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金融業,一般人都會想到保險不然就投資,比較少人知道其他工作崗位的人都在做什麼。今天我就來分享我在台北富邦銀行數金部門當實習 PM 的日子。
首先,不免俗的先來分享我平常的工作內容,我待的部門是數位客群處,負責網銀、智能投資等等產品的運營和行銷,做的內容真的很廣,不只是線上產品,線下的通路如 ATM 我們也會負責,例如規劃要在哪些商場擺 ATM、要跟那些商家合作、評估地點好不好等我們也有一個 Team 在做這個。
很棒的是當時只有我一個實習生,不像其他部門都有2個以上甚至5個,我幾乎每個工作內容都體驗過了,早上先跟 ATM Team 例會,下午跟客群經營週會,結束再跟協理討論網銀的 UI/UX 優化,生活真的很豐富。
說完好處了,壞處則是報告必須一個人負責,沒有其他實習生可以團隊合作。我當時做過的報告主題有「如何在數位客群經營脫穎而出」、「網銀平台 UI/UX 建議」、「智能投資產品比較與優化建議」,都是很大的議題,而且沒有標準答案,全部都在考驗自己的觀察力以及能不能順出一個邏輯想出好的 Insights。
我還記得我第一週拿到題目「如何在數位客群經營脫穎而出」,當下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必須要先比較其他家經營狀況,光是看 Richart、KOKO (現在變成 Cube 了)、e.fingo 等等十幾家就花了三天整理資料跟順出一個邏輯,而當時最讓我卡關的是我知道每一家都在瞄準年輕客群,用高優惠吸客,但這些做法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能為銀行帶來哪些獲利?
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解決我行業知識不足的缺陷,因此那三天我都在反覆看各大銀行的年報、翻過數百個公開資料、訪問好幾個同事、主管,才終於生出我「第一週」報告。
可以看到這份實習真的帶來很多挑戰,一來就給你一個陌生問題,必須掙扎著從0開始學,馬上成長。
實習期間最有感的就是大公司的分工真的很細緻,我原本還以為數位客群經營會碰到資料分析,沒想到進來之後才發現,整個部門只有一個資料分析師,其餘的都在其他部門,而且雖說會碰到行銷,但只有 Line 行銷,其他的通路歸在其他部門。
在大公司真的跟在新創很不一樣,在新創必須一個人身兼多職,可能今天要行銷、明天要會寫一點程式,在大公司則會需要專精自己職務的工作。
前面說完了我的工作內容,就不得不提我在當中覺得最好玩以及最有成就感的事,想當然的你做的所有報告都會經過層層檢視,在會議時報告給主管聽,而且還不只是你的上級主管而已,還有協理也會到場,非常刺激。不過,在經過數十小時的努力,每週做出來的報告被主管肯定後,那個成就感真是不言而喻,所有努力都值得了,而且由於是一人報告,所有前期研究、找尋 insights、簡報設計都是一個人完成,從零到一生出份原本根本沒可能做出的研究,得到的成就感更加豐富。
這段時間我得到最多的成長 :
這邊分享給大家我自己常用的金字塔架構 :
有了這個架構,你也能輕鬆做出管顧式簡報,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研究清楚的講給聽眾,聽眾容易知道你的主軸是什麼,同時也能快速理解你給出的資料跟主軸有什麼關聯。
如果看到這邊,你也對大公司實習 (不限金融業、各行各業皆適用),以下是給你的面試建議 : 大公司考量 Associate level 或是 Intern 最看重的是 Potential,意思是你具不具備快速適應能力、清楚的表達能力,而非你過往成就多麼厲害,綜觀目前各大公司所開的新人需求,幾乎都需要具備以上兩者。
這邊分享一個我在面試實習時真實的故事,當時同場團體面試來了一個另一家銀行的 MA,沒錯你沒看錯,MA 也來面實習生,我當時以為他會屌打全場,結果沒想到還沒聽完自我介紹,我都覺得無聊想睡,如果可以想拜託他不要再講了。
他的自我介紹我還很印象深刻,基本上就這樣 :
「大家好,我是XXX,之前是某某銀行的 MA,在 MA 時期我做過
以下省略數十點,基本上他就把他做過的所有事情蘿列出來,完全沒有編織出一個故事,沒有主軸,讓面試官聽完也不清楚所以你到底是什麼人、你應徵這個跟你有什麼連結。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喜歡我的內容也歡迎追蹤,每週兩篇文章,提升你的知識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