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銘春部長:請不要再騙勞工 不管勞退是否自選,勞工都要自負盈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私校退撫基金的表現越來越好,於是,勞退開放自選的呼聲越來越高。

對此,勞動部許銘春部長居然表示,「因勞退自選平台需自負盈虧,日前調查有7成民意不願加入自選…」(註1)。

在此,我要明確指出,許銘春部長明顯對勞工說謊,因為,新制勞退是確定提撥制退休金,所以,就算沒有自選平台,勞工一樣要自負盈虧,

這一點,從去年2020年的新聞「勞退新制基金9月虧損272億元 每位勞工退休帳戶今年平均「倒扣」823元!」就可以看到。(註2)

也就是說,許銘春部長所說「勞工自選平台需自負盈虧」,是在恐嚇勞工,另外,也給勞工一個錯覺,好像政府管理新制勞退,勞工就不用自負盈虧。

也許,許銘春部長會說,政府會保障台銀兩年定存利率啊!

敬告許銘春部長,在私校退撫的自選平台中,只要選「保守型」就可以獲得同樣的保障,也就是說,勞退開放自選平台只要依樣畫葫蘆設「保守型」選項,選保守型的勞工就可以享有「台銀兩年定存利率」的保障。

問題是,這種保障真的是幫助勞工對抗老年貧窮嗎?

相較於新制勞退,私校退撫究竟做得好多少呢?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圖1)。

raw-image

圖1顯示,就5年(2016~2020)的年化收益率,私校退撫三種類型的基金,皆達成其預設的投資績效目標。

由於新制勞退的資產配置(股債比)與私校退撫之積極型及穩健型相似,故我們只拿這三種基金做比較。比較後發現,新制勞退的5年表現輸給私校退撫。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新制勞退的5.77%也沒輸給私校退撫穩健型6.39%多少啊!

這是因為我們只比5年。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政府經營的新制勞退自2005年成立到2020年,其投資績效只有3.49%,遠不及國際間其他確定提撥制的退休基金,如:澳洲超級年金和瑞典ap退休基金(圖2)。(由於私校退撫自選平台於2013年才成立,故無法與新制勞退做16年的績效比較)。

raw-image

在圖2可以發現,澳洲和瑞典的四支基金如私校退撫一般,其表現皆達到長期績效標準,且其績效皆超過新制勞退一倍以上。問題是,如果加入複利效應,澳洲和瑞典這四支私營基金,其獲利是政府經營的新制勞退3倍左右。(圖3)

raw-image


更重要的是,澳洲、瑞典和私校退撫這幾支基金幾乎沒什麼弊案,不像政府經營的新制勞退,不僅投資績效差,過去八年就出現四次大弊案(註3)。

更誇張的是,最近這一次的弊案主角游迺文,是被列為高風險的投資管理者三年後,才被處理。

看到這些數據,真的讓人不明白許銘春部長為何要對勞工說謊,拖延勞退自選平台推動的速度。是因為推動勞退自選平台後,政府黑手就會難以掌控上兆的資金嗎?還是政府要面對投資績效的壓力?

奉勸許銘春部長,既然不管有沒有自選平台,勞工都要自負盈虧,乾脆仿效私校退撫直接開放,把各類基金的績效標準設定好。想要有「台銀兩年定存保障」的勞工,就選「保守型」;想要有更高獲利並承擔風險的勞工,就選其他類型。這才是為勞工老年生活著想的勞動部部長該做的事。。

註1:中時新聞網「勞退自選? 勞長:今年再次調查民意

註2:ETtoday新聞雲「勞退新制基金9月虧損272億元 每位勞工退休帳戶今年平均「倒扣」823元!

註3:自由時報「勞動基金8年爆4弊案 內神抬轎外鬼頭一遭





63會員
138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