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到假日了~好不容易又可以好好休息
這禮拜,我一直在想親近感這件事,原因是我的當事人告訴我他無法好好跟女友營造親密感。然後我就在想自己有和我家那位營造過親密感嗎?我有刻意去營造嗎?還是我沒有營造過,反而是她沒有這類的需求?
後來覺得這是每個人可能都很需要的需求,我應該還是有營造過吧,但那些是什麼啊...
我覺得要放在心知識系列裡,用簡單的概念來說明,或許可以從依附關係著手,依附關係講爛了,網路隨便都有,也可以隨便翻閱我之前的文章~
但大家知道依附關係的類別,但有想過關係也可以改變嗎?
對喔,依附關係不是從小定型就永遠如此,雖然它是所有關係的雛形,是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來源,但絕對可以重建喔!! 接下來的概念適用在親子關係與伴侶關係,心法給你,方法就要自己想囉~
我的意思是,你有試著注意他的注意嗎?
例如小朋友看到自然課本的封面會注意並好奇封面的動物或圖片;但大人或老師會比較注意這是哪個年級的課本,內容是屬於自然科學的哪個類別。
這是一個例子,還有一個是孩子比較希望回到家可以繼續玩樂,而爸媽都想要好好休息;大學生待在房間只想安靜做自己的事,但爸媽想進門關心。
我們的需求和注意、在意的層面會隨著發展階段有所改變,如果你想與對方或在家庭中慢慢建立彼此的親近感,你可能就要花時間去注意對方的注意,看見他的需求!!
大原則說完了,接下來就靠自己練功囉,你要怎麼知道對方的行為或表達是哪種需求呢?
別忘了我之前一直提到的情緒覺察,我覺得從情緒著手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當看見情緒,看懂需求,你就能提供合適的回應。
例如,女友跟你說 " 這個包包好貴喔,還是不買了 " 身為要營造親近感的另一半,你怎麼解讀呢?
那可能是她暗示你" 我就是要這個東東!!送禮物給我 ";也有可能真的是為彼此的荷包省錢;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等等。
到底是暗示還是務實,了解她的需求就是你的功課,因為你最常與對方相處阿。你可以從這句話的情境、語氣、情緒、臉部表情、平時的人格特質等做出最合理的假設,但你真的不擅長做假設,那就好好問對方吧!!
運用我訊息 +不帶評價的詢問,基本上真心誠意的感覺ZER一下就上來的。
" 寶貝,聽妳這樣說,我內心突然就上演很多小劇場,也有點擔心會不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因為我真的不確定妳的意思... "
" 寶貝,謝謝妳替我們省錢,但我剛剛也猜說會不會是一種暗示阿~... "
這些疑問好奇,不懂就問吧!!一段親子或伴侶關係如果每件事都要one shot, one kill,每次都只有一次機會知道對方的意思,那也太緊繃了~我們都是從學習中了解對方,尤其是親子關係。
當你讀懂對方的需求後,一定就要去滿足嗎? 你一定看過大賣場有小朋友大哭大鬧要爸媽買玩具或零食。身為父母這招怎麼破解呢?遵守一個原則" 讀出需求比滿足更重要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滿足孩子的需求,請試著讓孩子知道你看見他的需求,你知道他有多想要玩具或零食,但是你也有你的底線或限制。
" 孩子很重要,你也很重要 "。過度的滿足是寵溺;過少的滿足是疏離,跳脫滿足的框架,你會看到另一個元素,就是親近感,親近感是陪伴是看見需求,是長久穩定關係的良藥,不管是伴侶或親子都如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支持呦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