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風了|16從床上到萬步,讓復健變有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長照服務

我在6、7月間曾申請新北市的長照服務(新北市民50歲以上即可申請),社會局曾派人員來,評估我生病的等級及可提供的服務時數,我在醫療上被評為「中度身心障礙人士」,在長照則被評為中度障礙及給予一年80小時的服務,只要部分負擔,我記得是16%,其餘政府補助。這使得我們在看護離去時,使用該項長照服務,我們使用了兩種服務:第一種服務是每周一次的居家復健服務,是一位溫職能治療師協助走路復健,第一段共有12次(一次一小時,主要是治療師教導走路復健);第二種服務是每周三次(每周一、三及五)居家服務員(簡稱居服員)幫忙洗澡,陪走路(復健)及簡單打掃家中的服務, 每次共2小時。其中每周三次的居服員服務是長照女性居服員進行服務,她總是早上8 時到我們家,陪同我走路復健,然後幫我洗澡,之後再清洗浴室及清理家中我通過區域的地板,直到10 時離去,一直持續近半年,到2022一月㡳結束。初期當我洗完澡後,就開始一些以前OT老師的復健活動,如投代幣;翻動象棋⋯⋯等。然後下午或每周二、四白天則練習就醫院PT老師教我的復健動作,或是由家人陪同在社區練習走路

費登奎斯

    經由我二兄介紹,找一位曾在國外學習「費登奎斯」學派的陳老師來治療我,此學派認為要和大腦重新聯結是整體關鍵,而不是僅有傳統的肌耐力訓練,「從動中學習」是他們的名言之一。反正那時候,不管了,可以有效的方法我們都會考慮。他第一次來我家治療我時是8月13日,後來陳老師原則上每周三上午來一次,一次一小時,他會感應我肌肉的鬆緊程度,並予以調整,直到現在。接受此療法之後,好像有效用卻又不能明確地描述出來,但在初期,我感覺每次都有點像按摩舒壓,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然後在之前居服員陪我走路時,總會玩笑地說我今天又要被摸來摸去。

    每天午餐後,一定有1小時的休息時間,縱使生病後我不容易睡著,在那時間就做一些PT老師所教的「床上運動」,諸如兩腳抬屁股、側身抬腳、腳踝運動加上原本的伸展雙手過頭⋯⋯等,直到閙鐘響起。

為了增添走路的樂趣,我和太太購買了Air Pods Pro的耳機,邊走邊聆聽,它還可以兩個耳機一起聆聽同一首歌曲,就在一層不變的社區空間中重覆路線走動的練習裏,不致過於無聊。一個人走動時,也可聽聽Podcast等來打發時間。

大量練習

從11月之後,我開始大量練習走路,每日不低於一萬步。一方面是我撐著拐杖走路的能力有增加,另一方面在PT老師的鼓勵指示下及網路「腦中風復健交流」的臉書社團一些中風復健良好的前輩及治療師的經驗談,他們都強調要「大量地練習」。再加上大學同學有的復健知識,我幾乎可以確定沒有「復健的黃金期」,只要努力付出復健,就會有緩慢的回報,只是得忍受復健時一再重複練習動作的無聊,就如同希臘神話裏薛西弗斯的行為一樣,但每次的「重覆滾動」的練習都有極微渺的進展,而最終「鐵杵磨成繡花針」。

 感謝「腦中風復健照護交流」臉書社團

講到網路「腦中風復健交流」的臉書社團(現為「腦中風復健照護交流」臉書社團),我真地很感謝它。它讓我明暸「中風」是一個這樣疾病的通稱(GENERAL TERM), 這種疾病是一種腦損傷,它還分成「出血型」和「栓塞型」兩種,而每一種都和病人受損傷的腦部部位而有不同的表現型式,後來我知道我是栓塞型的,受損害的神經部位是在腦幹和小腦,故直到此,我的視覺、味覺、呼吸、吞嚥、左右側的協調動作及平衡都還在恢復之中,然後我的言語發音也從模糊不清逐漸成為清晰接近原來的聲音,以及患部的腦位置時有抽痛,有時還伴隨著全身抽搐,很像一下子的癲癇發作。患側在左,所以左手、左嘴脣及左腳有發麻及不靈活的現象。有的中風病人傷到不同的腦區及深度,表現就不同,有的中風患者無法言語,有的病人半年就復原了,有的病人8、9年還坐在輪椅中,有的病人恢復到以前的狀況,可以開車、爬玉山。這也依年齡及復健努力程度而定,每個中風的病人都不盡相同,當時我最初不明暸,曾在7月初鼓起問了一個「中風大約何時會復原?」的問題,馬上被該版的不少網友吐嘈。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練習」,到底何時會恢復?恢復的如何?完全不能預期,縱使我大量練習,但身體有它的節奏,無法控制它的速度,我只知道有練習就會有復健有效果,雖然很緩慢隔天看不出來差別,好像都一樣沒有變化,但沒練習復健活動,就什麼都沒有!

我剛出院時,心情很慌亂,對自己的疾病沒有什麼知識的掌握。然後我配戴鼻胃管,只能灌流質的食物,身體無法移動,拍照時看到自己的樣子就覺得自己外型有很大的變化,覺得自己從「一般男性」變成「怪物」,雖然開始復健,但自己對自己的進展完全看不出來,而仰賴他人的回饋,才知自己有細微的進展,如聲音,動作‥等。所以我覺得對中風病人來說,初期他人外在的回饋很重要,並伴隨的鼓勵,能給予病人復健的希望。所以我那時接觸的OT治療師,他常在我完成一項動作項目時給予口頭或比出大姆指稱讚,縱使他教導的動作對常人來說是很簡單,那時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也知道這是一種「酬賞」,但仍感覺情緒不錯,再加上他的經驗談,某種關係的聯結就建立了。而過去看護就是老派照顧者,她會嚇我說復健之路很長很辛苦,現在可完成什麼動作,不算什麼,常常暗示我不要自滿於自己現在的表現。

(閱讀困難者,可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112;中風主題系列亦製成Podcast,歡迎收聽,推薦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

 

 


avatar-img
202會員
369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工作,尤其是針對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如何協助他們認識疾病、管理症狀,並適應住院生活。透過促進患者的病識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臨床心理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旨在減少重複住院現象,並指導患者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文章提供具體建議與心理工作的目標,以幫助患者順利過渡到日常生活中。
本文分享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過程中面對的困擾,包括控制尿失禁的挑戰及其情感反應,並探討了依賴他人的不安與康復經歷中的感人瞬間。文章中提到的探望者和支持者,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親友,都在作者的康復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讓他逐漸重新建立自信和生活目標。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的旋轉門效應,強調病識感的重要性,並分析患者重複住院的心理因素。提供的四個步驟,有助於加速病患的自我認識與症狀管理能力發展,減少重複住院的比例。透過理解病情及療程規劃,患者可以更有效地回歸社會,並改善生活品質,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理解的深入見解,適合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本文探討了韓劇《地獄公使》中的心理學元素,透過敘說心理學與詮釋現象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角色如何透過語言塑造自身的心理實在。劇中事件的真相與解釋的力量相互交織,揭示人們如何依賴所呈現的論述而影響情感與行為。鼓勵讀者觀賞該劇,反思人生困境及自我理解的方式。
穗波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驗,包括在使用鼻胃管期間的心理壓力,及如何在復健治療中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與信心。透過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作者努力克服身體功能的喪失,並強調了配偶與護理人員的重要支持。這篇文章希望能為面臨相似情境的讀者帶來共鳴與鼓勵。
本文設定的閱讀對象為心理師及其他助人工作者。同是做為心理師的我發現,或許羅吉斯主張的助人者三項特質或態度作法,較適用在「個性」養成上,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較不適用「群性」培養。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工作,尤其是針對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如何協助他們認識疾病、管理症狀,並適應住院生活。透過促進患者的病識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臨床心理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旨在減少重複住院現象,並指導患者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文章提供具體建議與心理工作的目標,以幫助患者順利過渡到日常生活中。
本文分享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過程中面對的困擾,包括控制尿失禁的挑戰及其情感反應,並探討了依賴他人的不安與康復經歷中的感人瞬間。文章中提到的探望者和支持者,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親友,都在作者的康復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讓他逐漸重新建立自信和生活目標。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的旋轉門效應,強調病識感的重要性,並分析患者重複住院的心理因素。提供的四個步驟,有助於加速病患的自我認識與症狀管理能力發展,減少重複住院的比例。透過理解病情及療程規劃,患者可以更有效地回歸社會,並改善生活品質,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理解的深入見解,適合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本文探討了韓劇《地獄公使》中的心理學元素,透過敘說心理學與詮釋現象心理學的觀點,分析角色如何透過語言塑造自身的心理實在。劇中事件的真相與解釋的力量相互交織,揭示人們如何依賴所呈現的論述而影響情感與行為。鼓勵讀者觀賞該劇,反思人生困境及自我理解的方式。
穗波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驗,包括在使用鼻胃管期間的心理壓力,及如何在復健治療中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的能力與信心。透過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作者努力克服身體功能的喪失,並強調了配偶與護理人員的重要支持。這篇文章希望能為面臨相似情境的讀者帶來共鳴與鼓勵。
本文設定的閱讀對象為心理師及其他助人工作者。同是做為心理師的我發現,或許羅吉斯主張的助人者三項特質或態度作法,較適用在「個性」養成上,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較不適用「群性」培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自己的體驗+客人的回饋(38/38)_陸媽媽的頸椎歪斜+腳板疼痛的調理過程與結果“的結語+本篇的結語,說明連續調理,以對應可能的椎體頑抗脫位,是可能的+持續調理到完整歸位是可能的。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關於復健,就是越去做就會越順,所以我從不停止自己去做,即便想偷懶心裡會抗拒,我都還是硬著頭皮去做。 所以我決定再次爬樓梯上去,因爲總是要上樓的,現在不做以後還是得做,感覺自己像新生兒一樣都要學都要做,循序漸進的做,先學會爬才能學走,別想ㄧ步登天。爬樓梯有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在都市裡尋找歸屬感的過程,有關健身課程、交友軟體相識的醫師,以及種種交往中的不尋常發現,最終反映出對於真正的正確價值觀的追尋。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這半年間,我開始頻繁地去我家附近的中醫診所報到,針對肩頸、背部、大腿、臀部進行例行性的熱敷電療針灸推拿,會造成這種原因,不外乎指向兩個因素 1.久坐 2.運動前沒熱身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根據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自己的體驗+客人的回饋(38/38)_陸媽媽的頸椎歪斜+腳板疼痛的調理過程與結果“的結語+本篇的結語,說明連續調理,以對應可能的椎體頑抗脫位,是可能的+持續調理到完整歸位是可能的。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關於復健,就是越去做就會越順,所以我從不停止自己去做,即便想偷懶心裡會抗拒,我都還是硬著頭皮去做。 所以我決定再次爬樓梯上去,因爲總是要上樓的,現在不做以後還是得做,感覺自己像新生兒一樣都要學都要做,循序漸進的做,先學會爬才能學走,別想ㄧ步登天。爬樓梯有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在都市裡尋找歸屬感的過程,有關健身課程、交友軟體相識的醫師,以及種種交往中的不尋常發現,最終反映出對於真正的正確價值觀的追尋。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這半年間,我開始頻繁地去我家附近的中醫診所報到,針對肩頸、背部、大腿、臀部進行例行性的熱敷電療針灸推拿,會造成這種原因,不外乎指向兩個因素 1.久坐 2.運動前沒熱身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