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炳哲 關鍵三部曲:《透明社會》

2023/11/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膚淺,就是近距離的透明。
我是仰賴別人不知道的我而活著的。─彼得.漢德克

我是仰賴別人不知道的我而活著的。─彼得.漢德克

讀這本的理由:

  • 深入主題探討「否定」與「他者」
  • 歐洲當代的《陰翳禮讚》(色情與情色論)
  • 提及當代科技例子(臉書、交友軟體、社群)
  • 對布希亞與後現代概念的入門「毒」物

敘事是在練習選擇。


《透明社會》不嚴謹也無原創理論,但對當代文化、生活處事有別於主流見解。

如同導讀所述,在《透明社會》裡的論述只是種「思考敘事」,並非哲學論證、經驗性社會觀察。閱讀前提為讀者能假設現代世界是功績社會,他的論述才有辦法進行。

關鍵三部曲包括:《倦怠社會》、《透明社會》、《愛欲之死》
我是仰賴別人不知道的我而活著的。─彼得.漢德克

快速重點:


肯定 / 否定

  • 否定能清晰「他者」
  • 提到臉書拒絕導入dislike因為會導致溝通停滯,溝通價值變得以資訊交換效率為主。
  • 理論也可視為一種否定性現象,是判定屬於自己與否的決策。


透明 / 不透明

這是此書的重要核心,他贊同留空隱私、遮蔽祕密。

  • 秘密的密釋學(Hermetik),並非為了促進透明而必須消滅的魔鬼,而是象徵。
  • 由於缺乏距離,所以不可能有美學上的觀看和逗留。終結目光與凝視,沒有切近(Nähe)
  • 美的不是遮蔽物,也非被遮蔽物,而是隱蔽關係。
如今監視不再如一般認定的,是對自由的攻擊。
我們反而自願委身於一覽無遺的透目光。

陰翳之美的重要概念不是物體之美,是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明暗。-《》


色情 / 情色

透明,最終是目光與其所見物全面雜交,也就是賣淫。
由於缺乏距離,所以不可能有美學上的觀看和逗留。

色情和猥褻這些字眼是他敘述體系下的貶義詞;情色是褒義。但是譯者(或他自己)似乎有搞混這詞的時候。例如:親密社會74頁時,用「色情距離」而非「情色距離」。

撤退的否定性屬於情色,而所謂赤裸著重在露出「價值」、「功用」。終結目光與凝視,就沒有切近(Nähe)

  • 色情:完全坦露、透明
  • 情色:漸隱與漸顯的中斷帶來的否定性,中斷產生矛盾、模稜兩可


展示價值 / 膜拜價值

拍了別秀!那拍幹麻?拍攝是一種對當下的否定,帶來往後的投射空間與沉思,以羅蘭巴特的觀點來看,照片見證曾經,所以基調是悲傷。

  • 關於肯定社會的實際現象:提到阿蘭巴迪歐引用交友網站Meetie 的廣告口號:「男人不用墜入愛河也能戀愛」、「要戀愛不要痛苦,很簡單!」。
  • 攝影是種省思,但展示數位相片是種剝削、裸露。


市場 / 劇場

心中住著自戀的親密主體,他們欠缺保持劇場距離的能力。所以表演是一種留空的能力,「角色」是充當各種主體的符碼,適當扮演是元敘事、省思。符碼使人能逃離自己,喪失自己,這是一種符號形式特有的「空」。

這個主題下他反對柏拉圖與盧梭對詩人、劇場的禁令,他認為透明帶來極權。


我 / 他

  1. 我,是我所不是的。->注意否定意味
  2. 人,都是他自己的補集(絕對差集)。->注意否定意味
  3. 他,是我不曾經歷的。->注意否定意味
德文的幸福(Glück)一詞就源自於空缺(Lücke)

離你自己遠一點!

韓炳哲:人類的心靈顯然需要與自己獨處,不必遭遇他者目光的領域。
因為「人類對自己從來就不是透明的」與自我(Ich)否定的是無意識。

儀式空間是空的,不表達自戀的。而自戀就是與自己和自己密得沒有距離—也就是所謂缺乏自我距離。桑内特:「自戀者不追逐經驗,而渴望經歷,想要在他遇見的一切之中經歷自己,因此會貶低互動與事件。

  • 對自己:以反觀與沉思,讓自己騰出對自我懷疑的元敘事權力。
  • 對所愛者:要學會撤退。隱私空間不只是絕對的親密破壞了許多客觀的遊戲空間,留給各種主觀情緒起伏波動。在儀式空間裡,客觀的符碼流通循環著,不讓自戀占據。
  • 親密社會就是一種去儀式化社會。
存在於物中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秘密。-亞克拉岡



小記:

本文儘量以「快記」來談論,視覺對去脈絡是的展現,只希望讓讀本文的你,能實際去讀,還原文本本身。下一本《愛慾之死》我們談談愛。


不透明的我認為愛的敘事屬於什麼?

愛這函數,本身宣言的是—我愛一個我永遠無法理解的東西。

22會員
50內容數
紀錄我認為值得一說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