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座談:「他為什麼不出門?!」活動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文/軒昂 專線工作者

緣起與背景

11月23日主題座談會源自家屬手足聚會,討論焦點在於如何陪伴家中關在房間裡的家人願意跨出家門接觸機構並開始使用資源。這期間的第一步是如何發生的?在這場活動裡,主持人建豪分別用八題的題綱,並寫在白板上,讓三位經驗者輪流分享。過程中也邀請聽眾提問,協助聚焦討論的主題,以下是活動側記:

參與者自我介紹:稱呼、生什麼病、生病多久、加入會員多久了?

肉包生病15年,是躁鬱症經驗者,加入真福之家已有7年;小薰罹病超過30年,來到真福之家已有8年;魅雲衣則是3年前加入活泉之家,三位同樣是躁鬱症經驗者。

在成為會員、參加活動前,你的生活如何?

魅雲衣回憶,早期接受藥物治療副作用大,後來在松德醫院時,長效針的使用改善了病況,但是仍需要配合運動增強長效針的反應。

小薰則提到,雲林的資源有限,大學畢業後她移居台北,在醫院日間病房的庇護工場待了多年,卻令她感覺退化,她也曾進入支持性就業服務,除了令她不適之外,也跟家裡的人在關係上有所衝突。

肉包在加入真福之家之前,發現自己雖然有工作,卻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薪水常常賺多少花多少。

你怎麼看待自己生病這件事

魅雲衣形容自己的生病,最初像是楚門的世界,感覺被觀看,甚至自認為是造物主。當他逐漸有了病識感,發現工作或感情都發生困難,現在則是感覺到社會逐漸對躁鬱症有多一些友善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的經歷是一種獨特的生命經驗。

小薰則將疾病視為慢性病,透過藥物控制和規律生活來管理。至於對肉包而言,疾病像感冒一樣,需要治癒,同時她也感謝疾病帶來的生命體驗,讓她認識到許多不同的人。

是什麼原因開始踏出家門加入活泉/真福?剛開始參加的心情或想法為何?

吸引這些疾病經驗者加入活泉之家或真福之家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有著共同的元素:同儕力量的支持性是關鍵。肉包一開始因害怕標籤猶豫,但是獨居的生活讓她感到孤單,且有3個人都告訴她去真福,便選擇參與活動,發現沒有職場中的勾心鬥角。

小薰提到,她曾是工作狂,焦慮讓她頻繁進出醫院。她的人格特質是一個愛到處亂跑的人,在真福之家餐飲部門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她說:當你工作只做一天,真福之家的夥伴會恭喜你成功一天,而不是看到你只做一天。

魅雲衣則在30幾個據點中,受到藝術活動的吸引而進入活泉之家,進去之後他發現活泉之家尊重每個人的特質,且透過練習的機會及夥伴的回饋,看到自己的盲點,也有更客觀的想法。

面對社會汙名或面對自我汙名

魅雲衣提到,從鄭捷事件開始,精神疾病就有了負面標籤。雖然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犯罪率並未高於一般人,但是媒體報導時常偏頗,以偏概全。他期待有更多正向報導有助於改變刻板印象。小薰起初對於生病也會感到自卑,隨著時間推移,她學會接受自己,認為並未做錯什麼,肉包由於接觸許多類似的人,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事,也不再理會外界的眼光。

如何跨出第一步

如何跨出第一步參與活動,是許多家屬關心的議題。魅雲衣回憶,某次住院後的同儕邀請促使他參加工作坊,慢慢調整生活作息。肉包則提到,當她意識到自己想要變好時,便會主動選擇找資源改變環境。小薰分享,她的父母通過身教影響她,帶她運動、爬山,這些行動讓她逐漸感受到生活的可能性。

現在看來,加入會員或參加會所,這個行動對你的影響或幫助為何?

肉包在真福之家感受到歸屬感,學習人際相處。小薰則將真福之家視為社團,她參與餐飲、瑜伽等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魅雲衣在活泉之家遇到「同頻」的人,有機會說話,並得到傾聽與回饋。

家人在這個過程裡,怎麼做會幫助到你?

魅雲衣認為要對外求助,讓資源進來。小薰則覺得自己有點被過度保護,家人應該放手,讓自己發展出自主能力。肉包希望家人能初步對精神疾病有基本的概念,對生病的家人會有多些了解。

你想對現場的家屬說些什麼鼓勵的話?

肉包從自己的經驗裡,因為善於尋找資源,獲得更適切的服務。小薰則提到,家屬應該學會放手,讓精神疾病經驗者發展自主能力。魅雲衣則建議,家屬可以嘗試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作為開端,比如漫畫或電玩,這些次文化或許能成為打開交流的契機。


這場講座很觸動我,在現場,我看到的是三個真誠地表達自己生命經驗的「人」,而不是「病人」,或是讓大眾「可憐」的人。從他們的故事裡看見,雖然過程中我相信一定相當艱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高度的自我接納及自信,來自於同儕的支持與陪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107會員
203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其實回想起我國中時,就常常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害怕、不安。 只是我因為埋首於課業當中,所以也默默地度過那段升學考試充滿壓力的日子。    考上了大專之後,我非常開心,希望擺脫過去被我討厭的自己,想要開啟新的生活,沒想到一切沒有我想像中的順利。 我一直渴望融入自己的班級團體裡,渴望
Thumbnail
其實回想起我國中時,就常常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害怕、不安。 只是我因為埋首於課業當中,所以也默默地度過那段升學考試充滿壓力的日子。    考上了大專之後,我非常開心,希望擺脫過去被我討厭的自己,想要開啟新的生活,沒想到一切沒有我想像中的順利。 我一直渴望融入自己的班級團體裡,渴望
Thumbnail
「我以為我是自律神經失調,結果醫生卻診斷我是憂鬱症。」 坐在肉窩咖啡靠窗的位置,我靜靜聽著朋友S分享他去身心科後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我以為我是自律神經失調,結果醫生卻診斷我是憂鬱症。」 坐在肉窩咖啡靠窗的位置,我靜靜聽著朋友S分享他去身心科後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最近寫了一篇有關睡眠的文章,赫然發現自從上一次躁鬱症復發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十年了,這對我是深具意義的。在過去我的躁鬱症大概隔兩三年就會復發一次。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日子,我心中充滿的喜悅與感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做了些甚麼讓病情可以如此穩定?
Thumbnail
最近寫了一篇有關睡眠的文章,赫然發現自從上一次躁鬱症復發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十年了,這對我是深具意義的。在過去我的躁鬱症大概隔兩三年就會復發一次。十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日子,我心中充滿的喜悅與感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做了些甚麼讓病情可以如此穩定?
Thumbnail
本次的瘋靡雙週報將從精神疾病當事人視角以及政治學視角帶來兩篇文章,探討「經驗的發聲」一事在微觀個體身上以及鉅觀社會中所代表的意義,並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有空間可以讓有過精神困擾的人一起討論疾病經驗?
Thumbnail
本次的瘋靡雙週報將從精神疾病當事人視角以及政治學視角帶來兩篇文章,探討「經驗的發聲」一事在微觀個體身上以及鉅觀社會中所代表的意義,並說明:為什麼我們需要有空間可以讓有過精神困擾的人一起討論疾病經驗?
Thumbnail
真福之家希望會員來到這裡,是尋找一個踏腳石、尋找一個靠山,讓大家找到可以準備自己的所在。不僅是永遠待著,我們更期待大家可以在這裡準備好之後勇敢往前進。我們歡迎各種狀態的疾病當事人來到這裡,只要具有精神疾病的診斷身份,並且戶籍在臺北市或實際居住於臺北市,都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唷!
Thumbnail
真福之家希望會員來到這裡,是尋找一個踏腳石、尋找一個靠山,讓大家找到可以準備自己的所在。不僅是永遠待著,我們更期待大家可以在這裡準備好之後勇敢往前進。我們歡迎各種狀態的疾病當事人來到這裡,只要具有精神疾病的診斷身份,並且戶籍在臺北市或實際居住於臺北市,都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唷!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以福利服務中心立案,是隱藏在萬芳社區的一個小小的日間型開放空間,我們基本業務是提供電話或現場的諮詢服務,也會辦理大家有興趣的專題講座及休閒活動,提供精障夥伴們人際互動交流的實踐場域。期待夥伴對於活泉的各項活動內容提出疑問也貢獻想法,分工協力來完成,鼓勵會員成立自主社團,讓會員有舞台發揮長才。
Thumbnail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Thumbnail
猶記得同學分享其參與行動研究年會的收穫:「能力不是透過專業與知識長出來的,是來自承擔,在在意的過程中不斷生產知識,能力在其中長出來的。」學習以「人」工作,才能貼近“人”,彼此學習並理解到各自為人,均並不完美,可以一同向前,拿起各自的責任。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論是一般民眾,或者是專業工作者,總是對服務精障者的機構有些模糊, 像是活泉之家是福利服務中心,真福之家是精障會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因此,想讓大家更了解,小編打算做個小系列,邀請活泉之家以及真福之家的工作人員, 以增進大家對活泉與真福之家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藉由她的文字,多一些了解。
Thumbnail
一直以來,不論是一般民眾,或者是專業工作者,總是對服務精障者的機構有些模糊, 像是活泉之家是福利服務中心,真福之家是精障會所,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因此,想讓大家更了解,小編打算做個小系列,邀請活泉之家以及真福之家的工作人員, 以增進大家對活泉與真福之家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藉由她的文字,多一些了解。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我不是專家,不曾專研過任何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書籍,在這條路上比我還專業的人多到可以繞峨嵋停車場100圈了,就像2016年周杰倫在西門町辦簽唱會的狀況一樣。 有記憶以來,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來自於社群媒體上的社會新聞,以及它旁邊肯定會附加的生命求救專欄。還有,我是幸運的,我的小宇宙中就有3個憂鬱症的家人
Thumbnail
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Thumbnail
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