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比妳以為的還要普遍-但朝陽東升後會照亮隱密的角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看完隱秘的角落了,懸疑的劇情最終的結局卻是熟悉的悲傷。你曾經不懂的,為什麼心裡總有的悲傷,那種悲傷看起來孤單又可恥,憤怒又卑微,不懂為什麼身邊的大人不疼你,學校的同學也不喜歡和你玩,這種複雜沉悶的情緒,從你有記憶以來就開始了,彷彿是從前世帶來一般。
你不明白究竟曾經做過什麼事,才會讓這半輩子這麼泥濘又糾纏,還曾經異想天開的想透過催眠看看前世究竟發生了什麼。
也曾經想從宗教裡找到答案,但是都失望了,等你終於走進了心理學殿堂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從你有記憶開始,你就逐漸的破碎了,你沒有安全的堡壘,沒有穩定的回應,你以為身旁的混亂是你的錯,你害怕、困惑又焦慮,我不能確定你究竟學了一些什麼來幫助自己活下去。但那終究是你維繫生存僅有的工具。
終於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有解釋,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指認,再錯綜複雜的經驗都可以梳理,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終於明白,不是你的錯,和和命運、前世也也沒有也也沒有關係。
你原本的樣子終於也逐漸清晰。
你不再憂鬱、羞愧和憤怒,你找到了新的有彈性的生存方式,找到了與人平等互惠的自信,找到了涵容伴侶的方法,重新為自己建立了安全堡壘。
此刻,不再慌張害怕。
那些被那些被勾起的、很快會再平靜,溫習過悲傷,會讓你助人時更溫暖。
獻給每一個在童年或原生家庭受過傷的人。
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相關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交焦慮症與內向最大的差別在於,社交焦慮症患者會對自身產生負面評價,因為人際關係長期的挫敗而影響到個人的自信心、自我表達能力,進而產生就業與成家問題,也因此社交焦慮症常同時有著憂鬱症、自我傷害或其他精神疾病的診斷。 心理諮商能為社交焦慮症者做些什麼呢?
談抽離的情緒 模仿犯作為一檔優質戲劇,不只細節講究,氛圍到位,演員陣容更是讓人驚嘆,身為懸疑劇迷,這部以台灣90年代為背景、繞著失控新聞媒體的題材,比起其他懸疑劇,讓我有更強的代入感。 除了失控的新聞媒體,創傷似乎是本劇的另一個重大元素。郭曉其的一言不發、面無表情,伴隨著深刻陰暗的思維,慢條斯理的散
社交焦慮症與內向最大的差別在於,社交焦慮症患者會對自身產生負面評價,因為人際關係長期的挫敗而影響到個人的自信心、自我表達能力,進而產生就業與成家問題,也因此社交焦慮症常同時有著憂鬱症、自我傷害或其他精神疾病的診斷。 心理諮商能為社交焦慮症者做些什麼呢?
談抽離的情緒 模仿犯作為一檔優質戲劇,不只細節講究,氛圍到位,演員陣容更是讓人驚嘆,身為懸疑劇迷,這部以台灣90年代為背景、繞著失控新聞媒體的題材,比起其他懸疑劇,讓我有更強的代入感。 除了失控的新聞媒體,創傷似乎是本劇的另一個重大元素。郭曉其的一言不發、面無表情,伴隨著深刻陰暗的思維,慢條斯理的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 那些從心中走過的思緒 都發自個人內心 我的創傷經驗 焦慮和擔憂 我煩的不是眼前戲劇 猜不透的情節 而是過往沒解開的結   向內看 看前一段被背叛的傷痛 看失去世間至親而生的生存焦慮 我被愛嗎 ? 我值得被愛嗎 ? 所以開始抓眼前的證據 越抓越心慌 好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面對內心的創傷與過去的痛苦回憶,強調自我探索和療癒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創傷,本文提供了一些指導,如何在情緒觸發時,深入瞭解自己的感受及其根源。透過自我覺察和心靈的療癒,我們能夠與過去和解,學會愛自己,並且在情感中找到一個安全的慰藉。這是每個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課題。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們有時害怕幸福快樂,來自受苦的記憶。 人類對苦難所知比快樂多, 受苦的記憶使人守住了苦痛,不敢迎向幸福快樂。 壓抑的記憶以閃回的形式出現,有點像是對你感覺到但又無法明確指出的事物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你所處的環境可能會不斷帶回影像,但它們會是脫節和支離破碎的。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 那些從心中走過的思緒 都發自個人內心 我的創傷經驗 焦慮和擔憂 我煩的不是眼前戲劇 猜不透的情節 而是過往沒解開的結   向內看 看前一段被背叛的傷痛 看失去世間至親而生的生存焦慮 我被愛嗎 ? 我值得被愛嗎 ? 所以開始抓眼前的證據 越抓越心慌 好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面對內心的創傷與過去的痛苦回憶,強調自我探索和療癒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創傷,本文提供了一些指導,如何在情緒觸發時,深入瞭解自己的感受及其根源。透過自我覺察和心靈的療癒,我們能夠與過去和解,學會愛自己,並且在情感中找到一個安全的慰藉。這是每個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課題。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們有時害怕幸福快樂,來自受苦的記憶。 人類對苦難所知比快樂多, 受苦的記憶使人守住了苦痛,不敢迎向幸福快樂。 壓抑的記憶以閃回的形式出現,有點像是對你感覺到但又無法明確指出的事物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你所處的環境可能會不斷帶回影像,但它們會是脫節和支離破碎的。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