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筆記不必落落長,藉由紀錄、摘要、內化,進化為「成長型人類」--《巨人的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本文摘要:

  1. 筆記與記錄的差異
    • 筆記僅是匆忙記下資訊,缺乏組織和內化;記錄則是對資訊進行整理、統整,賦予其完整性和邏輯性。
    • 記錄能將想法轉化為具體的方法和有價值的經驗,幫助我們突破思考極限。
  2. 記錄促進自我了解與目標實現
    • 透過記錄目標、生活方式和習慣,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 記錄有助於自我反思,制定更貼近現實的計劃,從而有效地達成目標。
  3. 有效記錄的方法:內化、摘要與捨棄
    • 在記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內化,避免不經思考的抄寫,確保內容成為自己的知識。
    • 善於摘要,抓住關鍵字,勇於捨棄次要資訊,提高記錄的品質和效率。

------------------------------------------------------

你有做筆記的習慣嗎?你是怎麼做筆記的呢?如果有人說「做筆記只要寫下幾個關鍵字就好」,你認同嗎?

《巨人的筆記》作者金翼漢是一位韓國的紀錄學家。「紀錄」除了是他的專業與工作之外,也讓他在迷惘中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他透過記錄,有效管理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在年輕時以僅六年半的時間,取得一般人需要十年才能獲得的博士學位,順利成為大學教授,並在「紀錄學」的領域發展了25年。他認為,「記錄」是突破思考極限的最佳利器。把所有單純的想法記錄下來,這些想法就能夠逐漸轉化為具體的方法,甚至成為有價值的經驗,進而成為之後設定未來目標時有力的依據

《巨人的筆記》一書中,金翼漢想傳達的核心觀念是:如何透過記錄,來幫助自己達成各種目標與願望。希望藉由他自身的經驗,告訴讀者「記錄」的重要,以及如何運用這項工具,為自己的人生帶來實質的改變。

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巨人的筆記》,是因為作者金翼漢引用了牛頓的名言:「如果我比他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相信,即使我們現在渺小如侏儒,但只要持續累積自己的記錄,這些紀錄就能成為我們的墊腳石,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把每一次的記錄視為邁向成功的基石,透過不斷的累積,最終可以登上高處,成為巨人。

「紀錄」是什麼?對於自我成長有何幫助?

在書的開頭,作者特別強調了我們一般在做的「筆記」與「紀錄」之間的差別。他認為,要讓筆記真正發揮效果,必須將其進化為紀錄。簡單來說,筆記是紀錄的基礎。舉例:會議或對話時由於時間不夠或談話對象講得太快,我們匆忙記下的內容就是「筆記」。而將這些零碎的筆記進一步整理、統整,並賦予它們完整性和邏輯性,這樣的行為便是「紀錄」。因此,紀錄就是將日常筆記妥善整理的過程,使它們成為有系統、有價值的知識資源。

金翼漢老師強調,筆記的用意並不是作為記憶的替代,如果認為「因為有筆記,就不必費力記憶」,那麼只會讓記憶越來越差。因此要避免以下三種錯誤的筆記習慣:

  • 為了不費心記憶所寫的筆記-->無法在腦海中佔一席之地
  • 不經思考的筆記-->難以消化成自己的東西,不會有深刻印象
  • 未重複利用的筆記-->記了等於沒記

好的「紀錄」,應該要能讓我們在過程中進行思考,因此不是未經思索的抄錄,必須是消化、解讀之後留下的精華。

另外,在談到「紀錄」時,金老師也強調了它與「計劃」之間的密切連結。他指出,一般人對計劃的認知通常是「從現在開始,決定未來要做什麼」,但金老師認為好的計劃應該先從回顧自己開始,培養所謂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只有透過了解自己(偏好、能力、效率),才能設定正確的目標(方向、程度)並制定有效的計劃(合理、做得到)。

《巨人的筆記》建議我們先從記錄以下三件事開始,以更深入了解自己:

  1. 目標是什麼:寫下你想要做的事、想實現的目標或想要的東西,不論大小,先記錄下來。這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2. 想要過怎樣的生活:記錄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和休憩的時間分配。觀察現在的生活方式,並思考未來希望如何改變,這有助於了解你的日常狀態和理想生活之間的差距。
  3. 有什麼習慣:習慣反映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有些人的習慣與目標完全不相關,甚至可能成為達成目標的阻力。透過記錄日常習慣並反思其與目標的關係,可以明確哪些習慣成為助力,哪些則在拖累自己。

當養成習慣記錄下這些內容後,會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活與目標之間的關聯性是正向還是負向。如果發現自己並沒有實際付出努力來實現目標,那麼這樣的計劃其實只是空想而已。透過這樣由紀錄開展的自我檢視,幫助我們制定更貼近現實的計劃,真正讓紀錄成為改變的起點。

運用「紀錄」,達到「瞬間思考」與內化

如果只是被動地讀書、閱讀或聽講,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習。要實現學習與成長,一定要經歷「思考」這個關鍵環節。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停下來想想自己已經讀了什麼,或者在聽講時,思考講者的話對自己有什麼意義。作者將這樣的即時反思稱為「瞬間思考」。

經由「瞬間思考」,我們能夠在當下消化和內化所接收到的資訊,讓學習不再只是表面上的接收,而是深入理解與主動消化,從而真正推動自身的成長。因此,作者建議大家在閱讀時可以嘗試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1. 閱讀一兩頁後,抬頭停下來思考:想一想自己在讀什麼,這個段落正在探討哪些主題。
  2. 讀完一個章節後,寫下關鍵字:在讀完每個章節後,將章節內容的核心關鍵字記錄下來。
  3. 讀完整本書後,整理兩到三頁的摘要:讀完書後,嘗試將整本書的內容整理成兩到三頁 A4 篇幅的摘要,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深化。

當你完成這些步驟,並能夠在不檢視摘要的情況下複誦、解釋書中的內容時,就代表這本書真正屬於你了。

在進行「紀錄」的過程,無形中將所讀到的內容內化,這個內化的過程同時也具有篩選的作用--選出對自己相對重要的資訊。我們經歷的事件或每天閱讀的書籍或猶如一連串的畫面,但並非每個畫面都重要,也無法一一記住。透過內化和思考,我們就能夠篩選並整理出對自己最有價值的部分,保留下那些真正能夠影響我們的關鍵內容。

另外,金老師建議大家每天晚上不妨坐在書桌前或床邊,回想一下今天有哪些想法留在自己的腦海裡,也把內容記錄下來。如果每天都這樣做,即使第一天僅能記住 10% 的內容,第二天可能就能提升到 20%,接著是 30%、40%...,逐漸累積。透過這樣的習慣,我們將能更加靈活運用那些經過瞬間思考後留下的寶貴想法,並將其轉化為持續進步的動力。

「紀錄」就是取捨,留下重要的,其他全丟了

金老師提到,常有人問他是否真的會記錄一天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他總是這樣回答:「不,我會『摘要』一整天發生的事情。」與其在筆記本上逐一記錄,他更看重在腦中找出重點的過程。無論記錄的是想法、閱讀還是對話,都需要經過摘要。

所謂的「摘要」可以用以下情境模擬來比喻:當你在上課時邊聽邊做筆記,不要一股腦地邊聽邊寫,而是聽了五分鐘後,用筆電或手寫將內容濃縮為三到四個關鍵字。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幫助你理清脈絡,也讓你抓住最具代表性的重點,這其實是一種高強度的摘要練習。透過這樣的訓練,我們能更有效地整理資訊,將其轉化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

書中建議,不擅長摘要的人可以先從簡單的方法開始:無論如何,先試著記下兩個關鍵字。例如,看完一部 20 分鐘的 YouTube 影片後,挑選出兩個最能代表影片內容的關鍵字。閱讀時也一樣,不論書籍的篇幅長短,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記下重要關鍵字。

因為若一開始摘要就想要選出十個以上的關鍵字,可能會感到困難,但選擇兩個關鍵字,幾乎人人都能做到。實際上,當我們要求自己用簡短的方式做筆記時,摘要的能力就會逐漸提升。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更容易抓住重點,也讓記錄過程變得輕鬆許多。

金翼漢老師這麼說

當你決心開始選出兩個關鍵字時,你會意識到自己需要找出那個絕對不能忘記的重點,而其他不重要的內容就可以捨棄。如果你因為害怕捨棄太多而感到猶豫,我想告訴你,勇於捨棄是成為出色紀錄者的必要條件。要找出真正有價值的紀錄,就必須克服對捨棄的恐懼。

努力抄寫不是「紀錄」,內化是關鍵

如果你花了一個小時閱讀大約 50 頁的書,同時花一個多小時寫好幾頁的筆記,與其說這是「紀錄」,更像是節錄抄寫一本書。這樣並沒有達到摘要的目的。若最終你什麼都沒有記住,那這些記錄也就失去了意義。筆記的重點不在於記下每個細節,而是在於抓住關鍵,讓內容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因此,習慣寫下大量筆記的人,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方式,挑選出最重要的重點,進行簡短的紀錄。這樣的練習將幫助你培養更精準的摘要能力,並讓你的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用關鍵字記下重點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因為要挑選出重點,必須先了解內容架構,並完整消化吸收,而這遠比單純的抄寫來得更有挑戰性。這時,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和整理資訊。沒有內化的知識或想法,很難長時間留存在腦海中。如果你只是寫下大量筆記,卻沒有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依然無法真正記住內容。內化的關鍵在於主動思考和轉化,而非被動記錄。

從書籍、報告或他人言論中找出關鍵字,充分消化後,再加入 10% 自己的理解和表達,這就是內化的過程。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資訊,還能將這些知識轉化為真正屬於自己的內容。

坦白說,我原本在閱讀書籍時會記下很多筆記,但的確未必有深度內化(也許是覺得有寫下來反而就放心了),讀完《巨人的筆記》之後,決定照金老師的方法來試試。

運用三階段紀錄,讓自己成為「成長型人類」

如果想透過記錄來促進成長,作者建議你我可以在學習、對話、思考、日常生活和工作這五個領域中,實踐三個階段的記錄,即「記錄、再記錄、持續記錄」。這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第一階段是透過「記錄」來培養知識、心態和訣竅。無論是記錄學習、對話、思考的內容,還是記錄書籍、課堂上的知識,或者與他人的談話,這些記錄都能幫助我們內化外界的知識。透過記錄,不僅能夠捕捉經驗中的洞察和智慧,還可以將內在的想法具體化,表現出自身的知識,進一步提升理解和應用的能力。

第二階段是「再記錄」,目的是提高記錄的品質。記錄不能僅做一次,初稿往往只是粗略的紀錄,意義有限。所謂的再記錄,不是簡單地重抄,而是通過內化、分類和重新整理來升級記錄的內容。如果說記錄是發掘和挑選原石的過程,那麼再記錄就像是用精湛技術進行寶石加工的過程,使內容更具價值。

第三階段是「持續記錄」,將內化成長轉化為一種習慣。只要掌握具體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持續成長的循環。透過不斷記錄、再記錄,我們不僅能累積知識,還能逐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見解,實現長期的自我成長。

藉由「紀錄」,發展出自己的成長機制

藉由「紀錄」,發展出自己的成長機制

金翼漢老師這麼說

當我們養成記錄的習慣,人生將因此而改變。以一天、一星期或一個月為單位,逐步實踐並記錄,並且持續努力去達成每一個目標,你將會看到自己在不斷成長。記錄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軌跡,並為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eter Lu-avatar-img
2024/09/24
最後的圖有種PDCA的概念~
最近在讀書也是用類似的作法, 讀一讀停下來 紀錄自己覺得重要的點 gogogo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0
阿祥的誰來晚餐 對於記憶和內化書的內容很有幫助 :)
單純記錄重點是不夠的,思考流程也很重要,不然學習會變成只看結果,沒有脈絡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7
Sharon Tsai 作者的看法是:如果是經過認真反思之後的重點(關鍵字),日後回想思考流程會很鮮明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6.2K會員
201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4/16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Thumbnail
2025/01/02
「未來人類的主要工作將會是以『發想』及優質的『選項』為基礎,打磨出卓越的創意點子,而具體呈現發想的『實際執行』將由生成式 AI完成。」 伊藤穰一以「工作變得像DJ一樣」形容與AI協作的工作者:負責組織和協調,無需親自執行細節,使用 AI 提供的基礎內容進行優化,將不同的素材混合,排列、創造好的成果
Thumbnail
2025/01/02
「未來人類的主要工作將會是以『發想』及優質的『選項』為基礎,打磨出卓越的創意點子,而具體呈現發想的『實際執行』將由生成式 AI完成。」 伊藤穰一以「工作變得像DJ一樣」形容與AI協作的工作者:負責組織和協調,無需親自執行細節,使用 AI 提供的基礎內容進行優化,將不同的素材混合,排列、創造好的成果
Thumbnail
2024/12/09
很多人認為改變是一件苦差事,事實上,最難搞的對象往往是「我們自己」。面對人生目標時,我們有可能處在三個不同的區間裡:舒適區、潛能區、混亂區--當目標設定太高、想做的太多時,我們就從舒適區一下子掉進混亂區。《把夢想變實現的起點思維》要教我們用三層目標+四大燃料從舒適區前進潛能區,實現自己目標的好方法。
Thumbnail
2024/12/09
很多人認為改變是一件苦差事,事實上,最難搞的對象往往是「我們自己」。面對人生目標時,我們有可能處在三個不同的區間裡:舒適區、潛能區、混亂區--當目標設定太高、想做的太多時,我們就從舒適區一下子掉進混亂區。《把夢想變實現的起點思維》要教我們用三層目標+四大燃料從舒適區前進潛能區,實現自己目標的好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紀錄」是需要刻意練習,如果用心執行,會帶給你成長和自由,拿回主控權。 閱讀完了由韓國紀錄學家金翼漢撰寫的【巨人的筆記】後自己獲得的一個印象最深的概念。書中內容和以往教筆記方法的書(如子彈筆記)略有不同,並不著重在教人特別的有系統筆記方法,更加強調是「記錄的本質與重要性」,以及能夠應用的領
Thumbnail
「紀錄」是需要刻意練習,如果用心執行,會帶給你成長和自由,拿回主控權。 閱讀完了由韓國紀錄學家金翼漢撰寫的【巨人的筆記】後自己獲得的一個印象最深的概念。書中內容和以往教筆記方法的書(如子彈筆記)略有不同,並不著重在教人特別的有系統筆記方法,更加強調是「記錄的本質與重要性」,以及能夠應用的領
Thumbnail
「巨人的筆記」是金翼漢教授的著作,提倡透過記錄和寫筆記來掌握自己的人生。書中強調紀錄能幫助實現自由、內化知識,以及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本書中的方法和建議對於想要改善自我管理、充實人生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實用的指南。
Thumbnail
「巨人的筆記」是金翼漢教授的著作,提倡透過記錄和寫筆記來掌握自己的人生。書中強調紀錄能幫助實現自由、內化知識,以及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本書中的方法和建議對於想要改善自我管理、充實人生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實用的指南。
Thumbnail
透過紀錄摘要,在過程中提升思考力,感受到自由,提升記憶力,成為未來自學的途徑,並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透過紀錄摘要,在過程中提升思考力,感受到自由,提升記憶力,成為未來自學的途徑,並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看見書名,你可能會猜想這本書要介紹的會是一種萬能的筆記方法,讓你在各種場景都適用的筆記術。 坊間已經有許多筆記方法的書籍,其實也脫離不了框架的應用。而這本萬能筆記法強調的不是框架,而是一種筆記思維。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整理幾個重點與我的想法,跟你分享~ (手寫派應該會愛這本書XD)
Thumbnail
看見書名,你可能會猜想這本書要介紹的會是一種萬能的筆記方法,讓你在各種場景都適用的筆記術。 坊間已經有許多筆記方法的書籍,其實也脫離不了框架的應用。而這本萬能筆記法強調的不是框架,而是一種筆記思維。 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整理幾個重點與我的想法,跟你分享~ (手寫派應該會愛這本書XD)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某個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第一章 生存智慧 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有時間閱讀的人更容易變成富有的人。 你有多忙,就代表你有多常被他人使喚  只要你把閱讀視為第一優先,就一定有時間讀書。如果這是你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排除萬難優先進行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某個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第一章 生存智慧 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有時間閱讀的人更容易變成富有的人。 你有多忙,就代表你有多常被他人使喚  只要你把閱讀視為第一優先,就一定有時間讀書。如果這是你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排除萬難優先進行
Thumbnail
記憶的技術讀書筆記分享,運用在彈琴記譜。 以心智圖為工具
Thumbnail
記憶的技術讀書筆記分享,運用在彈琴記譜。 以心智圖為工具
Thumbnail
看完書,很快忘記看了什麼 看完電影,想不起來在演什麼 工作上生活上經常忘東忘西 讀書考試怎麼樣都記不起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我,就是這種健忘派,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分享自己在讀書時期記憶力一直不好,還重考一年才考進醫學院,在大學時期一開始靠死背活背,成績卻還
Thumbnail
看完書,很快忘記看了什麼 看完電影,想不起來在演什麼 工作上生活上經常忘東忘西 讀書考試怎麼樣都記不起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我,就是這種健忘派,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分享自己在讀書時期記憶力一直不好,還重考一年才考進醫學院,在大學時期一開始靠死背活背,成績卻還
Thumbnail
今天再度閱讀了子彈思考整理術 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HyRead
Thumbnail
今天再度閱讀了子彈思考整理術 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HyRead
Thumbnail
一開始被書名《記憶強化全攻略》微微誤導,以為是本教你怎麼增強記憶力的工具書,但其實它比較像記憶的科普書。當然,裡面不乏各類增強記憶的技巧,但也談了許多記憶的腦科學和相關軼事。但這樣陰錯陽差的後果便是讀起來比預期好看,挺過癮(笑)! 以下分 4 段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先聊聊為何記憶對身而為人的我們很
Thumbnail
一開始被書名《記憶強化全攻略》微微誤導,以為是本教你怎麼增強記憶力的工具書,但其實它比較像記憶的科普書。當然,裡面不乏各類增強記憶的技巧,但也談了許多記憶的腦科學和相關軼事。但這樣陰錯陽差的後果便是讀起來比預期好看,挺過癮(笑)! 以下分 4 段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先聊聊為何記憶對身而為人的我們很
Thumbnail
這雖然是一本寫給高中生的學習指導,但是在閱後自己也收穫不少,只嘆相見恨晚呀~若是在三十幾年前能拜讀此書,那自己人生應該能有更大的不一樣吧,在我那年代的學習環境,或許應該就能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了吧。
Thumbnail
這雖然是一本寫給高中生的學習指導,但是在閱後自己也收穫不少,只嘆相見恨晚呀~若是在三十幾年前能拜讀此書,那自己人生應該能有更大的不一樣吧,在我那年代的學習環境,或許應該就能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