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摘要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會開始對馬來西亞有興趣,是因為在紐西蘭遇到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對他們懂得許多語言感到佩服(普通話、英文、馬來語、粵語、福建話…),不時一句話摻雜了馬來語、英文加華語的帥氣感,還有一些當地獨有的名詞,令我感到新鮮。

重點是,大部分相處起來都很舒服,推薦的馬來西亞食物也令我們驚豔。明明都是中文聊天,但時常會參雜聽不懂的方言與英文,覺得很潮很酷!

仗著種種對馬來西亞的好奇,催生出《馬來西亞經濟概要》與《馬來西亞地理、氣候、人文、時節概要》兩篇文章。

對大馬總體環境有基礎的認識後,接著根據網路蒐集的資料,拼湊出我對馬來西亞華人(又稱大馬華人)的初步認識。

馬來西亞華人占比與分布

馬來西亞2018年人口約有3260萬人, 當地各大族群中,又以馬來人比例69.1%最高,華人則以23%排列第二,將近750萬人左右。

將整體人口結構細看到各大行政區,依照族群有著不同的分佈組成:

部分行政區的族群有著極端組成,表示各族群間也是有著明顯區隔的社交與生活圈。其中,大馬華人占比較高的行政區落在西馬(馬來亞州屬),又以吉隆坡、檳城、柔佛、霹靂與雪蘭莪為主。

如果將百分比改成人口數,各行政區的華人多寡如下表最右側:

華人數量唯二破百萬的行政區為雪蘭莪與柔佛,超過70萬人的則有砂拉越、霹靂、檳城與吉隆坡。

大馬華人組成族群

華人在不同時期,陸陸續續來到大馬落地生根。其中祖籍以福建占約四成最為大宗(包括泉漳人、客家人、福州人等),其次為廣東(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海南、廣西(廣西人、客家人、壯族人)等。

隨著多代開枝散業,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逐漸變多,這批華人受大馬多元的族群文化融合與影響,形成了新的華人族群,被稱為峇峇娘惹或土生華人。

馬來西亞的人口普查中,將華人方言分成九大類。如果以方言群將華人做細分類:

會發現閩南話、客家話與廣東話為主要三大方言群,其中又以閩南為大宗。

名字

雖然都是用中文字,但大多會依照各籍貫的漢語(方言)呈現名字,而在英文翻譯上,也是傾向用各自方言的發音,將名字羅馬化。

宗教信仰

大多數的華人自認信仰佛教:

節慶

節慶的分類可簡單分成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除了移民先祖流傳下來,時至今日更結合在地文化。像是農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中元節、衛塞節、九皇爺誕、冬至等等。

美食文化

大馬華人料理受當地多元族群的影響,除了原先華裔祖籍的料理流派之外,隨著大馬多元族群融合與食材的影響,料理文化自成一派。

除了源自於閩菜、粵菜、客家菜和潮州菜等,如雲吞麵、豆花和海南雞飯等等,都是傳統常見的中華料理。

結合馬來西亞多元文化與當地食材,常見到的馬來西亞美食如炒粿條、肉骨茶、沙爹、咖哩雞、辣椒蟹、叻沙等等。

語言溝通與使用

馬來語是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也是教育局規定的必修科目,第二語言則是英語。華人社區在日常的溝通上,有數種方言進行交流,如普通話、福建、客家、粵語、海南、潮州等,從小就在多種語言的生活環境下耳濡目染。

因此溝通語言有著很酷的特色: 一句話的組成,會由不同語言及方言混合而成。

根據2020年統計,760萬華裔人口中,最常使用的日常溝通語言為華語(現代標準漢語):

同樣是說中文,有些生活用語也與台灣和大陸不盡相同,像是割車(超車)、吸草(吸管)、豆水(豆漿)等等。

多元族群與文化所塑造的語言環境

會勾起對大馬華人的興趣,最早是來自基督城的第一任房東。

他們是舉家從馬來西亞移民紐西蘭的第一代,平時收看的Youtube節目涉及範圍廣泛,不僅是看得懂許多語言的節目(不開字幕),像是福建語、客家話、閩南話、廣東話/港語、英文與馬來語,追蹤的Youtuber更是跨足兩岸三地、大馬、新加坡、美國等地。

與大部分的台灣人在社群媒體關注的圈子以台灣、中文為主的網路使用習慣有著南轅北轍的不同。

一問之下發現,夫妻兩從小就接觸許多語言,上一代父母就是廣東與福建,周遭鄰里可能因為祖籍關係,使用的方言不盡相同,因此多少都會一些不同地區的方言。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與英文,隨著受教育以及跨群族溝通,除了熟悉社區內所使用的華語與方言外,求學過程中也必須學習馬來語與英文,以便未來與社會接軌。

後來遇到的馬來西亞同事與房東,語言技能基本上也都是普通話+地方官言(原生家庭與街訪鄰里的生活用語)+英文+馬來語的組合。

只能說,能夠擁有強大且流利的多元語言能力,真的是其來有自。

接連遇到的大馬華人皆是如此,燃起我對他們擁有如此多種語言能力的由來,接觸多了後,開啟對美食、文化、最終催生這篇文章。

最有趣的是,有時候聊天,他們時常隨口而出一個英文單字,問他們中文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困擾著說:「不知道欸」。

一開始以為他們英文是不是只有學半套?後來得知,他們出社會後幾乎是處於「全英文」環境,跨種族溝通沒有翻譯需求,大腦不需要轉譯成中文解讀,而是直接透過「英文腦」理解與溝通,因此很多單字只知其英文,不知其中文。

多元族群與文化所塑造的語言環境,台灣人求之不得啊!至少我是很羨慕,從小就能在語言體系如此豐富的環境下成長,哪像我英文破,連台語都說不好,客家話更是一句話也聽不懂。

結語

我知道大馬華人還有許多面向可展開,包括歷史背景、生活樣貌、華人困境等,針對本文有提及的內容,也都只是簡單帶過,少了許多細節。

礙於本人時間有限,只能針對自己最關注的「現狀」做粗淺認識,若有理解上的誤會,抑或是補充資訊,還請指教與糾正,謝謝。


參考資料

  1. 馬來西亞華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 馬來西亞文化與人口
  3. 馬來西亞華人- 維基百科
  4. 聽說馬來西亞華人很有語言天賦:3個不嫌少,4個恰恰好
  5. 大馬中文,台灣人聽不聽得懂?

延伸閱讀

  1. 馬來西亞地理、氣候、人文、時節概要
  2. 馬來西亞經濟概要
246會員
467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年的例行公事,檢討自己經營平台的狀況。 今年與去年差異最大的莫過於-每個帳號底下都會有一個「沙龍」,原先的「專欄」變成沙龍內的一間間「房間」,後台的數計統計也被大幅簡化。 最後結論:保持周更,月流量破萬應為地板,而非天花板。
經營MEDIUM的問題,「應該」是近年才加入MEDIUM的作者都會遇到的類似狀況。建議採平台雙棲策略:主營方格子,副營Medium。 想要「SEO×流量×變現」的Buff加成的話,或許方格子會是現狀選項中的最適解。
大阪8/18–8/21走訪的景點與美食。 8/18(日):HOTEL FORZA OSAKA KITAHAMA→梅田空中庭園 8/19(一):大阪城→道頓堀/心齋橋 8/20(二):木津市場→難波八阪神社→日本橋→黑門市場 8/21(三):臨空PREMIUM OUTLETS→關西國際機場
本文接續分享京都8/16–8/17走訪的景點與美食。 8/16(五):宇治→五山送火。 8/17(六):銀閣寺→哲學之道→大豐神社→南禪寺→平安神宮。
8/14–8/15京都神社與佛寺之旅。 8/14(三):御金神社→京都御苑→河合神社→下鴨神社→錦天滿宮。 8/15(四):伏見稻荷大社。
本文分享我們在京都8/11–8/13的行程。 8/11(日):關西國際機場→sequence 京都五條 8/12(一):清水寺→八阪神社→四条河原町→錦市場 8/13(二):渡月橋→嵐山竹林小徑→天龍寺→梅小路公園→京都車站
每年的例行公事,檢討自己經營平台的狀況。 今年與去年差異最大的莫過於-每個帳號底下都會有一個「沙龍」,原先的「專欄」變成沙龍內的一間間「房間」,後台的數計統計也被大幅簡化。 最後結論:保持周更,月流量破萬應為地板,而非天花板。
經營MEDIUM的問題,「應該」是近年才加入MEDIUM的作者都會遇到的類似狀況。建議採平台雙棲策略:主營方格子,副營Medium。 想要「SEO×流量×變現」的Buff加成的話,或許方格子會是現狀選項中的最適解。
大阪8/18–8/21走訪的景點與美食。 8/18(日):HOTEL FORZA OSAKA KITAHAMA→梅田空中庭園 8/19(一):大阪城→道頓堀/心齋橋 8/20(二):木津市場→難波八阪神社→日本橋→黑門市場 8/21(三):臨空PREMIUM OUTLETS→關西國際機場
本文接續分享京都8/16–8/17走訪的景點與美食。 8/16(五):宇治→五山送火。 8/17(六):銀閣寺→哲學之道→大豐神社→南禪寺→平安神宮。
8/14–8/15京都神社與佛寺之旅。 8/14(三):御金神社→京都御苑→河合神社→下鴨神社→錦天滿宮。 8/15(四):伏見稻荷大社。
本文分享我們在京都8/11–8/13的行程。 8/11(日):關西國際機場→sequence 京都五條 8/12(一):清水寺→八阪神社→四条河原町→錦市場 8/13(二):渡月橋→嵐山竹林小徑→天龍寺→梅小路公園→京都車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在美國待了幾年,英文尚未達到母語水準,中文倒是有點斑駁了。 這是許多留學生的自嘲。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我最近非常沈迷馬來西亞,可能我會繼續再繼續地講下去。。。哈哈哈哈 我覺得馬來西亞才是一個真正diversify 的一個國家,澳洲常常自稱是一個所謂的多元國家,但是當你連小孩跟同學說merry christmas都不可以的時候,我覺得這樣已經變成了單元,變成了單一的白痴。 吉隆坡真的讓我感受到多元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有點"腔調"有什麼關係?很正常啊!那我們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讓孩子驕傲地滿口臺灣國語? 君若仍有未能記 餘情盡寄莫惜筆 他日若得喜相逢 欣見兒女非昔比 善用其心觀此冊 自得其樂書生色 https://www.facebook.c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在美國待了幾年,英文尚未達到母語水準,中文倒是有點斑駁了。 這是許多留學生的自嘲。
Thumbnail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陸人的表達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監控。本文闡述了在大陸出生的人從小就接受的愛國,愛黨思想,以及對所謂好人壞人的認知。同時也討論了表達的限制和自由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文章結尾呼籲希望兩岸人民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互相瞭解。
我最近非常沈迷馬來西亞,可能我會繼續再繼續地講下去。。。哈哈哈哈 我覺得馬來西亞才是一個真正diversify 的一個國家,澳洲常常自稱是一個所謂的多元國家,但是當你連小孩跟同學說merry christmas都不可以的時候,我覺得這樣已經變成了單元,變成了單一的白痴。 吉隆坡真的讓我感受到多元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有點"腔調"有什麼關係?很正常啊!那我們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讓孩子驕傲地滿口臺灣國語? 君若仍有未能記 餘情盡寄莫惜筆 他日若得喜相逢 欣見兒女非昔比 善用其心觀此冊 自得其樂書生色 https://www.faceboo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