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上通識課的時候,「教育」成了我想不到答案時的「標準答案」。如何減低吸煙率?教育市民吸煙的壞處。如果幫助市民脫貧?透過教育。如何降低犯罪率?透過教育,讓罪犯成為文明人……那時我還很天真的以為,教育便是解決一切的靈丹妙藥。可是當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漸漸覺得「教育可以使人脫離貧窮、向上流動」是個天大的笑話。沒錯,教育的確可以增加人們在社會上的向上流動率,可是前提是你先要有資本接受教育。當教育商品化時,金錢是一個限制。也有些無論有沒有接受過教育也改變不了的先天性條件,例如種族,就註定了你的地位。
這本書就是論述了這樣的一群人,為了溫飽/刺激/社會向上流,選擇了教育以外的出路—檯面下、旁人覺得不正確的犯罪之路。
世上有不少人,比如性工作者和毒販,都在努力打破隔閡,向上流動。作者選擇以「創業家」來稱呼他們,是因為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都為了一個美國夢而奮鬥。不過他們大多傷痕累累,慘敗而回。當中有不少複雜的原因,除了金錢外,窮人還很難融入富人當中。不是因為他們缺錢,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像是文化修養和談吐之類的軟資產,另外在面對富人時也較自卑等。不過作者也提到有不少上流人士因為刺激而試著打破隔閡,進入檯面檯底下的世界。
很多人覺得只要根治了某些行業,好像性產業,社會便會變得更美好。可是他們從沒想過,很多人以此維生。失去這些產業,他們可能連生存也成問題。
這些檯底下的產業雖然違法,卻是社會「必要的邪惡」。它們不但推動經濟,更能使很多人得到溫飽。
書裡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不要可憐窮人。他們和我們一樣,會為了自己的生活奮鬥、有夢想、有人際和工作上的挑戰。雖然金錢限制了知識和眼界,但他們本質上和我們分別不大,大家地位平等,沒有誰比較高比較低。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值得一提—「漂移」。在全球化的地市下,為了不被淘汰、能有更好更安全的生活、能賺更多的錢,人們必須不斷穿越邊界。檯底下的人進入檯面上的世界,檯面上的人進入檯面下的世界。兩邊世界的邊界開始模糊。這也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為了保持競爭力,我們必須不斷變換身分,同時要不斷適應多變的外在環境。
作者在研究期間正經歷婚姻破裂,檯底下的世界成了他的慰籍和避難所。作者想要幫人,卻發現自己被人幫助了。在這廣大的世界裡發現自己的渺小,是這殘酷世界裡的一點點溫柔。連結自身做義工和短宣的經驗,懷著滿腔熱誠想要幫助別人,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反而受到別人更多的恩惠。所以不要預設別人需要幫助,也不要過於看重自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like、分享及加入沙龍。留言告訴我你對這本書的想法。
那麼,我們下次再見。
訂閱後由2024年8月起每月最後一星期將會收到阿雀的電子報,內含阿雀當月所寫的文章彙編、小說推薦、好用的創作相關工具推薦、加拿大風景照和最新消息,以及電子書相關推廣和購買資訊。
閱讀心得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你滿口正義,卻容許悲劇不斷發生
《Room》Emma Donoghue ——有些傷痕,會伴隨一生
《Tista異瞳槍手》遠藤達哉——身處溝裡遙望星星的救贖之旅(含劇透)
《人口販子的告白》Andrea Di Nicola, Giampaolo Musumeci —— 合作與信任之間隔著金錢
短篇小說
小說創作心得
七個我在《My Home Hero 》裡學到的說故事法則(含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