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終:告別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悼念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

瓊瑤一生創作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些作品陪伴了幾代人,帶來了夢想和溫暖。當瓊瑤的戲劇逐漸成為回憶,甚至成為時代的標誌時,她通過對死亡的選擇再次為自己立身,用死亡述說她一生的傳奇。

瓊瑤的堅持與選擇,讓我回想起她在2003年的一次訪談中說過的一句話:「永遠不要說封筆。對於作家來說,寫作像血液,除非死掉那天,是不會封筆的。」

她的一生充滿了創作的激情與不懈的追求,這種精神是每個創作者的典範。

瓊瑤選擇了自己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根據報導,她留下遺書,在家中平靜地告別了生命。這樣的選擇讓許多人感到震驚,尤其是那些深受她作品影響的讀者。她不僅以文學作品啟發我們的愛與情感,也通過自己最後的行動,引發我們對「自我選擇」和「善終」的思考。

畢竟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們的教育往往對這些話題避而不談。面對這樣一位熟悉而敬愛的作家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生命的終點?人們應該如何擁有選擇的權利,決定何時及如何迎接自己的死亡?

這些問題在生活中常被忽略,但它們卻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今天,我們借由瓊瑤的離世,來探討這些問題,從中學習如何面對我們自己的生命終點。

 

善終的意義

「善終」(Good Death)這個概念指的是人們如何在面臨生命終點時,仍然保有自主性和尊嚴。

瓊瑤曾公開表達自己對「善終權」的關注,她不願在疾病與老化中成為無法自主、依賴插管維生的老人。她希望在保持尊嚴和清醒的狀態下結束生命,這一選擇最終也得以實現。

同時,也有必要說明什麼並不屬於『善終』的範疇。『善終』不僅僅是延長生命的過程,並非依靠各種醫療手段保持身體機能的延續,卻無法帶來真正的生活質量和尊嚴。

例如,某些病人在失去自主意識的情況下,長期依賴插管維持生命,這種狀態未能滿足個體的心靈需求和生活尊嚴,因此不符合『善終』的精神。

在佛教的觀點中,善終也意味著能夠以平和的心境接受死亡,放下對於肉體的執著,並專注於內心的平靜與解脫。這與存在心理學中追求自主與尊嚴的理念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佛教強調的是超越個體的內心安寧,而存在心理學則更重視自由意志和自我選擇的尊重。

在我的心理諮商工作中,某些來訪者的議題跟善終有關,他們在面對老年或疾病時,表達出對生命延續的恐懼。他們害怕成為家人的負擔,害怕在痛苦中逐漸失去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控制。同時,他們渴望能以有尊嚴的方式離開,而不是被動地依賴機器和藥物維持生命。這些來訪者的感受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善終」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意義有多麼重要。

存在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曾說,死亡是人類必須面對的終極問題,但正是這樣的極限賦予了生命意義。

對瓊瑤來說,選擇如何結束生命,是她賦予自己生命意義的最後一次自主行動,是她自由意志的深刻體現。這也讓我們反思:面對不可避免的生命終點,我們能如何賦予自己的生命尊嚴與意義?

 

界線:先有死,還是先有生

瓊瑤選擇以她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甜蜜的十一月》。這部電影講述了女主角莎拉在面對癌症時,選擇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度過最後的日子。

莎拉拒絕醫院的治療,並決定利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去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被禁錮在病房中。她選擇在愛與自由中迎接生命的終點,並在這段時間裡和男主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段充滿戲劇性的愛情故事讓觀眾見證了生命在短暫中也能充滿深度和意義。

這是一種安樂死的形式,但它與逃避現實的自殺有本質上的不同。

安樂死是基於對生命質量和尊嚴的考量,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相比之下,逃避現實的自殺則往往是一時的衝動,是因無法承受當下困境而放棄了對生命其他可能性的探索。

安樂死通常伴隨著醫療專業的支持和親人的理解,是在理性思考下的自主決定,而衝動性的自殺多數是出於孤立無助的情境,缺乏長遠的考量與支持。這也是自主選擇的一種表現,但須強調這種選擇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冷靜思考的基礎上。

莎拉的選擇與瓊瑤的選擇有些相似:她們都不願被機械式的治療手段控制,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在毫無尊嚴中結束。

莎拉用她生命最後的幾個月,深刻地愛、充實地活,這使她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中擁有了無限的深度。這是一種從容接納死亡的態度,也是對自由選擇的深刻理解。

瓊瑤的兒子和秘書選擇尊重她的意願,這是一種充滿愛與理解的行為。

他們理解瓊瑤對自由的渴望,也理解她不願在無法掌控的情況下延續生命的痛苦。因此,他們選擇放手,讓瓊瑤以她希望的方式離開。這對家人來說非常困難,但同時也體現了深厚的愛。他們不是自私地想挽留她,而是尊重她的選擇,讓她走得有尊嚴。

這樣的故事也許會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作為母親、祖母,或是作為某人的妻子,我們深愛著我們的家人,但也常常思考自己在生命終點時的情景。我們不希望成為子女的負擔,不希望在病床上無法動彈。

瓊瑤和莎拉的故事,讓我們反思當瓊瑤的戲劇逐漸成為回憶、成為時代的標誌時,她通過對死亡的選擇讓我們進一步反思,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保有自己的尊嚴,如何在愛與自由中從容地走向終點。

 

總結:離別成詩

瓊瑤的離世,讓我們不僅感到悲傷,也引發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存在心理學教導我們,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它,以及如何在死亡來臨之前活得有意義。我們可以從瓊瑤的選擇中學到,生命的終點不一定是痛苦和失控的,它也可以是自主、尊嚴和愛的體現。

談到這裡,我想順著我們的討論,請讀者們自然地反思一些生命課題:

  • 問題一、當我們面對生命的終點時,希望如何被對待?我們是否希望能夠在愛與尊嚴中離開,而不是在醫療設備中延續生命?
  • 問題二、在人生中,有哪些部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選擇?
  • 問題三、當家人面對我們的選擇時,希望他們如何理解和接受?我們又如何面對至親的決定?

 

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那麼死亡也可以成為生命中最美的時刻之一。

死亡的必然性,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活得更深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不朽的價值。

瓊瑤選擇用她的最後一刻來展現她對人生和自由的堅定理解,這是一種非常勇敢的行為。她的離開讓我們悲傷,但這樣的選擇同時深深啟發我們:如何珍惜每一天,如何真實地活出自己。學會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力量。這或許是對她最好的致敬——從瓊瑤的人生旅程中汲取勇氣,珍惜每一天,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100會員
103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瓊瑤的離世引發了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對於安樂死的矛盾觀點,以及華人文化中對於死亡的傳統價值觀。作者以自身經驗和瓊瑤與三毛的往事,反思生命與死亡的選擇,並呼籲尊重個人自由與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瓊瑤的離世引發了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臺灣社會對於安樂死的矛盾觀點,以及華人文化中對於死亡的傳統價值觀。作者以自身經驗和瓊瑤與三毛的往事,反思生命與死亡的選擇,並呼籲尊重個人自由與選擇的權利。
Thumbnail
作家瓊瑤近日在家中輕生離世,享壽86歲,讓人震驚與難過,輕生理由是不想聽天由命慢慢枯萎凋零,想為自己最後的大事作主。當找不到自我價值,對未來沒有希望時,有些人易產生輕生念頭,十二星座中,你知道哪三個星座容易選擇輕生嗎?
Thumbnail
作家瓊瑤近日在家中輕生離世,享壽86歲,讓人震驚與難過,輕生理由是不想聽天由命慢慢枯萎凋零,想為自己最後的大事作主。當找不到自我價值,對未來沒有希望時,有些人易產生輕生念頭,十二星座中,你知道哪三個星座容易選擇輕生嗎?
Thumbnail
瓊瑤的逝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她的經典作品《還珠格格》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回憶。文章探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憂鬱症的風險,並對生死決定的意義進行了深刻反思。瓊瑤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希望人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即使在艱難的時期,仍需鼓勵追求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瓊瑤的逝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她的經典作品《還珠格格》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回憶。文章探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憂鬱症的風險,並對生死決定的意義進行了深刻反思。瓊瑤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希望人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即使在艱難的時期,仍需鼓勵追求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總是滿腦子想著死亡,一定是因為對於活下去太認真了⋯⋯」 最近瓊瑤的選擇,讓我時常想起了中島美嘉的這首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讓我又想起了爸爸。 還有那些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湧上心頭,但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一個人生活無虞、身體尚算健康,卻仍選擇結束生命,究竟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總是滿腦子想著死亡,一定是因為對於活下去太認真了⋯⋯」 最近瓊瑤的選擇,讓我時常想起了中島美嘉的這首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讓我又想起了爸爸。 還有那些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湧上心頭,但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一個人生活無虞、身體尚算健康,卻仍選擇結束生命,究竟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
Thumbnail
2024年12月4日,瓊瑤在新北市淡水的家中離世,享年86歲。她的離去,對許多讀者來說像是失去了一位親人。瓊瑤的離世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要害怕思考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如果我們能夠以尊嚴和自由來迎接這個終點,死亡不必然是悲慘的,它可以是旅程的平靜終點。
Thumbnail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Thumbnail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Thumbnail
⭐️換個角度思考事情 昨日看到瓊瑤阿姨離世的情報,自己當下的狀況是,還有點狀況外,當實際進一步了解後,更體會到某些感觸真得不是言語就能傳達讓人感受到的! 對有高敏感特質的自己來說,也經歷不同的身心創傷跟成長經歷 ⚠️更加體會:快樂要大於健康,生活能更加有意義! 有人肯定會覺得,沒了健
Thumbnail
⭐️換個角度思考事情 昨日看到瓊瑤阿姨離世的情報,自己當下的狀況是,還有點狀況外,當實際進一步了解後,更體會到某些感觸真得不是言語就能傳達讓人感受到的! 對有高敏感特質的自己來說,也經歷不同的身心創傷跟成長經歷 ⚠️更加體會:快樂要大於健康,生活能更加有意義! 有人肯定會覺得,沒了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