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的再好不過了,這是釋道儒三家最好也是修行最好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南懷瑾老師:講的再好不過了,這是釋道儒三家最好也是修行最好的東西

 

呂純陽有個《百字銘》,只有一百個字,同內養、內照形軀有密切關係。今天正好講到這裡給大家作個參考,這就是講 能背得來,隨便講哪一種學問應用都有用處的。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這是很正統的道家修養方法,“養氣忘言守”,第一句話就很難。如何養氣?不是練氣哦!不是做什麼密宗的九節佛風、寶瓶氣。各種氣功,講練氣是靠鼻子嘴巴的,據我個人統計,有兩百六十多種方法。所以人類真會玩花樣,就是兩個鼻孔跟一個嘴巴漏氣的地方,產生兩百多種的花樣,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可是養氣不是練氣,我們提到過養氣同養心的工夫,最好是孟子在《盡心篇》上的說法。現在真講養氣,就是要“忘言守”,“忘言”並不是不講話而已。言語是表達於外的思想,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語言,兩者是同一個東西。所以 “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心為不為”,“降心”這兩字,呂純陽大師是取用《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一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問妄想心怎麼樣寧靜下來。把妄想心寧靜下來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為的工夫。其實這個有為就是無為,有意把妄想心寧靜,反而寧靜不了;如果是無心,此心自然寧靜下來,所以為而不為。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這一段呂純陽所講是最高的禪啦!不動心並不是道。禪宗也說“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動靜之中都是道。在靜中不亂,在動中也不亂;靜中也無事,動中也無事;出世是無事,入世也無事。日應萬機,此心無事,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一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自然回來的,氣自然定了。“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人的身體,道家比方像葫蘆,密宗拿兩重寶蓋代表這個肉體。坎離是卦名,“配坎離”其實就是 這樣定久了,身體上起變化,就會脫胎換骨。


“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雷是震卦有震動的現象,佛經常說大地有六種震動,並不一定是講這個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時候是形容身體上六種震動,沒有說八種震動,這也是 一般密宗、道家修氣脈的,這個時候,氣脈一下子自然都開了。所以一脈通百脈通,就是講中脈一通,百脈自然都通了。

 

當時的境界,“白雲朝頂上”,這是道家的形容,就是 “甘露灑須彌”,這裡頭還帶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在佛家《禪秘要法》,白骨觀第十六、第十七觀裡頭都提到過天元丹。佛也說,修持到這個境界加上虔誠的恭敬心,有成就的天人,自然會給你灌頂。連釋迦牟尼佛都吩咐,到這個時候特別要注重營養,要吃好的飲食,而且避開一切人的困擾 到了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風的地方,甚至到沒有鳥雀聲音的地方,一切聲音都沉寂了。這個階段才是道家所講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這個時候,“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佛家講是解脫了。“坐聽無弦曲”,就是觀音圓通的境界,沒有弦哪裡有音樂呢?這個音樂是天樂,莊子所謂的天籟之音,不是地籟,也不是人籟。“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最後這兩句湊成二十句。“端的上天梯”,這是唐末宋代的土話,現在用白話來說,就是講 也就是說,這個人可以昇華,超越這個現有的生命。


《我說參同契》(東方出版社)

-----------

我常告訴你們,數息幹什麼?數息是個好法門。因為你心在散亂,藉這個呼吸把心收回來。心一收回來就好了。呂純陽的百字銘說:你 忘言不是不講話,思想都沒有了。降心,把妄想的心拿掉、降伏下去。為,好像看到在用功。不為,什麼都不要用了。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動也是它,靜也是它。你不管它了。本來無事,你不再起心動念去修了。“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你念頭一定了,氣就自然迴轉。已經在息的境界。

 

“氣回丹自結”,心跟念合一了。“壺中配坎離”,身體像茶壺一樣,身體自己水火交媾,氣脈都通了。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這個口水流下來都是甜的,一身都是清凉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實際上十八句,加上後面這兩句,二十句。神仙的修法都告訴你了,到家了,一百個字。後來西藏密宗都修百字明,我懷疑那就是呂純陽的百字銘,後來變成藏文傳過去的。這個你們要背來。他不走觀的路線,他走修身體的路線,這是正統道家,同佛家一樣。這就是禪定工夫。

 

《達摩多羅禪經講記》

-----------

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這是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養氣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工夫。降心出自《金剛經》:

動靜二句,把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放進去了,對人處事,自己要能不違背本性,這裡都是講工夫。不要做什麼工夫,

 

這裡講丹,並非肚子裡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打開了。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打開了。

 

“白雲朝頂上”,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 “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工夫,都是見地。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養氣工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

 

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祖。動靜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觀念來看這首《百字銘》,(呂洞賓)他本來也是禪宗的大護法,是黃龍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如想健康長壽,照他的話去做,絕對夠了。

 

《如何修證佛法》(東方出版社)

《運好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運好氣】氣功老爸筆記的沙龍
5會員
50內容數
我有一位中醫師兼氣功師的父親,每天都會分享很多健康的資訊給我,我就負責轉貼給大家看
2025/04/18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篇文章介紹了穀雨的由來、節氣文化、養生知識,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包含穀雨三候、養生建議(起居、運動、飲食)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4/18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篇文章介紹了穀雨的由來、節氣文化、養生知識,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包含穀雨三候、養生建議(起居、運動、飲食)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3/24
人人皆有一個元氣場,與其肉體(色體)有密切的聯繫。原氣場與色體的關係如影隨形,人體的元氣場由體內元氣場與體外元氣場兩部分組成。體內元氣場稱為人的資訊體,或稱元神,人的資訊體,內元氣場的分佈,對人體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人體的健康的正常的元氣場分佈特徵是:①上虛下實,即上丹田元氣輕柔偏少,下丹田元氣飽
Thumbnail
2025/03/24
人人皆有一個元氣場,與其肉體(色體)有密切的聯繫。原氣場與色體的關係如影隨形,人體的元氣場由體內元氣場與體外元氣場兩部分組成。體內元氣場稱為人的資訊體,或稱元神,人的資訊體,內元氣場的分佈,對人體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人體的健康的正常的元氣場分佈特徵是:①上虛下實,即上丹田元氣輕柔偏少,下丹田元氣飽
Thumbnail
2025/03/17
⏰二十四節氣-春分 2025年03月21日16:57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春分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 🌝春分是指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的節氣,晝夜長度相等,萬物復甦,氣候轉暖,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 🛎️在春分這個節氣裡,適時地進行氣功練習可以幫助調整身
Thumbnail
2025/03/17
⏰二十四節氣-春分 2025年03月21日16:57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春分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之一。 🌝春分是指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的節氣,晝夜長度相等,萬物復甦,氣候轉暖,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 🛎️在春分這個節氣裡,適時地進行氣功練習可以幫助調整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闡述修行法華經的安樂行法,核心為「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強調柔和、忍辱、慈悲,以智慧方便弘法,避免衝突,在娑婆世界中安穩修行,影響深遠,尤其在天台宗被視為重要修行指導。
Thumbnail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闡述修行法華經的安樂行法,核心為「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強調柔和、忍辱、慈悲,以智慧方便弘法,避免衝突,在娑婆世界中安穩修行,影響深遠,尤其在天台宗被視為重要修行指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南懷瑾老師對於呂純陽所作《百字銘》的理解,並深入分析了「養氣忘言守」等修行方法的意義,強調這些教導不僅是道家修養的核心,也是釋道儒三家共同的智慧。文章充滿對於內修方法的深入剖析,適合對心靈修行有興趣的讀者。本文旨在幫助人們找到身心平衡,獲得真正的內心安寧,提升修行的境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南懷瑾老師對於呂純陽所作《百字銘》的理解,並深入分析了「養氣忘言守」等修行方法的意義,強調這些教導不僅是道家修養的核心,也是釋道儒三家共同的智慧。文章充滿對於內修方法的深入剖析,適合對心靈修行有興趣的讀者。本文旨在幫助人們找到身心平衡,獲得真正的內心安寧,提升修行的境界。
Thumbnail
前言:一般人認為淨土宗就是念一句佛號,按照本文南師傳授的念佛三種基本方法的要領,堅持修習,日久功深,不但氣息延長,可振動氣脈,強身祛病延壽,更重要的,於念佛中,可配合融通安那般那呼吸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念佛法門、念佛三昧的禪定工夫,禪淨雙修的正解脫之路等,如此修行才能上路
Thumbnail
前言:一般人認為淨土宗就是念一句佛號,按照本文南師傳授的念佛三種基本方法的要領,堅持修習,日久功深,不但氣息延長,可振動氣脈,強身祛病延壽,更重要的,於念佛中,可配合融通安那般那呼吸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念佛法門、念佛三昧的禪定工夫,禪淨雙修的正解脫之路等,如此修行才能上路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Thumbnail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Thumbnail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Thumbnail
2013/3/8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眼禪師《三自省察》之三: 「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 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良因曰 於《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點出了修行核心: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 也就是精進修行之苦樂逆順中,不妄生分別。 此為修心之要旨。
Thumbnail
2013/3/8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眼禪師《三自省察》之三: 「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 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 良因曰 於《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點出了修行核心: 「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 也就是精進修行之苦樂逆順中,不妄生分別。 此為修心之要旨。
Thumbnail
《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 法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良因曰: 或許初學者,對於「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這段話,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學過《法華》、《楞嚴》等大教,再閱讀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稱性發揮,這時就會有深刻的覺受了,也會對佛陀施設淨土法門的
Thumbnail
《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 法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良因曰: 或許初學者,對於「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這段話,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學過《法華》、《楞嚴》等大教,再閱讀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稱性發揮,這時就會有深刻的覺受了,也會對佛陀施設淨土法門的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