好感受。
Thumbnail
忽然想你的時候,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現在,解決忽然想你的時候的問題。 所以,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麽就必須慎重考慮。 佚名曾經說過,感激每一個新的挑戰,因為它會鍛造你的意志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