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這本書是源自在公司不被當人看,長時間被貶低、PUA,外加Instagram上頻繁被推播「拒絕精神內耗,有事直接發瘋」,所以想來學學!
先感謝台北圖書館。
閱讀前,不清楚作者是因為疫情期間創作西洋名畫梗圖而引起迴響進而出版此書,主要敘述作者自己面對家庭、小孩、外界的體悟看法。 閱讀後,認為其大多是在講述自身看待一些約定俗成、既有傳統的想法與個人經歷抒發,實際套用到職場或其他階段也多少適用。
⏳閱讀時間:<1.5hrs
從中想分享「培養興趣、有邊界感、尊重」三點
別對於別人的處境、情形,恣意任意拋出意見
作者提到她唸設計所的時候,畫完多個發想的草稿後,會先把前三個刪掉,因為「你想得到的別人也想得到」。 雖然像是在講創意構思的事,但另一面其實是在說「很多人對於別的人處境、情形,總是恣意任意拋出意見」。
比如
這就是忽視個體的差異,少了界線,畢竟回過頭來,自己聽到這些話又有何感受呢?
讓自己有「自處」的空間、有「自覺」不因他人而患得患失
承①,在面對眾人的言論、外界的觀感評價及自身內憂外患等等,培養興趣才能讓自己有「自處」的空間、有「自覺」不因他人而患得患失。
作者也認為可以多書寫訓練「表達」,因為你心裡想的、你表達出來的、別人接收到的、你以為別人接收到的,可能是四件不同的事。 透過這些方式,進而讓自己「覺察」且坦然,也能在眾多紛擾下,還有一片自己的世外桃源。 (去年想要有平靜的內心,買了很多數字油畫,目前已確定排除在興趣清單中🤣)
如果是選擇性地去尊重,這樣並不是尊重。
喜歡作者舉的例子,如果教小孩的時候會忍不住對他大吼大叫,那敢對公司同事老闆比照辦理嗎 ?如果在職場上忍得住,為什麼反而對家人卻忍不住呢? 所以不是控制不住脾氣,而是面對弱小而不去控制。 如果是選擇性地去尊重,這樣並不是尊重。想被尊重,自己請先做到。 (超認同這段,聯想到公司主管對我們大呼小叫貶低污辱,卻可以在接起長官電話或看到長官時溫順個像隻小貓😺)
看了博客來底下的評價,有些人認為這本書很負能量,只是家庭婦女在崩潰取暖。 我倒覺得是吸收不同人的價值觀、處事態度的方法之一。 當然,這本書看完並無法讓人拒絕內耗直接原地發瘋,可是可以更加瞭解到自己是懂得尊重且有價值的人!
(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