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做誰都好,誠實舒坦對自己就好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拿起這本書是源自在公司不被當人看,長時間被貶低、PUA,外加Instagram上頻繁被推播「拒絕精神內耗,有事直接發瘋」,所以想來學學!

先感謝台北圖書館。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 作者: Mumu |  時報出版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 作者: Mumu | 時報出版


————結論在前💡


閱讀前,不清楚作者是因為疫情期間創作西洋名畫梗圖而引起迴響進而出版此書,主要敘述作者自己面對家庭、小孩、外界的體悟看法。 閱讀後,認為其大多是在講述自身看待一些約定俗成、既有傳統的想法與個人經歷抒發,實際套用到職場或其他階段也多少適用。


⏳閱讀時間:<1.5hrs


————三大收穫💌


從中想分享「培養興趣、有邊界感、尊重」三點

①與人相處要有邊界與界線

別對於別人的處境、情形,恣意任意拋出意見

作者提到她唸設計所的時候,畫完多個發想的草稿後,會先把前三個刪掉,因為「你想得到的別人也想得到」。 雖然像是在講創意構思的事,但另一面其實是在說「很多人對於別的人處境、情形,總是恣意任意拋出意見」

比如

  • 在社群媒體發達下,大家看到圖就開始說故事、對其他人的家務事指手畫腳
  • 逢年過節親戚詢問:結婚了沒?不生小孩以後會很孤單
  • 讀這個科系要幹嘛以後找得到工作嗎? (想起姑姑過年時對我說:女人還是要有小孩才完整^_^)
  • 或許也曾聽過「其他人都可以,就你不行,就你有問題」

這就是忽視個體的差異,少了界線,畢竟回過頭來,自己聽到這些話又有何感受呢?


②運用書寫練習表達、培養興趣

讓自己有「自處」的空間、有「自覺」不因他人而患得患失

承①,在面對眾人的言論、外界的觀感評價及自身內憂外患等等,培養興趣才能讓自己有「自處」的空間、有「自覺」不因他人而患得患失。

作者也認為可以多書寫訓練「表達」,因為你心裡想的、你表達出來的、別人接收到的、你以為別人接收到的,可能是四件不同的事。 透過這些方式,進而讓自己「覺察」且坦然,也能在眾多紛擾下,還有一片自己的世外桃源。 (去年想要有平靜的內心,買了很多數字油畫,目前已確定排除在興趣清單中🤣)


③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如果是選擇性地去尊重,這樣並不是尊重。

喜歡作者舉的例子,如果教小孩的時候會忍不住對他大吼大叫,那敢對公司同事老闆比照辦理嗎 ?如果在職場上忍得住,為什麼反而對家人卻忍不住呢? 所以不是控制不住脾氣,而是面對弱小而不去控制。 如果是選擇性地去尊重,這樣並不是尊重。想被尊重,自己請先做到。 (超認同這段,聯想到公司主管對我們大呼小叫貶低污辱,卻可以在接起長官電話或看到長官時溫順個像隻小貓😺)


————微感想💭


看了博客來底下的評價,有些人認為這本書很負能量,只是家庭婦女在崩潰取暖。 我倒覺得是吸收不同人的價值觀、處事態度的方法之一。 當然,這本書看完並無法讓人拒絕內耗直接原地發瘋,可是可以更加瞭解到自己是懂得尊重且有價值的人!

(抱一下吧)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 作者: Mumu |  時報出版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 作者: Mumu | 時報出版


————🧸 更多感觸都在這裡的sto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patientwz
11會員
13內容數
問滑摸看啊🧸 — 從一天一問的魔法提問🪄 滑手機、閱讀、 電影影集、吃吃喝喝🍺 得到啟發 🤍
bepatientwz的其他內容
2024/09/18
「盛開的都有意義,凋零的都沒關係」🌹
Thumbnail
2024/09/18
「盛開的都有意義,凋零的都沒關係」🌹
Thumbnail
2024/09/01
「K線、技術線,都比不上內線」,『瞭解自己,瞭解規則』才能建構出屬於自己長久的交易室。
Thumbnail
2024/09/01
「K線、技術線,都比不上內線」,『瞭解自己,瞭解規則』才能建構出屬於自己長久的交易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如果選擇低調生活,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明明該是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定、由自己選擇的情况將會變得非常的少。然後,我們就只能祈禱,為我們下決定的人是個好人了.
Thumbnail
如果選擇低調生活,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明明該是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定、由自己選擇的情况將會變得非常的少。然後,我們就只能祈禱,為我們下決定的人是個好人了.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1.自我 發現自己 從日記、感恩開始,找到熱情所在。 精神靈性 內在對話,正念呼吸、放鬆身心。 平靜永樂、相信徵兆、分享付出。 精神的早晨,大步向前。 健康 身心靈的預防保健, 營養:好食物、間歇斷食 運動:體能訓練、慶祝生命、 睡眠習慣、遠離3C。 2.人際
Thumbnail
1.自我 發現自己 從日記、感恩開始,找到熱情所在。 精神靈性 內在對話,正念呼吸、放鬆身心。 平靜永樂、相信徵兆、分享付出。 精神的早晨,大步向前。 健康 身心靈的預防保健, 營養:好食物、間歇斷食 運動:體能訓練、慶祝生命、 睡眠習慣、遠離3C。 2.人際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想與自己和解,或想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這本書大力推薦給你!
Thumbnail
想與自己和解,或想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這本書大力推薦給你!
Thumbnail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Thumbnail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這書名取得真好。 打中一種客群—乖乖順應某種正確而活許久,但內心又對現狀有諸多懷疑,正在想像、或嘗試、或已邁開行動勇敢順著自己的心意而過。體感覺得,符合這本書受眾的女性應該滿多的(還剛好就是會想透過閱讀書籍這個管道來增進自我的一群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