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停止等待他人背書: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信的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不自覺地渴望獲得同事或主管的認可。這種認可是他們對我們行為的一種「背書」,彷彿在確認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有了他人的支持。然而,當我們總是在做別人期待的事,而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變成了一種順理成章的習慣。這不僅讓我們感覺風險降低,還會提供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然而,長期依賴這樣的認可,看似無害,卻會慢慢削弱我們對自己決策的信心。我們會逐漸失去自我主導,甚至發展出一種逃避責任的傾向。久而久之,這種行為可能讓我們難以真正成長,無法承擔自己的選擇與後果。


曾經有一位叫凱文的項目經理來找我諮詢。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每當面臨重大決策時,總是徵求團隊所有人的意見,尤其是那些資歷深的同事。表面上看,凱文的行為顯得謙虛包容,營造了團隊合作的氛圍。但實際上,凱文內心深處害怕承擔決策錯誤的風險。當一個項目失敗時,凱文往往會說:「這是大家共同決定的,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責任。」這種推卸責任的模式讓他感到輕鬆,但長期下來,這樣的做法導致項目進展緩慢,決策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了團隊內部的混亂,因為大家無法聚焦於明確的領導方向。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凱文這種行為表面上似乎在尋求團隊合作,但實質上是一種責任轉移的行為。當我們過度依賴他人的認可來「背書」我們的決策時,我們其實是在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無論多麼高明的人生策略,最終,你仍要為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負責。」——Allan Bloom


以下是建議解決方式,提供有相同困擾的你作為參考:


  • 培養決策自信:首先,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單獨完成所有事情,而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諮詢他人意見固然重要,但最終的決定權應該由你掌握。


  • 承擔責任:當你做出一個決策時,接受它的後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當你不再過分依賴他人的認可時,會發現自己的責任感和能力逐漸增強。

 

  • 減少對他人認可的依賴學會欣賞內在的成就感,而不是追求外部的認同。正如Robert Frost所說:「我選擇了自己走的路,這一選擇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

 

  • 建立內在自信當你不再依賴外部認可時,將更有可能做出符合你價值觀的決策,而非試圖滿足他人的期望。

 

追求認可是職場中常見的行為,因為這是一種讓他人為我們的決策背書的方式。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己選擇負責,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獨立做決定,減少對他人認可的依賴,才能讓你在職場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2K會員
615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人因無法達到完美而自責,忽視了自己的優勢與成長空間。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接納自己」的觀點,強調承認不足、發掘優勢、並設定實際目標的重要性。「接納自己,是對自己最溫柔的愛」的核心觀念,提醒我們接納不完美,是自我成長的起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人因無法達到完美而自責,忽視了自己的優勢與成長空間。本篇文章深入探討「接納自己」的觀點,強調承認不足、發掘優勢、並設定實際目標的重要性。「接納自己,是對自己最溫柔的愛」的核心觀念,提醒我們接納不完美,是自我成長的起點。
Thumbnail
如何擺脫「我是對的」的執念,並強調「不否定」的態度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透過理解他人的感受,包容不同意見,與不設過高期待,能有效改善人際和工作關係。
Thumbnail
如何擺脫「我是對的」的執念,並強調「不否定」的態度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透過理解他人的感受,包容不同意見,與不設過高期待,能有效改善人際和工作關係。
Thumbnail
自信是一種「我可以」的心靈狀態,建立在對自身能力的信任與接受上;而自大則是在他者視角下的價值判斷,是對個體表現的外部評價。自信與自大看似相近,卻在心理層面與社會評價中展現出本質差異。真正的自信不僅包括自我肯定,還需容納對缺點的接納與建設性批評的態度。
Thumbnail
自信是一種「我可以」的心靈狀態,建立在對自身能力的信任與接受上;而自大則是在他者視角下的價值判斷,是對個體表現的外部評價。自信與自大看似相近,卻在心理層面與社會評價中展現出本質差異。真正的自信不僅包括自我肯定,還需容納對缺點的接納與建設性批評的態度。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人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不斷努力,然而這樣的追求往往會導致自我懷疑和不滿。本文探討如何擺脫對外在評價的依賴,通過自我定義成功標準、專注內在成長以及學會自我鼓勵來找到真正的成就感,讓工作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Thumbnail
在職場中,許多人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不斷努力,然而這樣的追求往往會導致自我懷疑和不滿。本文探討如何擺脫對外在評價的依賴,通過自我定義成功標準、專注內在成長以及學會自我鼓勵來找到真正的成就感,讓工作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Thumbnail
在追求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忽略了自我認可的重要性。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對自己的信任和對成長過程的投入。透過具體化目標、每日反思、增強自我價值感,並用事實客觀看待表現,我們可以在職場中培養自我認可系統,從而實現內心的滿足和穩定的成就感。
Thumbnail
在追求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忽略了自我認可的重要性。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對自己的信任和對成長過程的投入。透過具體化目標、每日反思、增強自我價值感,並用事實客觀看待表現,我們可以在職場中培養自我認可系統,從而實現內心的滿足和穩定的成就感。
Thumbnail
每個人都蘊藏著成功的潛質,關鍵在於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心態。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認可自我對現代職場人士的重要性,並強調了自我認可的價值不應源自外界條件或評價。作者邀請讀者繼續閱讀其他相關主題的文章,並表達了對讀者支持和鼓勵的感謝。
Thumbnail
每個人都蘊藏著成功的潛質,關鍵在於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心態。這篇文章探討了無條件認可自我對現代職場人士的重要性,並強調了自我認可的價值不應源自外界條件或評價。作者邀請讀者繼續閱讀其他相關主題的文章,並表達了對讀者支持和鼓勵的感謝。
Thumbnail
說到底,如果你非常在意這個批評或是所謂標籤,是因為「其實你認為這是事實」。你其實認同對方對你的評價,所以才覺得被霸凌被傷害。情緒勒索根本不算勒索,你可以不用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至於霸凌這個詞越來越輕易被使用了。感覺現在的人那麼容易受傷,卻又出口兇殘。充滿矛盾。 舉凡學歷外表收入穿著,批評是別人
Thumbnail
說到底,如果你非常在意這個批評或是所謂標籤,是因為「其實你認為這是事實」。你其實認同對方對你的評價,所以才覺得被霸凌被傷害。情緒勒索根本不算勒索,你可以不用做,也不會發生什麼事情。至於霸凌這個詞越來越輕易被使用了。感覺現在的人那麼容易受傷,卻又出口兇殘。充滿矛盾。 舉凡學歷外表收入穿著,批評是別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