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三大忌,請勇敢踩下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幾天我在車上收聽到「最近工作還好嗎?」這個 Podcast 頻道分享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題目「為轉職做準備,有三個大忌千萬別犯」。我先簡單註記一下三個大忌分別是 :

  1. 不要海投履歷;意思是每次投履歷前都要先審慎評估自己的專長、確認職缺與自己未來發展相符再投遞,否則海量投遞後雙方的認知落差與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都會加劇轉職者心理的焦慮與挫折感。
  2. 不要面試上了就去;節目的建議是在接受 Offer 前還是要冷靜評估眼前新的機會,確認自己是在理性狀態決策不是為了逃避前一份工作或是一時衝動換工作而做出讓人後悔決定。
  3. 不要聽旁人的意見;轉職過程中聽取親朋好友意見是正常的,最終還是要自己做決定,因為責任在自己身上。

節目中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細節,我還蠻建議對這類人生經驗主題感興趣的朋友也上 padcast 去聽看看。

複製經驗他人不容易

其實我每次看到有人把這些人生指導乾貨整理出來分享時,都在心裡忍不住按讚,這需要提煉了多少人的經驗才獲得的智慧啊!不過,對我們普羅大眾來說,若真是要直接啃這些硬道理來吸取經驗是真的很困難,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1. 有結果但缺乏解釋因果關係的過程,前後認知對不起來導致理解不能。
  2. 個人經驗不足以產生情感連結達成共鳴,身體沒感覺記不住。

所以就算有幸聽到沒多久就開始出現逐漸想不起來當初到底學了什麼或當下發生什麼事。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我看過一間汽車保養廠寫出很經典的一句話,它說 「保養就是為了不讓現象變成問題」。如果你本身不開車,想必一笑置之。對於需要每天用車的人,只要有不小心疏於保養導致故障發生掛在路上動彈不得的經驗,這句話就很有感。我自己就曾經沒注意到電池的電壓有出現異常「現象」,結果車開出門沒多久電壓歸零整台車直接在路中央當路霸,我當下又趕著送小孩上課實在很著急!還好當時有個路過好心人幫助我把先車子推到路邊等待救援,現在再度回想起這句話特別有感。

其實我們都在互相學習走在變聰明的路上,只不過在我們變聰明的過程中需要的不只是只有結論的智慧結晶,還需要搭配因果關係來服用才能更快地吸收他人的經驗,如果能創造出個人情感與事件的連結,效果更好。

只要是人就會一直犯錯

聽完 podcast 後來我自己也花了些時間回想一下過去幾次轉職經驗,發現節目提到這三個轉職大忌我還真是一個也沒少犯。當時有生存壓力加上自己不是本科生,在心理也有轉行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不確定性,這是恐懼!

恐懼是強大的情緒力量,很多時候它會讓我們直接無視理性直接做出反應,所以明知道職缺符合度只有擦到邊當然還是要先投再說、就算知道已經面試上不是喜歡的職缺也一定要先接 Offer;如果當時有機會讓我在轉職前接觸到這三大天條,我想結果仍然一樣,還是會犯一樣的錯誤,差別會變成從踉蹌的跌倒變成優雅的跌倒吧。

讓自己犯錯、付出自己的時間、精神、體力作為代價來獲取經驗值會讓人看起來不聰明,我覺得人要善用這種天生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持續累積經驗等到哪天說不定就能進化出直接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的超能力。

重點是別讓自己掛掉

人生就像玩線上遊戲,有攻略的人會開掛趨吉避凶,所以就算不小心犯錯也不會瞬間重傷被登出。這幾年我也注意到市面上有越來越多手把手的體驗課,這挺好!只要消費者願意花點小錢就可以把其他人的副本攻略帶回家。

我知道,這世界讓還是一群人天生有「冒險犯難」的個性,你越說大忌他越要碰,都說是地雷了還是要踩,把自己弄受傷就是遲早的事。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那更應該多接觸這類人工累積出來的智慧,在打自己的副本的時候帶著,在滿足個人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同時幫自己多上一層防護。畢竟人生就這麼一次,犯錯又是不可避免的事實,閃躲不是我強調的重點,我認為適度的犯錯有益個體的 HP/MP 的增長,提高容錯率才是生存重點。

最後我想再跟大家分享熊仁謙在「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一書裡提到的一句話:「真正的勇敢則是 — 我知道掉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我去了解這種恐懼,但我還是願意踏出這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rren Lo的沙龍
22會員
70內容數
WarrenLo's 軟體設計武功祕笈
Warren 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1/07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2024/01/07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2023/12/22
工程師要做新產品或是要實現一項新技術,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從想法開始研究相關技術主題,了解客戶需求定義要實作的規格,還要解決實作過程中面臨的技術瓶頸、資源衝突等問題,不只絞盡腦汁還要勞心勞力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產品
Thumbnail
2023/12/22
工程師要做新產品或是要實現一項新技術,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從想法開始研究相關技術主題,了解客戶需求定義要實作的規格,還要解決實作過程中面臨的技術瓶頸、資源衝突等問題,不只絞盡腦汁還要勞心勞力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產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其實我每次看到有人把這些人生指導乾貨整理出來分享時,都在心裡忍不住按讚,這需要提煉了多少人的經驗才獲得的智慧啊!不過,對我們普羅大眾來說,若真是要直接啃這些硬道理來吸取經驗是真的很困難,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Thumbnail
其實我每次看到有人把這些人生指導乾貨整理出來分享時,都在心裡忍不住按讚,這需要提煉了多少人的經驗才獲得的智慧啊!不過,對我們普羅大眾來說,若真是要直接啃這些硬道理來吸取經驗是真的很困難,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Thumbnail
出於恐懼,人們往往會停止嘗試、或根本不願冒險。事實上,人們選擇相信各種限制,讓自己保持低調。歡迎來到你的舒適區,你的限制信念會設法讓你困在其中,哪兒也去不了。
Thumbnail
出於恐懼,人們往往會停止嘗試、或根本不願冒險。事實上,人們選擇相信各種限制,讓自己保持低調。歡迎來到你的舒適區,你的限制信念會設法讓你困在其中,哪兒也去不了。
Thumbnail
想要轉職無非是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但一定是如此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呢?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會仿效成功人士的經驗談,或者參照一些看似有根據的方法來做決策,《換個工作更好嗎?》歸納出五個實際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很有幫助的步驟,幫你避開地雷,讓工作越換越好。
Thumbnail
想要轉職無非是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但一定是如此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呢?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會仿效成功人士的經驗談,或者參照一些看似有根據的方法來做決策,《換個工作更好嗎?》歸納出五個實際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很有幫助的步驟,幫你避開地雷,讓工作越換越好。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總是缺乏判斷標準,要嘛是衝定性離職,要嘛是猶豫再三確不敢辭,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衡量是否該離職,或是某些訊號顯示我們應該走人了呢?這篇文章就針對「離職」給你一個全方位的攻略
Thumbnail
前篇我們談到五種職場脫軌的因素,包括人際關係問題(揮舞大槌的驚奇隊長)、無法建立和領導團隊 (親力親為的獨行俠)、難以適應變化(安分又守己的版本1.0)、缺乏策略方向(專業能力備受肯定的一曲歌王)以及未能兌現承諾(永遠有新點子的跳旋轉舞的苦行僧)。 在我們的環境中,或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或多或少我們
Thumbnail
前篇我們談到五種職場脫軌的因素,包括人際關係問題(揮舞大槌的驚奇隊長)、無法建立和領導團隊 (親力親為的獨行俠)、難以適應變化(安分又守己的版本1.0)、缺乏策略方向(專業能力備受肯定的一曲歌王)以及未能兌現承諾(永遠有新點子的跳旋轉舞的苦行僧)。 在我們的環境中,或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或多或少我們
Thumbnail
我們有超過四十年的時間,至少超過人生一半的時間,是在職場這個社會大學中打滾,在爬這座屬於我們第二人生的山,每個階段都有它的酸甜苦辣,可能荊棘滿布或有不同的挑戰,讓我們跟著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的腳步,了解在爬這座山時,可以注意的幾個叮嚀吧!
Thumbnail
我們有超過四十年的時間,至少超過人生一半的時間,是在職場這個社會大學中打滾,在爬這座屬於我們第二人生的山,每個階段都有它的酸甜苦辣,可能荊棘滿布或有不同的挑戰,讓我們跟著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的腳步,了解在爬這座山時,可以注意的幾個叮嚀吧!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離開舒適圈,是我聽過最差的職涯建議之一!別亂逼自己的 3 個理由。 1.處於舒適區未必是壞事 2.跳脫舒適圈的反作用力,讓人生倒退走 3.大腦探索系統的三個弱點:厭惡約束、懼怕懲罰、放大恐懼 4.不做你擅長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文章為:離開舒適圈,是我聽過最差的職涯建議之一!別亂逼自己的 3 個理由。 1.處於舒適區未必是壞事 2.跳脫舒適圈的反作用力,讓人生倒退走 3.大腦探索系統的三個弱點:厭惡約束、懼怕懲罰、放大恐懼 4.不做你擅長的事情,你就不是你了
Thumbnail
有些道理,別等失敗了才明白。 很多人都是在回過頭來,才能發現職場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某件事,而是源於一些當初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念頭。在職場裡,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念頭,都可能發生蝴蝶效應,最終形成一場職場暴風,讓你措手不及。 建議想要走好職場,一定要剔除以下10種“高危”的想法。
Thumbnail
有些道理,別等失敗了才明白。 很多人都是在回過頭來,才能發現職場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某件事,而是源於一些當初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念頭。在職場裡,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念頭,都可能發生蝴蝶效應,最終形成一場職場暴風,讓你措手不及。 建議想要走好職場,一定要剔除以下10種“高危”的想法。
Thumbnail
當開始拓展職業生涯,相信每一位職場新人都想在嶄新的環境中大展長才。然而在職場中,雖然專業能力是獲得青睞的關鍵之一,但如果沒有「人和」的加持,很多事就會差臨門一腳,讓人捶胸頓足、後悔莫及。因此在工作中展現做事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人際關係的處理!
Thumbnail
當開始拓展職業生涯,相信每一位職場新人都想在嶄新的環境中大展長才。然而在職場中,雖然專業能力是獲得青睞的關鍵之一,但如果沒有「人和」的加持,很多事就會差臨門一腳,讓人捶胸頓足、後悔莫及。因此在工作中展現做事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人際關係的處理!
Thumbnail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想要當上人生勝利組?必須先放棄這10件事》,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還挺有道理的。 這10件事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衝動的情緒決定」、「需要別人的讚美」、「掌控所有事情」......
Thumbnail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想要當上人生勝利組?必須先放棄這10件事》,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還挺有道理的。 這10件事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衝動的情緒決定」、「需要別人的讚美」、「掌控所有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