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管罵,薪水還能更香?高敏感族必學的遮羞費高效用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用遮羞費逆轉職場挨罵?高敏感族的必修課

職場上,你是否曾被主管大小聲、當眾冷嘲熱諷,甚至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移動沙包」?尤其對於高敏感族來說,這樣的經歷可能會讓人糾結許久,甚至徹夜難眠。然而,瀚哥在最新一集中提到一個有趣且實用的概念——遮羞費,帶你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職場壓力,找到真正的解脫方式!

什麼是遮羞費?

遮羞費,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薪水。

在職場中,可能因為挨罵或面子掛不住而產生不愉快,但換個角度來看,你的付出(時間、精力、情緒)已經通過薪水回報了。這是一場公平的交易,你可以選擇是否讓這場交易更有價值。

三層遮羞費價值

瀚哥將遮羞費的價值分為三層,幫助我們從挨罵中看到成長的可能性。

1. 經濟價值:薪水就是最直接的遮羞費

被罵一次,但月底薪水照常進帳,這是最簡單的遮羞費價值。與其把心思花在糾結和不甘上,不如提醒自己:「這筆錢來得值!」

2. 認知價值:批評是成長的信號

批評背後可能隱藏著你需要改進的地方。問問自己:

• 主管的指責是否有道理?

• 是否有地方需要補充或完善?

把批評當作一面鏡子,反思自我,成為更好的職場人。

3. 成長價值:情緒轉化為動力

不要讓情緒拖垮你的腳步。批評聲音就像登山路上的狗叫聲,可能只是提醒你即將下雨,需要帶上雨具。如果你懂得從中提取有用的訊號,這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成長的助力。

常見錯誤:讓情緒虧大了

瀚哥特別提醒:「事情過去了,但心裡還在重播,這是最虧的行為!」

如果主管罵你一次,你的心裡卻回放了一百次,這是一場極低效率的心理投資。要知道,罵聲只是一場交易,但如何處理這筆交易,才是真正決定輸贏的關鍵。

如何讓遮羞費物超所值?

瀚哥提供了幾個實用建議,讓遮羞費發揮最大效益:

1. 檢視自己:找到成長的空間

批評是提醒你可能忽略了什麼,找到盲點並改進。

2. 提升效率:優化工作的方式

如果被批評效率低,可以思考是否有工具或方法可以幫助你提速,讓下一次的表現更亮眼。

3. 專注目標:不要因小失大

問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是升職加薪、完成專案,還是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當目標清晰,其他的噪音就變得不再重要。

結語:讓遮羞費成為你的成長催化劑

職場的批評不可避免,但你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它。遮羞費不只是薪水,更是一次次成長的契機。

下一次挨罵時,試著微笑面對,心裡默念:「這頓罵值三千塊,我賺到了!」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所啟發,歡迎收聽我們最新Podcast節目——《EP33. 被主管罵,薪水還能更香?給高敏感族必學的遮羞費高效用法!》一起探索,什麼才是活得精彩的秘訣!

👉 點擊這裡收聽節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瀚哥的人生應用題的沙龍
3會員
81內容數
「為什麼明明懂了這麼多道理,人生還是卡卡的?」 瀚哥的人生應用題:看透本質、擴展認知、增進財商、淨化心靈 🎙️ 透過看清人生的本質、理順認知,你會發現,前方的路開始變得清晰而有力。 少走冤枉路或是根本沒有冤枉路!累積屬於你的養分,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快來聽瀚哥的分享,把業力變助力,心中有套路,人生少彎路!
2025/04/26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裡,我們是否曾停下來問自己: 飛翔,是為了什麼?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本看似輕盈、實則直指靈魂深處的經典—— 《天地一沙鷗》,原名《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作者是Richard Bach。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極其直白、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 你,
Thumbnail
2025/04/26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裡,我們是否曾停下來問自己: 飛翔,是為了什麼?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本看似輕盈、實則直指靈魂深處的經典—— 《天地一沙鷗》,原名《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作者是Richard Bach。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極其直白、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 你,
Thumbnail
2025/04/24
一位女性經歷人生巨變,在瀕死體驗後,選擇留下並重新生活的故事。文章探討了在困境中找到力量,並從黑暗中覺醒的歷程。
Thumbnail
2025/04/24
一位女性經歷人生巨變,在瀕死體驗後,選擇留下並重新生活的故事。文章探討了在困境中找到力量,並從黑暗中覺醒的歷程。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佛教觀點尋找內心的富足,並非追求物質上的富有。文章提到知足、放下慾望、正念的重要性,以及透過佈施等行為達到心靈富足。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佛教觀點尋找內心的富足,並非追求物質上的富有。文章提到知足、放下慾望、正念的重要性,以及透過佈施等行為達到心靈富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迎合別人、不敢拒絕的人,最終往往成為被壓榨的對象。本文透過職場案例解析「情緒界限」的重要性,並探討人們害怕拒絕的心理根源。提供實用技巧,如「模糊拒絕法」、「價值交換」等,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的職場界限,避免過度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當你懂得拒絕,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職場生涯,獲得應有的尊重與成就。
Thumbnail
職場上,總是迎合別人、不敢拒絕的人,最終往往成為被壓榨的對象。本文透過職場案例解析「情緒界限」的重要性,並探討人們害怕拒絕的心理根源。提供實用技巧,如「模糊拒絕法」、「價值交換」等,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的職場界限,避免過度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當你懂得拒絕,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職場生涯,獲得應有的尊重與成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PUA現象,提供如何應對PUA主管,以及如何在不健康的職場環境中保護自己的方法。文章列舉了PUA主管的常見手段,例如貶低成就、激將法等,並建議讀者重新確認自身價值,設立心理界線,尋求外部支持。文章最後強調,在不健康的職場環境中,離開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並鼓勵讀者相信自身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PUA現象,提供如何應對PUA主管,以及如何在不健康的職場環境中保護自己的方法。文章列舉了PUA主管的常見手段,例如貶低成就、激將法等,並建議讀者重新確認自身價值,設立心理界線,尋求外部支持。文章最後強調,在不健康的職場環境中,離開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並鼓勵讀者相信自身的價值。
Thumbnail
當眾被主管指責是一種高壓情境,容易讓人愣住、尷尬,甚至影響職場信心。這種羞辱感來自於「社交威脅」,大腦會進入「戰或逃」模式,使我們難以即時回應。但如何應對,才不會影響自身的專業價值? 文章提供了 3 種應對策略,根據不同情境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
Thumbnail
當眾被主管指責是一種高壓情境,容易讓人愣住、尷尬,甚至影響職場信心。這種羞辱感來自於「社交威脅」,大腦會進入「戰或逃」模式,使我們難以即時回應。但如何應對,才不會影響自身的專業價值? 文章提供了 3 種應對策略,根據不同情境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情的質疑和攻擊,身為HR的你是否感到力不從心?從「這薪酬制度根本不公平!」到「你們HR到底在幹嘛?」,這些挑戰不僅考驗著你的專業,更是對你心理韌性的極大考驗。本篇文章將引導你從心理建設、話術應對到策略佈局,學習如何在職場攻擊中保持優雅,並巧妙反轉局面,提升你的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情的質疑和攻擊,身為HR的你是否感到力不從心?從「這薪酬制度根本不公平!」到「你們HR到底在幹嘛?」,這些挑戰不僅考驗著你的專業,更是對你心理韌性的極大考驗。本篇文章將引導你從心理建設、話術應對到策略佈局,學習如何在職場攻擊中保持優雅,並巧妙反轉局面,提升你的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如何用遮羞費逆轉職場挨罵?高敏感族的必修課 職場上,你是否曾被主管大小聲、當眾冷嘲熱諷,甚至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移動沙包」?尤其對於高敏感族來說,這樣的經歷可能會讓人糾結許久,甚至徹夜難眠。然而,瀚哥在最新一集中提到一個有趣且實用的概念——遮羞費,帶你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職場壓力,找到真正的解脫方式!
Thumbnail
如何用遮羞費逆轉職場挨罵?高敏感族的必修課 職場上,你是否曾被主管大小聲、當眾冷嘲熱諷,甚至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移動沙包」?尤其對於高敏感族來說,這樣的經歷可能會讓人糾結許久,甚至徹夜難眠。然而,瀚哥在最新一集中提到一個有趣且實用的概念——遮羞費,帶你從全新的角度看待職場壓力,找到真正的解脫方式!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在工作這麼多年的時間裡,遇過各式各樣的主管,只要是人難免有情緒,所以有時候口氣不好會急躁是家常便飯,但遇到會人身攻擊的主管,你是否還會想要繼續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
Thumbnail
在工作這麼多年的時間裡,遇過各式各樣的主管,只要是人難免有情緒,所以有時候口氣不好會急躁是家常便飯,但遇到會人身攻擊的主管,你是否還會想要繼續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
Thumbnail
「你有沒有帶腦子來上班,寫的這是什麼東西?」、「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怎麼弄成這樣!回去重做。」、「你真的大學畢業、有念過書嗎?為什麼連報告都不會寫。」這些主管及老闆責罵下屬的話,大家應該不陌生。和媒體主管罵人的話相比,這些其實溫和多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帶腦子來上班,寫的這是什麼東西?」、「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怎麼弄成這樣!回去重做。」、「你真的大學畢業、有念過書嗎?為什麼連報告都不會寫。」這些主管及老闆責罵下屬的話,大家應該不陌生。和媒體主管罵人的話相比,這些其實溫和多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