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情|老闆、主管的底線在哪裡?要不要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職場的生存就像一個生態系統,有成員的多樣性,有像是食物鏈的上下隸屬關係,有預算、設備、人力等資源的分配與流動,還有所處的系統間環境交互影響,譬如企業文化、管理風格與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團隊合作相互影響關係,還有適應外來的變化或因應外部競爭。

處在這樣複雜的職場生態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該如何拿捏工作職場這些關係的‘’分際‘’或‘’底線‘’呢?

這陣子看到二個“踩到底線”的案例。一個是很有工作熱忱,而且交付工作成果超乎主管預期的年輕人突然提辭呈。一個是專業資歷三十年的主管,感嘆工作越來越不易。了解緣由後才知道,前者應該是主管是踩到員工的底線,後者則是員工踩到老闆的底線。

這裡的‘’底線‘’的定義,指的是工作領域內的工作者的最低標準,一個有點抽象又見仁見智的詞,通常會有這幾種定義:

  • 個人原則與價值觀的最低限度: 也就是你在工作中絕對不會逾越的界線,像是誠信、尊重、不越界等等。
  • 職責範圍的邊界: 分工之下各自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哪些是份內或職掌內應該完成的,哪些是職責範圍外可以拒絕的。
  • 能接受的最低標準: 包括交付成果最低限度或標準、工作條件、待遇、以及對待方式等。

職場中對上的人際關係,老闆、主管的底線沒一個通則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管理階層會特別在意以下幾點:

  • 公司利益: 這通常是老闆最重視的,任何可能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都可能觸碰他們的底線。例如,洩漏公司機密、私自競爭、或是嚴重影響公司營運、有損商譽等。
  • 團隊合作: 老闆希望團隊成員能通力合作,達到共同的目標。因此,如果員工經常獨斷獨行、不配合團隊,或是互相推諉製造內部紛爭,都可能觸碰老闆的底線。
  • 績效表現: 如果員工長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或是工作表現不佳,多數老闆是不太容忍的。
  • 個人風格: 不同的老闆有不同的領導風格和管理方式。通常我稱之為“眉角”、“隱藏版規則”。了解老闆的個人風格,有助於避免觸碰他們的底線。

另一端對下或平行的職場人際互動,員工的底線是哪些呢?

  • 工作內容與職責:有無符合當初應徵的職位描述?工作內容是否合理,是否超出能力範圍?是否有機會學習成長?
  • 工作環境:工作場所是否安全、舒適?人際關係是否和諧?
  • 薪資福利:再重要不過的底線!薪資是否符合市場行情、自己的期待?
  • 工作時間: 是否有過長的工時,需要常加班?是否能兼顧工作與生活?
  • 個人發展:是否有升遷的機會?是否有提供培訓和學習的資源?是否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 公司文化與價值觀:是否覺得公司的文化是健康的?是否覺得公司重視員工的貢獻?自己是被尊重的?

這些‘’底線‘’一旦底線被踩到,往往後續發展不是員工主動離職,就是被動被資遣。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有時‘’底線‘’也是一種應該被尊重的美德,若是真的違背個人原則或個人價值觀,最終還是需要斷捨離。

職場幾十年,我也曾踩到老闆底線而黑掉,苟延殘喘到最後自己主動提離職。也有過至今回想仍不會後悔,當時有堅持住自己專業的底線,去踩老闆的底線提出專業的建議。

底線在哪裡?要不要踩?只能說---不好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舒天藍地 Landy
11會員
54內容數
文字創作是美好的事,生活、情感、想法的表達方式。
舒天藍地 Landy 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藉由閱讀《兩輪江湖的真相》一書,真正認識外送員職業,感佩其專業價值。文章鼓勵讀者在職涯規劃中,保持彈性,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職涯發展,不畏懼「繞路」,積極探索不同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23
藉由閱讀《兩輪江湖的真相》一書,真正認識外送員職業,感佩其專業價值。文章鼓勵讀者在職涯規劃中,保持彈性,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職涯發展,不畏懼「繞路」,積極探索不同可能性。
Thumbnail
2024/12/01
‘’職場霸凌"如何認定?如果施行者與被受者處在一個競爭平行關係、上下隸屬的關係,可能認定就不同。 筆者的分享是在組織上屬於平行競爭關係的二個部門主管的案例。
Thumbnail
2024/12/01
‘’職場霸凌"如何認定?如果施行者與被受者處在一個競爭平行關係、上下隸屬的關係,可能認定就不同。 筆者的分享是在組織上屬於平行競爭關係的二個部門主管的案例。
Thumbnail
2024/10/12
年輕工作者追求職業中的內在動機,薪水並不是唯一的驅動因素。筆者觀察到值得職場資深工作者學習年輕人的地方。
Thumbnail
2024/10/12
年輕工作者追求職業中的內在動機,薪水並不是唯一的驅動因素。筆者觀察到值得職場資深工作者學習年輕人的地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相信沒人喜歡自己服務的機構,主其事的最高上司是一位「慣老闆」。那麼,這公司的客戶,或是包商、協力廠商會喜歡跟這樣的公司來往做生意嗎? 職場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應該就是真正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主僱之間的關係是有些複雜,如何互相對待,更是無奇不有。暫以組織結構的位階層面來看,本質上是有上下之別。「
Thumbnail
相信沒人喜歡自己服務的機構,主其事的最高上司是一位「慣老闆」。那麼,這公司的客戶,或是包商、協力廠商會喜歡跟這樣的公司來往做生意嗎? 職場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應該就是真正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主僱之間的關係是有些複雜,如何互相對待,更是無奇不有。暫以組織結構的位階層面來看,本質上是有上下之別。「
Thumbnail
你是否總是在職場上忍讓,直到情緒失控才爆發?「好說話」的主管,往往最不被尊重! 設立清晰的「情緒界限」,才能維護你的專業權威。這篇文章將解析主管如何從小事開始劃清界限,學會果斷回應無理要求,並用精準話術化解衝突,讓團隊既尊重你,又願意配合你,讓你在職場上既受尊重,又不被情緒綁架,找到真正領導的智慧。
Thumbnail
你是否總是在職場上忍讓,直到情緒失控才爆發?「好說話」的主管,往往最不被尊重! 設立清晰的「情緒界限」,才能維護你的專業權威。這篇文章將解析主管如何從小事開始劃清界限,學會果斷回應無理要求,並用精準話術化解衝突,讓團隊既尊重你,又願意配合你,讓你在職場上既受尊重,又不被情緒綁架,找到真正領導的智慧。
Thumbnail
職場上,與老闆和老闆的老闆建立良好關係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透明和信任,維護與直屬主管及其上級主管的關係,並在面對指令衝突時,如何巧妙應對,以提升職場預見性,避免成為決策變動下的受害者。
Thumbnail
職場上,與老闆和老闆的老闆建立良好關係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透明和信任,維護與直屬主管及其上級主管的關係,並在面對指令衝突時,如何巧妙應對,以提升職場預見性,避免成為決策變動下的受害者。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場上主管與下屬之間的衝突,以及主管如何應對部屬公開挑戰的事件。文章以案例說明主管需具備識人、用人、育人的能力,並避免輕信讒言。文章強調主管需公平公正,賞罰分明,才能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場上主管與下屬之間的衝突,以及主管如何應對部屬公開挑戰的事件。文章以案例說明主管需具備識人、用人、育人的能力,並避免輕信讒言。文章強調主管需公平公正,賞罰分明,才能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Thumbnail
職場倫理重要性,無論公司文化看似多麼扁平化,都不可忽視。本文探討主管直接越級找下屬溝通的潛在風險,例如派系競爭、表現被特別關注、成為權力博弈工具人等。並強調主動向直屬主管報備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派系情境下的應對策略,旨在幫助讀者在職場中建立尊重、謹慎、透明的溝通機制,避免踩雷,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Thumbnail
職場倫理重要性,無論公司文化看似多麼扁平化,都不可忽視。本文探討主管直接越級找下屬溝通的潛在風險,例如派系競爭、表現被特別關注、成為權力博弈工具人等。並強調主動向直屬主管報備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派系情境下的應對策略,旨在幫助讀者在職場中建立尊重、謹慎、透明的溝通機制,避免踩雷,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Thumbnail
職場就像江湖,充滿著人情世故,財會人員職場也不例外。本文提供了財會人員在職場上的生存法則,包括如何快速找到團隊定位、與長官建立良好關係、打造屬於自己的話語權等等。如果你想在財會職場上立足,那麼這篇文章一定不能錯過!💼👨‍💼👩‍💼
Thumbnail
職場就像江湖,充滿著人情世故,財會人員職場也不例外。本文提供了財會人員在職場上的生存法則,包括如何快速找到團隊定位、與長官建立良好關係、打造屬於自己的話語權等等。如果你想在財會職場上立足,那麼這篇文章一定不能錯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中應該避免的五個致命忌諱,包括不讓同事知道與主管的私交、不介紹朋友到公司、不談家庭私事、不洩漏薪資、以及不大肆抱怨老闆。這些行為可能對工作環境和專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文章建議保持良好溝通、尊重隱私、以及保持專業態度,以建立成功的職業生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中應該避免的五個致命忌諱,包括不讓同事知道與主管的私交、不介紹朋友到公司、不談家庭私事、不洩漏薪資、以及不大肆抱怨老闆。這些行為可能對工作環境和專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文章建議保持良好溝通、尊重隱私、以及保持專業態度,以建立成功的職業生涯。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則新聞,有人因為和同事交換IG,然後分享了一篇升官的短文,而造成同事的不舒服,甚至被大家排擠而導致許多誤會。職場上和同事相處,真的是門學問,建議掌握以下三個原則,讓自己遠離是非。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則新聞,有人因為和同事交換IG,然後分享了一篇升官的短文,而造成同事的不舒服,甚至被大家排擠而導致許多誤會。職場上和同事相處,真的是門學問,建議掌握以下三個原則,讓自己遠離是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