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我:解讀TA溝通分析中的自我狀態與人際互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個我,指的不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不同階段的自己,而是延續上一篇文章提及關於過去和現在的自己。簡而言之,成長過程中我們如同海綿般,看著、聽著、學著周圍大人們的身教、言教,吸收成為我們成長過中的思考與行為;除此之外,我們亦有屬於孩童期或該年齡應有的活潑、好動、調皮,及在大人的教導下慢慢學會的家庭習慣及社會規範。

年幼犯錯時,大人們給予的可能是細心教導也可能是嚴厲處罰;不小心跌倒哭鬧時,大人們給予的可能是呵護也可能是斥責;拿到禮物開心又跳又叫時,大人們可能滿足地微笑看著或者是要求小聲一點、低調一點。家中的父母親或長輩們,有人扮黑臉、有人扮白臉、有人不苟言笑、有人溫暖慈祥,年幼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了,什麼情況下應該找誰當救兵和靠山。即使年幼,但我們學會了何時該乖乖聽話、何時可以稍微耍脾氣也不會有事,年幼的我們可能也學會了做什麼事會有獎勵、或做了什麼事就會受到處罰。然而,只要大人們一個不留意,身為孩子的我們可能就轉身帶著好奇心不知去哪冒險了;當然我們也有可能需要幫忙照顧較為年幼的手足或幫忙分攤家務沒辦法像個孩子般單純的玩鬧。

TA溝通分析中提到的「自我狀態」,指的正是上述不同情境下的自己。

學習、吸收自父母、重要他人的思考和言行舉止,我們在腦海中形塑了長輩們的形像,TA溝通分析稱此為「父母自我狀態P」。而父母長輩們的形象中定有嚴厲及呵護兩種不一樣的面貌,故父母自我P可進一步區分為嚴厲、控制型父母自我CP撫育型父母自我NP

當面對大人們不同的管教風格,年幼的我們也會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方式,TA溝通分析稱之為「兒童自我狀態C」;呼應父母自我P的兩種狀態,兒童自我C同樣也區分為自由型兒童自我FC順從聽話型AC(包含叛逆型RC,因叛逆回應的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不想順從)。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自我P和兒童自我C都是受【過去】影響成為部分【現在】的自己

哪個我,是現在的我呢?處理和協調受過去影響的父母自我P和兒童自我C,類似橋樑般存在的就是TA溝通分析中的「成人自我狀態A」,與父母自我P和兒童自我C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成人自我A是唯一屬於現在、此時此刻思考及行為的狀態。成人自我A屬於學習下的產物,處理及面對生活大小事,就事情當下的狀況決定如何How、什麼What、何時When、誰Who、那裡Where、為什麼Why等六大面向的判斷性思考。當然,若決定【現在】要採取如兒童般不顧後果的做法,也是成人自我A選擇採用【過去】兒童自我C的決定。

回到上篇文章中的簡短對話,五種自我狀態隱身在五種回應方式中:

Q:我該怎麼辦?

A:我不是跟你說過了,你應該照我的建議。〔CP〕

B:不管你怎麼決定,我都會支持你。〔NP〕

C:就目前來看,先想想會影響你決定的狀況有什麼。〔A〕

D:你想怎麼做就去做啊,開心比較重要。〔FC〕

E:你再問問其他人好了,不要太快下決定。〔AC〕


人際間互動和溝通的方式,透過語言、音調、肢體、表情等,其實透露出溝通者是由哪一種自我狀態發出訊息,而回應者會以哪一種自我狀態回應訊息。人際間的心理遊戲,便是在這樣一來一往的試探中慢慢啟動。


想想看,自己溝通時處在「哪個PAC自我狀態」呢?

1. 透過TA溝通分析探討心理遊戲 2. 書寫生活及心情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經歷,這些經歷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樣子。文章透過不同的回應方式,說明個人差異如何產生,並點出TA溝通分析中自我狀態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遊戲。
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現象,結合心理遊戲的概念來分析受害者與霸凌者之間的關係和角色轉換。透過該分析,指出心理遊戲中的「點券」概念,揭示霸凌過程中情感的扭曲及其潛在影響。文章強調應對職場霸凌的必要性,呼籲受害者尋求外部幫助以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本文探討人際互動中的心理遊戲,深入分析其三個等級,透過具體情境來說明。第一級心理遊戲在社交中常見且無傷大雅;第二級則暗藏不愉快的累積,對親密關係造成影響;第三級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危及人際關係。理解這些遊戲有助於改善溝通與人際關係。
這篇文章探討了習慣如何決定行為和心理遊戲的類型,同時影響人際互動。透過「你說的對,可是…」的例子,揭示了人們在面對特定情境時的反應如何重複進行。心理遊戲的模式不僅限於特定人,還有可能在不同的關係中重演,展現了這些互動中存在的微妙關係。理解這些互動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並為心理變化奠定基礎。
〈情境 I〉 A:你們誰可以幫我忙? B:ㄟ…我現在沒辦法喔。 C:我也在忙。 A:拜託啦。 B:可是…我真的有事要忙啊。 C:我也沒有時間幫你。 A:真是的,一點小忙也不幫,多虧我對你們那麼好。 B:不是啦,我真的在忙。 C:我有事情要先忙~ A:你們都只顧自己、太不夠朋友了啦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在日常人際互動中的存在及其對情緒的影響。讀者將瞭解如何識別心理遊戲與純粹的情緒抒發的區別,並探討常見的心理遊戲模式。透過具體例子,文章提供對話的解析,深入解析情緒勒索、自以為是等行為如何影響人際關係,進而幫助讀者認識和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挑戰。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經歷,這些經歷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樣子。文章透過不同的回應方式,說明個人差異如何產生,並點出TA溝通分析中自我狀態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遊戲。
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現象,結合心理遊戲的概念來分析受害者與霸凌者之間的關係和角色轉換。透過該分析,指出心理遊戲中的「點券」概念,揭示霸凌過程中情感的扭曲及其潛在影響。文章強調應對職場霸凌的必要性,呼籲受害者尋求外部幫助以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本文探討人際互動中的心理遊戲,深入分析其三個等級,透過具體情境來說明。第一級心理遊戲在社交中常見且無傷大雅;第二級則暗藏不愉快的累積,對親密關係造成影響;第三級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危及人際關係。理解這些遊戲有助於改善溝通與人際關係。
這篇文章探討了習慣如何決定行為和心理遊戲的類型,同時影響人際互動。透過「你說的對,可是…」的例子,揭示了人們在面對特定情境時的反應如何重複進行。心理遊戲的模式不僅限於特定人,還有可能在不同的關係中重演,展現了這些互動中存在的微妙關係。理解這些互動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並為心理變化奠定基礎。
〈情境 I〉 A:你們誰可以幫我忙? B:ㄟ…我現在沒辦法喔。 C:我也在忙。 A:拜託啦。 B:可是…我真的有事要忙啊。 C:我也沒有時間幫你。 A:真是的,一點小忙也不幫,多虧我對你們那麼好。 B:不是啦,我真的在忙。 C:我有事情要先忙~ A:你們都只顧自己、太不夠朋友了啦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在日常人際互動中的存在及其對情緒的影響。讀者將瞭解如何識別心理遊戲與純粹的情緒抒發的區別,並探討常見的心理遊戲模式。透過具體例子,文章提供對話的解析,深入解析情緒勒索、自以為是等行為如何影響人際關係,進而幫助讀者認識和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和階段,而三個重要的守則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和應對。透過觀賞劇集和聽podcast,可能有助於他們學習面對潛在的危險和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和階段,而三個重要的守則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和應對。透過觀賞劇集和聽podcast,可能有助於他們學習面對潛在的危險和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