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級的 Pivot:Slack 如何從遊戲公司變成企業通訊軟體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企業溝通軟體 Slack 的成立故事、發跡歷程、網路效應如何幫助他們快速起飛、最後如何順利出場。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現在提到 Slack,會蠻熟悉這是一家專門在做通訊軟體的公司,但實際上他們一開始是從遊戲產品開始起家的。

這個 pivot (軸轉)會被視為教科書等級的,不僅因為它最終大獲成功外,也是 Slack 共同創辦人 Stewart Butterfield 第二次的 pivot。

今天會介紹Slack 的成立故事、發跡歷程、網路效應如何幫助他們快速起飛、最後如何順利出場。以及,Butterfield 如何成功帶領兩家遊戲公司 pivot 成為照片共享網站 Flickr、 Slack。

成立 Slack 前:第一次 pivot,從遊戲催生 Flickr

在更名為 Slack Technologies 之前,公司原來的名稱是 Tiny Speck,後來因為旗下的第二款產品 Slack 爆紅後,才讓他們決定更名。但 Slack 的誕生,都歸功於他們的前一款產品多人線上遊戲 Glitch。

不論是能夠成功 pivot,或是在 Slack 順利解決冷啟動問題,引發網路效應,從個人、團隊,持續擴張到公司等,我認為這些都是他們在 Glitch 汲取失敗經驗後的成長。

這就不得不提到 Slack 的關鍵人物、共同創辦人 Stewart Butterfield。在創 Tiny Speck 之前,2002 年他和朋友們創了 Ludicorp,這家公司最有名的產品正是照片分享網站 Flickr,最後在 2005 年成功賣給 Yahoo。

但 Butterfield 還是沒有停止他的創業夢,後來他離開 Yahoo,在 2009 年成立新公司 Tiny Speck。旗下第一款產品是多人線上遊戲 Glitch,會選擇線上遊戲這題目是有原因的。

在 Butterfield 熱愛桌遊、卡牌遊戲,在他第一次創業中,就開發過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 Game Neverending。遊戲裡的玩家需要將蒐集到的資源,和其他玩家合作建立虛擬世界,類似現在的 Minecraft,但因為網路速度等硬體限制,最終沒有太多人玩而失敗了。

Game Neverending 這款遊戲的失敗卻讓他們催生了 Flickr,這也是 Butterfield 第一次的 pivot。

在這遊戲中有個物品管理介面,可以讓玩家收集、管理資源,並針對特定資源和其他玩家討論不同用途、建立新世界。後來他們把物品管理介面換成管理照片,這也成為後來大家熟悉的Flickr。

Flickr 被 Yahoo 收購後,Butterfield 在第二次創業決定捲土重來,繼續以多人線上遊戲為題目,開發 Glitch 並在 2011 年正式推出。雖然和 Game Neverending 這款遊戲的構想聽起來差不多,但他認為這次的技術要好得多,可以帶給玩家更有創造力。

Stewart Butterfield

Stewart Butterfield

遠距團隊的內部溝通工具,催生了 Slack

Glitch 不是戰鬥類的多人線上遊戲,而是將遊戲背景設定在十多位巨人腦中的新世界,專注在這想像世界收集各式技能,完成任務,像是種植物、烹飪食物等。

但這遊戲在一年半後失敗了,在 2012 年底就永久關閉了。背後原因大概有兩個。

第一,遊戲沒有這麼好玩,有用戶就抱怨「遊戲只是走來走去、蒐集物品,就像玩開心農場沒有農場一樣。」

第二,這是多人線上遊戲,當玩家要夠多一起玩、一起聊天才會好玩,但是 Glitch 一直面臨玩家不夠多的窘境,用戶留存率太低使得這款遊戲沒有爆紅的關鍵。大約 97% 登入的玩家,5 分鐘後就會離開。

但 Glitch 的失敗對 Tiny Speck 也並非一所獲。Tiny Speck 的團隊曾在北美的不同城市工作,舊金山、溫哥華都有,約有 40 位員工。雖然現在大家已經很習慣遠距工作的模式,但在當時 2009 年能夠協作或溝通工具,都不像現在這麼多選擇。

為了解決遠距工作的溝通問題,他們開發一款專門提供內部使用的聊天軟體。但這款軟體的介面都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而是非常陽春。裡面都是文字,需要透過「/」來下指令,這都建立在網路聊天室(IRC)的技術上。

IRC 是一種蠻早期的網路協定,它比 Web 早了幾年出現,很多我們現在認為的標準功能它都沒有。比如說無法儲存、搜尋或轉傳訊息。

於是,他們開始打造可以儲存訊息、照片的聊天工具,讓聊天紀錄、影像、動畫等可以很容易被搜尋到。這時,有越來越多非技術部門的員工開始轉向使用這款內部聊天軟體。

這款聊天軟體也逐漸成為 Tiny Speck 團隊內核心工作流程的協作工具。這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知的 Slack。在被正式取名為 Slack 之前,歷經了多次的改名:Linefeed、Honeycomb、Chatly.io。

最終更名為 Slack,代表的意思是可以輕鬆搜尋對話和知識的網路日誌。(Seachable Log of All Conversation and Knowledge)

raw-image

付費版的內容,接續談到了:

  • Slack 如何成功 pivot?
  • 為什麼 Slack 可以成功?
  • Slack 如何解決冷啟動問題?

想知道更多,歡迎加入會員、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今天就成為訂戶,一起和我探索科技產業的故事~


第二次 pivot:從遊戲變成企業溝通軟體 Slack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30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8.9K會員
37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